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早期难发现!这5个指标每年都要查

王玮以 2025-04-05 08:24:34

有一位患者,平时身体还算硬朗,没什么大毛病。可最近总觉得浑身没劲儿,食欲也不好,以为是累着了,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眼睑和脚踝有些浮肿,这才赶紧来医院检查。结果一查,竟是尿毒症,而且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身体一直不错,怎么就得了这么严重的病呢?其实,尿毒症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但如果我们能定期检查一些关键指标,或许就能早发现、早治疗。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每年必查的 5 个指标,帮您尽早发现尿毒症的蛛丝马迹。

尿毒症,医学上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末期,是因肾脏丧失清除体内废物和多余水分的能力,导致毒素积累的严重病症。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已达 1.32 亿,患病率约 10%,而尿毒症就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发现时病情已重。所以,定期检查下面这 5 个指标至关重要。

指标一:尿常规

尿常规是筛查肾脏疾病最简便的方法。其中,尿蛋白尤为关键。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有过多蛋白质。若尿常规显示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脏受损。因为肾脏就像一个精密的滤网,能过滤掉血液中的杂质,保留对身体有用的物质,如蛋白质。一旦肾脏的过滤功能出问题,蛋白质就会漏到尿液中。据统计,约 80% 的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会出现尿蛋白异常。除了肾脏疾病,剧烈运动、发热、心力衰竭等也可能导致尿蛋白短暂阳性,但一般为生理性,去除诱因后会恢复正常。而肾脏疾病引起的尿蛋白往往持续存在。比如,一位患者因体检发现尿蛋白阳性,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肾小球肾炎。经过积极治疗,尿蛋白逐渐转阴,肾脏功能得以保护。所以,发现尿蛋白异常,一定要进一步检查。

除了尿蛋白,尿常规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葡萄糖等指标也能反映肾脏问题。尿中出现红细胞,即血尿,可能是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结石等原因。白细胞增多,常提示尿路感染。尿糖阳性,可能是糖尿病导致血糖过高,超过肾脏重吸收能力,也可能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异常,即肾性糖尿。女性患者在月经期及前后 2 - 3 天内验尿,可能影响尿液结果,建议避开这段时间。

指标二:尿微量白蛋白定量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是判断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尿中微量白蛋白排出率<20 克 / 分钟或<30 毫克 / 24 小时。若结果在 20 - 200 克 / 分钟或 30 - 300 毫克 / 24 小时,可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尿,这意味着肾脏可能已经出现早期损伤。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反复长期尿路感染、药物中毒等患者,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若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发生尿毒症的风险比无微量白蛋白尿者高约 3 倍。因为长期高血压会使肾脏血管压力增大,损伤肾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影响肾脏滤过功能。通过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能及时发现肾脏早期损伤,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延缓病情发展。

指标三:血清肌酐浓度

血清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血清肌酐浓度能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清肌酐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当肾脏功能受损,肌酐排泄减少,血清肌酐浓度就会升高。一般来说,血清肌酐轻度升高,可能提示肾脏有轻度损害;若明显升高,说明肾脏损害较严重。不过,血清肌酐浓度还受肌肉量、饮食等因素影响。比如,肌肉发达的人,血清肌酐基础值可能偏高;大量吃肉后,短期内血清肌酐也可能升高。所以,解读血清肌酐结果时,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一般建议每年检测一次血清肌酐,对于有肾脏疾病高危因素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每半年检测一次。

指标四:肌酐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比血清肌酐更能准确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它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肾脏清除肌酐的能力来评估肾功能。正常情况下,肌酐清除率在 80 - 120ml/min 左右。随着年龄增长,肌酐清除率会有所下降。若肌酐清除率低于正常范围,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受损。例如,一位老年患者,血清肌酐看似正常,但肌酐清除率降低,进一步检查发现存在慢性肾脏病。这是因为老年人肾脏功能生理性减退,血清肌酐可能还在正常范围,但肌酐清除率已能反映出肾脏功能的变化。检测肌酐清除率,需要收集 24 小时尿液,同时测定血肌酐值,计算得出结果。虽然过程稍复杂,但对评估肾功能非常重要。

指标五:肾脏超声

肾脏超声能直观看到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帮助发现肾脏的病变。正常肾脏大小左右基本对称,长径约 10 - 12cm,宽径约 5 - 6cm,厚径约 3 - 4cm。如果超声显示肾脏体积缩小、形态不规则,可能提示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脏萎缩。肾脏超声还能发现肾脏结石、囊肿、肿瘤等病变。比如,通过超声发现肾脏有结石,及时治疗,可避免结石堵塞尿路,损害肾脏功能。对于有肾脏疾病家族史、长期服用可能伤肾药物等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肾脏超声检查很有必要。

除了定期检查这 5 个指标,我们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症状。比如,持续疲劳与无力,可能是肾功能衰退导致体内毒素积累,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头晕与记忆力下降,可能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毒素影响有关;食欲不振、恶心与呕吐,可能是肾衰竭时尿毒素刺激胃肠道;水肿,尤其是下肢和眼睑明显肿胀,可能是肾脏排钠减少,体内水分滞留;尿量变化,包括尿量减少或增多,都可能是肾功能受损的表现。若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

尿毒症早期虽难发现,但通过每年定期检查这 5 个指标,结合关注自身症状,我们就能提高警惕,早发现肾脏问题,及时治疗,保护好肾脏健康。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为自己的健康多一份保障。如果对这些检查有任何疑问,随时咨询医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