山本源右卫门:在江苏镇江投降的日军独立混成第90旅团长

雁山评过去 2025-01-17 05:51:00

侵华日军将领山本源右卫门少将,曾以第十三师团步兵第103旅团长、第4野战补充队长和独立混成第90旅团长参加了侵华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其麾下的独立步兵第626大队,在江苏高邮向共产党部队投降,他本人率领独立混成第90旅团主力,在江苏镇江向国军部队投降。

山本源右卫门

山本源右卫门出生于1888年3月8日,1908年5月27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步兵科,与井上贞卫、桥本群、东久迩宫稔彦王、朝香宫鸠彦王、木村兵太郎、下村定、饭田祥二郎、北岛骥子雄、木下敏、片桐护郎、鹰森孝、酒井隆、秋山义兑、吉本贞一、牛岛满、草场辰巳、太田胜海、吉田悳、七田一郎、山田铁二郎等人为同学,此后未能考入陆军大学校。

1932年8月8日,日本皇室成员梨本宫守正王,被授予了“元帅陆军大将”,众所周知,日本最高军衔为大将,而元帅陆军大将为荣誉军衔,在日本陆军侵华将领当中,只有武藤信义、杉山元、寺内寿一和畑俊六被授予“元帅陆军大将”。

就在梨本宫守正王“黄袍”加身的这一天,年满44岁的山本源右卫门,被遴选担任了梨本宫守正王的侍从武官,这二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未能考入陆军大学校,这也是山本源右卫门能被选中的原因之一,但最大的可能,就是其同学朝香宫鸠彦王和东久迩宫稔彦王的举荐,因为这二人都是梨本宫守正王的胞弟。

梨本宫守正王

梨本宫守正王的军旅生涯并无可圈可点之处,仅担任过联队长、旅团长和师团长等职,并没有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陆军省和陆军教育总监部担任过职务,之所以能够晋升陆军大将和“元帅陆军大将”,完全是因为皇族出身的缘故。

山本源右卫门在梨本宫守正王身边服务了六年之久,直到于1938年7月15日晋升陆军少将,才被调到华中派遣军,接替山田栴二出任第十三师团步兵第103旅团长,该旅团下辖步兵第65联队和步兵第104联队,这是一支恶魔部队,不但参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而且表现的非常残暴。

南京大屠杀现场之一

山本源右卫门抵达中国战场上任时,第十三师团已被转隶日军第二军作战序列,而第二军司令官,就是其陆士同学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其时“武汉会战”已近结束, 第十三师团驻屯在湖北应城、京山一带。

1938年12月9日,日军第二军番号被撤销,第十三师团被编入了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作战序列,而第十一军是日军在华唯一的野战机动兵团,承担着在中华大地上攻城掠地的任务。

1939年5月,山本源右卫门率领步兵第103旅团随第十三师团主力参加了“随枣会战”与藤江惠辅的第十六师团联手对战张自忠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期间山本源右卫门的步兵第103旅团被张自忠所部奇袭而遭到重创,苦战40余天才勉强守住阵地,初次领兵作战的山本源右卫门就打了个大败仗。

遭到重创的日军

1939年9月,山本源右卫门又率领步兵第103旅团,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东路方向的作战,此后又在钟祥、京山等地参加了冬季作战。

1940年5月,山本源右卫门旅团又随第十三师团主力参加了“枣宜会战”,从左翼方向进攻宜昌,期间与第三十九师团、池田支队协同,围攻张自忠统帅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所辖五个师,由于中国军队保密意识不强,期间的往来电报被日军截获,被日军获知各部具体位置,尤其是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部被日军侦听到具体方位,因此遭到日军各部的合围,张自忠的特务营伤亡殆尽,张自忠本人也因身负重伤而壮烈殉国,成为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张自忠将军殉国

1940年8月1日,山本源右卫门被调回日本,出任第二师团留守师团司令部附,该师团编成地在仙台,因此也被称为“仙台师团”,其作战能力在日本陆军甲种师团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该师团是侵占中国东北的元凶。

