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糖尿病患者前来就诊,神色焦虑。他患糖尿病多年,一直觉得只要控制好血糖,身体就不会出大问题。可最近体检,发现尿蛋白指标异常,进一步检查,肾脏功能已经受损。这让他懊悔不已,没想到糖尿病对肾脏的伤害如此隐匿。今天,就和大家讲讲糖尿病伤肾的新知识,以及控制尿蛋白必须要做的 3 项检查。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 10%,意味着每 10 个人中就可能有 1 个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就像身体里的 “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损害着各个器官,肾脏便是重灾区之一。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约 30% - 40% 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展到终末期肾病,就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糖尿病为何会伤肾?简单来说,持续高血糖使肾脏内的微血管长期处于 “高压” 状态,就像水管长期承受过大水压,容易破裂渗漏。肾脏微血管受损后,滤过功能出现问题,原本不该漏出的蛋白质,就会从尿液中排出,形成尿蛋白。尿蛋白是肾脏受损的重要信号,长期大量尿蛋白,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脏纤维化、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必做检查一: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微血管只是轻微受损,此时尿常规检查可能还正常,但尿中已经开始出现微量白蛋白。这就好比房子刚出现小裂缝,不仔细检查发现不了。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能精准捕捉到这个早期信号。研究表明,1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 5 年后、2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 3 - 4 年后,就应每年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可延缓肾病进展。比如,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调整生活方式,部分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可恢复正常。若不重视,随着病情发展,尿微量白蛋白会逐渐增多,进展为临床蛋白尿,肾脏损害就难以逆转了。
必做检查二: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当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发现异常,或尿常规检查提示尿蛋白阳性时,就需要进一步做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它能准确告诉你一天内从尿液中排出的蛋白质总量,就像统计一天内从房子裂缝中漏出多少东西。这个数值对判断肾脏受损程度、制定治疗方案非常关键。正常情况下,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应小于 150mg。若超过这个数值,说明肾脏受损较明显。例如,定量在 150 - 500mg,可能处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超过 3.5g,肾脏损害已较严重,可能出现肾病综合征,会伴有水肿、低蛋白血症等症状。医生会根据这个数值,调整降糖、降压药物,以及是否需要使用减少尿蛋白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

肾功能检查主要看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是人体代谢废物,正常情况下由肾脏排出体外。当肾脏功能受损,这些废物排出受阻,在血液中堆积,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就会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则能更直观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数值越低,说明肾脏功能越差。比如,肾小球滤过率低于 60ml/min/1.73m²,提示肾脏功能已进入失代偿期。通过肾功能检查,医生能了解肾脏受损到了什么阶段,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若肾功能严重受损,还需调整饮食,控制蛋白质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
除了做好这 3 项检查,糖尿病患者日常也要积极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 7mmol/L 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 10mmol/L 左右,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 7% 以下。同时,严格控制血压,保持在 130/80mmHg 以下。饮食上,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全谷物,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蛋类等优质蛋白。适当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代谢能力。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紧张情绪,因为不良情绪也会影响血糖、血压,加重肾脏负担。
糖尿病伤肾不容小觑,控制尿蛋白是关键。做好这 3 项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守护好肾脏健康。希望糖友们都能重视起来,积极管理疾病,享受健康生活。若对这些检查还有疑问,或者在控制糖尿病、保护肾脏方面遇到困难,随时咨询医生,别让肾脏悄悄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