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实夫:在湖南岳阳投降的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团长

雁山评过去 2024-12-24 08:16:51

侵华日军将领谷实夫少将,是一个年龄大资历老的“老鬼子”,曾以第九师团参谋长之职,参加了“一.二八淞沪会战”,以第七师团步兵第13旅团长之职,率部入侵中国东北,1935年4月就被转入预备役,直到1945年3月9日被重新征召出山,出任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团长,日本战败投降后,率部在湖南岳阳缴械投降。

谷实夫

谷实夫(1880—1954)是日本兵库县人,1880年5月11日出生,1904年10月24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步兵科,与冈村宁次、安藤利吉、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矶谷廉介、牛岛实常、永田铁山、园部和一郎、小畑敏四郎、尾高龟藏、桑木崇明、藤田进、松井命、小笠原数夫等人同学。

1908年12月25日,谷实夫又考入陆军大学校第23期,与梅津美治郎、永田铁山、末松茂治、前田利为、坂本政右卫门、小畑敏四郎、筱冢义男、莲沼藩、川岸文三郎、下元熊弥等人为同学,并于1911年11月29日毕业。

1928年3月8日,谷实夫出任本乡联队区司令官, 负责该地区的征兵和训练工作,本乡位于东京附近,是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的兵员地之一,联队区司令官通常由大佐或少将军衔者担任,联队区司令部设两个课,第1课分管内部人事、征兵动员、在籍军官管理等事务,第2课分管在乡军人会、青年训练所等民间军事组织的管理等,谷实夫在任内于1928年8月8日晋升步兵大佐。

联队区体检征兵

1929年8月1日,谷实夫接替陆士同学藤田进大佐,出任第十四师团第28旅团步兵第15联队长,与师团长松木直亮于同日赴任,该师团也被称为“宇都宫师团”,而步兵第15联队的编成地在高崎,谷实夫上任之前的两年,第十四师团曾在日本关东军轮值。

1931年8月1日,谷实夫调任第九师团参谋长,辅佐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该师团也被称为“金泽师团”,其战斗力仅次于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该师团出兵上海增援,于2月16日从吴淞口登陆,植田谦吉从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手中接过指挥权, 与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进行激烈对战。

第十九路军阻击日军

谷实夫辅佐植田谦吉发起全面攻击,但在中国守军的顽强阻击下屡屡受挫,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该师团步兵第7联队长林大八大佐也在作战中阵亡,中国军队取得了“庙行大捷”。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不得不第三次增兵上海,由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大将亲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率领厚东笃太郎的第十一师团和松木直亮的第十四师团及100余架飞机抵达上海增援,并在中国守军防线后方登陆,中国守军才不得不撤离淞沪战场。

日军增兵上海

上海派遣军在虹口公园举行了“淞沪战争祝捷大会”,植田谦吉与白川义则等高级将领都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期间朝鲜青年尹奉吉将炸弹投掷到了主席台上,随着一声巨响,主席台上的日酋们血肉横飞,白川义则被炸得血肉模糊,送医后不治身亡,植田谦吉与日本驻华大使重光葵都被炸断了一条腿,而野村吉三郎则被炸瞎了一只眼睛,而谷实夫因为军衔太低,未能登上主席台而幸免。

虹口公园爆炸现场主席台

1932年8月8日,谷实夫晋升陆军少将,被调任第七师团步兵第13旅团长,该旅团下辖步兵第25联队和步兵第26联队,第七师团也被称为“旭川师团”,驻屯在日本北海道地区,时任师团长为伊藤子之助中将,参谋长为伊田常三郎大佐,1934年该师团被派往日本关东军轮值,在中国东北驻屯期间,谷实夫经常率领步兵第13旅团的官兵进山扫荡抗日武装。

日军进山讨伐抗联

1935年3月15日,谷实夫被转任第七师团司令部附,辅佐师团长杉元美代太郎中将,同年4月6日被待命,4月27日就被转入预备役,之所以被退出现役,就是因为他已满55周岁,从其履历来看,谷实夫也缺少在陆军三总部的任职经历,导致他即未能晋升陆军中将军衔,也未能出任师团长之职。

“七七事变”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谷实夫都未能被征召出山,直到1945年3月9日,才以预备役陆军少将,被召集到中国派遣军,接替岸川健一少将,出任独立混成第17旅团长,此时该旅团驻屯在湖南岳阳,承担岳阳地区的警备与作战任务,由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部直辖。

独立混成第17旅团是1939年11月7日在上海松江编成的,下辖独立步兵第87大队、独立步兵第88大队、独立步兵第89大队、独立步兵第90大队、独立步兵第91大队及炮兵队、工兵队、通信队等,历任旅团长为长谷川正宪、楠山秀吉、田上八郎、高品彪、岸川健一等人,谷实夫是最后一任旅团长。

新编日军混成旅团

谷实夫也是日本陆军中年龄最长、资历最老的旅团长了,甚至连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的资历也不如他,虽然二人都毕业于“荣耀的第16期”,但陆军大学校毕业时间,谷实夫比冈村宁次高了两届,而且比冈村宁次年长四岁。

谷实夫上任不足半年,就在湖南岳阳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裕仁天皇宣布了《终战诏书》,蒋介石即于8月18日任命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为受降主官,负责接受长沙、衡阳等地区日军的投降,王耀武以“华字第6号备忘录”通知日军第二十军司令官坂西一良,命令日军各部在长沙、湘潭、衡阳、岳阳四地接受投降。

第四方面军受降报告书

谷实夫奉命率领独立混成第17旅团官兵,在湖南岳阳驻屯地缴械投降,而奉命到岳阳受降的是胡琏的第十八军第十八师师长覃道善少将,该师于9月初抵达岳阳后,立即接管了全城的警备任务,师部就设在了岳阳楼,师长覃道善少将被指定为中方受降主官。

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团及在岳阳的其它日军部队共有7000余人,驻屯在岳阳的五里牌、黄公庙、广兴洲、白螺矶、南津巷等地,当时并没有举行公开的受降仪式,只是命令谷实夫及主要参谋人员到第十八师师部听候训示,要求谷实夫在三日内交出一式二份的官兵名册、武器弹药及各种作战物资清册等,然后按照部队番号次序,将武器装备及各种军用物资陈列于指定场所,等待清点和移交国军接收部队,谷实夫表示遵令执行。

日军移交的武器弹药

受降工作持续了一周左右,于九月下旬结束,独立混成第17旅团及其它日军部队,被指定到岳阳城南黄沙湾一带集结,最终都被移交给孙蔚如的第六战区长官部所属的日本官兵管理所羁押,等待被遣返回日本,而谷实夫战后经历不详,死于1954年5月1日,不曾获得任何等级的金鵄勋章。

覃道善是湖南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他在接受独立混成第17旅团投降后,又奉命接受了菱田原四郎的第一一六师团的投降,解放战争期间担任黄维第十二兵团第十军中将军长,淮海战役中在双堆集被俘,曾被关押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1961年12月获得特赦,其撰写的《我在岳阳接受日军投降的回忆》,曾被收录在白色封面的《文史资料选编》中。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