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旅教导员发现公路来了一支友军,仔细一看大惊:先退回去

醉卧桃花笑红尘深处 2025-04-03 15:40:35

1946年,在嘴头镇的外面,有一队人马正排得整整齐齐,沿着公路往前走。

杨润贵,359旅的教导员,拿起望远镜瞧了起来,然后悄悄对边上的战士说:“好好瞅瞅,那是哪家的队伍?”战士摇了摇头,心想可能是自己人。

杨润贵把眉头拧得更紧了:“感觉不对,咱们得赶紧撤!”他毫不犹豫地下了这个决定,正是这个当机立断,让整个团队都化险为夷了。

【中原突围,危机四伏】

1946年6月,当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主力决定冲出包围圈后,各个部队就陆续动起来了。

359旅作为关键的突围队伍,承受着巨大的重担,因为国民党胡宗南部的兵力重重包围,加上山路坎坷难走,粮食和子弹都非常紧缺。

在旅行团的会议上,副头儿徐国贤一脸严肃。

摊开地图,用手指轻轻点了几下说:“咱得分散开,打游击战。要是一起突围,损失就太大了。”

过了两天,359旅的717团收到了指令,让他们转移到秦岭那边去。

这儿树林长得很密,路又陡又难走,特别适合打游击战,不过这样一来,给养就难送了,追兵也更容易在这里设伏。

徐国贤望着队伍渐渐消失,对杨润贵说:“要盯紧人,别死守一块地方。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赶紧撤。”杨润贵虽然没有吭声,但心里清楚,这次的任务可不简单。

【秦岭深处的游击战】

进了秦岭之后,359旅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大军已经散开,但敌人还是不断派出小队来追赶,想一下子打败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杨润贵和717团的战士们不得不老是换地方,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傍晚时分,侦察兵传来情报:前面山谷里有支敌军小队安营扎寨,人数不到一百,武器也挺一般。

杨润贵一听到消息,马上把干部们叫来开会,他语气坚定地说:“这股敌人人数不多,正是咱们偷袭的好时机。咱们晚上动手,把他们给端了。”

天黑以后,战士们都装备齐全,弯着腰上路了,山风呼呼地吹,他们脚下的干树叶被踩得轻轻作响。

杨润贵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眼睛一直望着前方,然后他突然停下,抬起手让大家先别动,就地等着。

“留意下敌人火堆在哪儿。”他悄悄跟旁边的排长讲。排长应了一声,爬过去侦察,回来后拿树枝在地上简单勾画了个地图。

杨润贵看完后,马上吩咐道:“咱们分三路去包围他们。东边的人负责堵住他们的后路,西边的人假装进攻,而我呢,就带着大家从正面猛攻。”

战斗打响,士兵们悄悄地接近敌人的营地。

杨润贵大喊一声开始,枪响和喊杀声一块儿爆发,敌人根本没想到,有的连枪都没抓牢就被打倒了。

半个小时左右,战斗就搞定了,我们收到了十多把枪、两大箱子弹还有一些粮食。

“这就是打游击的好处。”杨润贵瞧着满地都是缴来的东西,脸上露出了些许宽慰的笑容。

在秦岭打的游击战里,除了要被敌军追赶,还得面对超坏的环境和东西不够用的难题。部队经常没粮食吃,战士们只能摘点野果子、挖点野菜来填饱肚子。

有一次,战士们已经连续三天没好好吃过一顿饭了。

一个年轻士兵扶着树直喘气,眼里满是困惑:“教导员,咱们快要顶不住了吧?”杨润贵走过来,重重拍了下他的肩:“是不是饿了?走,我带你去挖点野菜吃!”

他蹲下身子,用双手挖开一块潮乎乎的土,摘下几片刚长出来的小苗苗递给战士:“快吃了,挺到晚上。等粮食送来了,咱就能好好吃顿饭了。”

战士吃着野菜,苦得直皱眉,但一句怨言也没有。

那天晚上,部队总算是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收到了上面送来的补给品。

战士们抓起馒头大口大口吃着,而杨润贵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块干饼细细品味,他边看着每个战士边说:“有粮食吃,有仗要打。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嘴头镇的生死判断】

嘴头镇旁边地方宽敞,被大山围着,好几条主要公路都在这里交汇。

杨润贵带着717团,走了十多天,好不容易到了这个地方。部队就在一片大树林子里临时安了营,战士们几个一伙地靠着树休息起来。

有人小声嘀咕:“这儿这么平,接下来该咋走呢?”杨润贵没掺和他们的聊天,只顾着留意四周的情况。

中午时候,一条公路上远远走来了一队我们不认识的士兵。

那帮人走路排得整整齐齐,带的装备好像也挺全,看起来像是正规军,站岗的士兵赶紧把这事儿上报了。

杨润贵领着几位排长爬上了山丘,掏出望远镜认真地瞧了起来。

这支队伍人数挺多的,旗子看不太清楚,认不出是哪个队伍,边上的战士已经笑了:“教导员,说不定是咱们的帮手来了!”

