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螟的危害
甘蔗螟虫(俗称钻心虫)主要有黄螟、条螟、二点螟等,其幼虫通过蛀食甘蔗造成危害,使苗期引发"枯心苗",拔节后蛀入茎秆形成"螟害茎"并诱发赤腐病,而条螟和二点螟会造成"死尾蔗",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广西植保站发布的《农作物病虫情报》和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发布的《甘蔗病虫动态简报》显示,广西蔗区近期的甘蔗螟虫发生趋势如下:
发生区域
全区大部分蔗区螟蛾(成虫)盛发期为3月下旬,较常年提前5天。其中除桂南沿海及右江河谷等春季回温较快的蔗区已进入成虫盛期外,受低温影响的桂中、桂北蔗区成虫盛期预计在3月底至4月上旬。卵孵化高峰在3月底至4月上旬,横州等地将出现二次羽化高峰(4月1-5日)。
发生数量
发生数量统计的排序依次为:黄螟>条螟>二点螟,其中黄螟和条螟在各蔗区普遍发生且数量较多,二点螟主要集中于桂西南地区发生(崇左、百色较多)。

防控建议
防治关键期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气温的升高,广西各蔗区进入蔗螟为害盛期,应尽快采取防治措施。
重点防治区域
桂中地区的来宾市兴宾区、柳州市,桂南地区的崇左市江州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南宁市宾阳县,桂西地区的百色市田阳区,桂东地区的贵港市。
防治措施
(1) 生物防治:
温度较高的蔗区(如桂南、桂西南及百色右江河谷),在卵孵高峰期前通过在田间释放赤眼蜂,以压低田间的害虫基数。
(2) 物理防治:
田间安装诱捕器及性诱剂诱芯,通过大量持续诱杀害虫,保护甘蔗主苗及早期分蘖,同时压低害虫的虫源基数。
(3) 化学防治:
推荐使用广西首控0.16%氯虫·噻虫胺药肥,该产品可防治蔗螟等甘蔗害虫,同时还可补充甘蔗生长所需养分,助力甘蔗健康生长。可在宿根蔗开垄施肥时、春植蔗下种及培土过程中,均匀撒施即可。

当前广西蔗区第一代螟虫进入盛发期,请广大蔗农朋友们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全面加强田间管理,保障甘蔗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