山本源右卫门到任仅一个月,就于1940年8月31日被转入预备役,相隔半年多,又于1941年3月1日被重新征召,以预备役陆军少将出任陆军省兵器本部附,辅佐时任兵器本部长斋藤弥平太中将,该机构是日本陆军装备研发、生产和调配的主管部门,此时正值东条英机担任陆军大臣,陆军次官为木村兵太郎。

山本源右卫门在陆军省兵器本部任职期间,经历了日本酝酿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整个过程,而战端一开,原本就因为侵略中国而致国力捉襟见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的战争齿轮更是越转越快,军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更是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日本生产武器

1944年2月10日,山本源右卫门被调到中国派遣军,前往江苏扬州出任第4野战补充队长,该野战补充队下辖第1至第5步兵大队及炮兵队、工兵队、通信队等,与第11野战补充队一起,被编入日军第十三军作战序列,该军司令部设在上海。

1945年2月20日,山本源右卫门被任命为独立混成第90旅团长,该旅团是以第4野战补充队为基干在扬州编成的,下辖独立步兵第626大队、独立步兵第627大队、独立步兵第628大队、独立步兵第629大队、独立步兵第630大队及及炮兵队、工兵队、通信队等,被部署在扬州地区担任警备任务,隶属于日军第十三军作战序列。

正在涉水的日军

日本战败投降后,日军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奉命向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投降,1945年9月11日下午2点,松井太久郎携其参谋长土居明夫等人,抵达第三方面军司令部,在解除佩刀之后进入办公室,向汤恩伯等军政要员鞠躬致敬,并由松井太久郎签署了投降文件。

尽管日军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签署了投降书,但该军所属部队的缴械,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国军大部队抵达江浙沪地区受降,无论是空运、海运,还是陆路运输,都是需要时间的,而由苏北地区新四军受降就比较方便,只是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曾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秘密达成协议,“在国民党军队抵达日军占领区之前,日军必须坚守防区,抵抗共产党军队的围攻,并只能向国民党军队投降。”

正在抵抗的日军

当时在江苏高邮县驻屯的日军,是独立混成第90旅团独立步兵第626大队,时任大队长为岩崎学大尉(或少佐),由于高邮比邻苏北抗日根据地,于1945年11月10日组建的华中野战军(原新四军),派人向岩崎学发出投降通牒,但岩崎学却拒绝缴械投降。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和政委谭震林,遂于1945年12月19日发起了“高邮战役”,日军驻高邮最高指挥官岩崎学率部抵抗数日后,不得不放弃抵抗并选择了投降,12月26日凌晨4时,在岩崎学的指挥部举行了受降仪式,由时任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主持了受降仪式。

韩念龙在受降仪式上,向以岩崎学为首的日军宣布了三条规定:“一是投降的日军官兵,各回原处待命,为了安全,活动仅限于院内,不得外出;二是战死的日军官兵,可按日本国风俗,予以火化,骨灰收好以备带回本土;三是受伤的日军官兵,将由我方医务人员协同日军医务人员予以救治。”

报道高邮战役

得知驻高邮日军向共产党部队缴械投降,日军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受到指责,遂派其参谋长土居明夫,飞抵扬州说服独立混成第90旅团长山本源右卫门进行抵抗,不要向共产党部队投降。

为了防止独立混成第90旅团向共产党部队投降,山本源右卫门奉命向江苏镇江集结,镇江为江苏省政府所在地,此前日军第三师团官兵,于1945年10月7日在镇江缴械投降,受降部队为国军第七十四军第57师,受降主官为师长李琰少将,该师曾在余程万率领下坚守湖南常德,被誉为“虎贲之师”。

1946年1月14日至16日,山本源右卫门率领独立混成第90旅团官兵,在江苏镇江向国军第七十一军第87师缴械投降,受降官为第87师师长黄炎少将,只是详细受降情况不详。

被遣返的日军

投降后的山本源右卫门情况不详,最大的可能是被遣返回日本,这是大部分日本高级将领的归宿,死于1947年4月13日,曾获得一枚功三级金鵄勋章。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