杨润贵沉默着,脸上一点也不见放松的样子。

不停地调整镜头远近,仔细瞧每个小地方:有的士兵走路步子不一样,显得懒洋洋的;装备里头有几个箱子看着挺眼生;还有几名官兵在队伍里小声说话,好像对走路这事儿满不在乎。

他收起望远镜,小声说道:“情况不妙,不能冒险。赶紧告诉全团的人,马上撤回到山林里面去。”

战士们心里犯嘀咕,但没人对杨润贵的命令提出反对。

赶紧收拾好行头,借着树林的遮挡悄悄地离开,有几个老兵私下议论:“要是真的是自己人,那咱们这不白藏了嘛。”

杨润贵一听这话,便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对他们说:“咱们宁愿多走点弯路,也不能让敌人给咱们来个突然袭击。”

杨润贵一回到山林里,就赶紧派了几个探子出去,瞅瞅那队人马有啥动静。

过了一个钟头,侦察兵回来报告的情况,让他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那队人马根本就不是咱们的朋友,他们是假装成友军的敌人!”

敌人耍了个花招,穿上我们的军装,顺着公路大摇大摆地走,其实在嘴头镇附近,悄悄设下了好多炮火阵地,打算偷袭红军。

要是717团没能赶紧撤走,那他们很可能整个团都会被困住。

杨润贵瞅着地图,脸色变得有点凝重,他捡起一根树枝,指着嘴头镇的位置说:“敌人已经抢占了高处,咱们这儿不能再待了。”

说话很平静,但带着点压不住的火气:“敌人越来越狠了,咱们以后得小心点儿!”

那天晚上,杨润贵把全团的干部都叫来开了个会。

在黑洞洞的山洞里,战士们挤成一团听他讲:“大伙儿都瞧见了今天的险情。敌人现在追得凶,还学会了隐藏。往后要是碰到不认识的队伍,就算看着再像咱们的战友,也得瞪大眼睛看清楚,宁愿多绕点远路,也不能轻易靠近。”

这次危险情况给全团的人都提了个醒,战士们心里虽然有些后怕但庆幸没事,同时也更加相信杨润贵的判断力了。

杨润贵打算主动出手,不再让敌军追着堵着,他计划利用秦岭那错综复杂的地形来把敌人搞晕。

把队伍拆成几个小组,往不同方向弄些动静,比如放烟火和留脚印,好让敌人跟着这些线索走。主力队伍就悄悄行动,躲开敌人的大部队,找个更安全的道路转移。

“游击战就是要让敌人扑个空。”杨润贵对战士们说,“打仗不光得豁出命去干,还得动动脑筋。”这话深深烙在了每个战士的心里。

在嘴头镇周边转了五天之后,717团总算是甩掉了敌军主力的围追堵截。

他们翻过了秦岭,来到更加不容易被发现的山里,这样就为之后的游击战抢占了先机。

杨润贵瞅着地图,心里松了口气。他转过头,对身边的几位干部说:“这次咱们算是赢了,不过得记住,敌人会变得更狡猾,咱们得更加提防着点。”

杨润贵靠着他的沉着和聪明头脑,救下了整个717团,还为红军在秦岭一带长期作战铺好了路。

【游击战的胜利与教训】

在嘴头镇安全度过难关后,717团继续在秦岭一带打游击战。

他们不停地换地方,敌人一直找不到队伍到底在哪儿。

有一次,敌人的侦察飞机瞅见了部队的影子,紧接着,炮弹就猛烈地打向了杨润贵所在的那个山头。

他赶紧安排队伍隐蔽起来,同时又派了几个小队去分散敌人的火力。等敌人发现那座山头没人了,主力部队早就悄悄挪到另一个山头去了。

在游击战期间,杨润贵和他的队友们不光拖住了敌人的后腿,还搜集了不少敌方的重要信息,并迅速传回了旅部,给359旅的主力部队赢得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359旅的717团,在秦岭那边打游击,这是中原突围里一场非常惊险但最后取得胜利的战斗。

他们凭借聪明和胆量,让敌人吃了不少亏,但就是没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这次能赢,多亏了像杨润贵那样沉着聪明的领头人,还有每个战士的不放弃。

秦岭山脉见证了人民军队的真正智慧和强大力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