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靖州来到洪江的黔阳古城已经是中午时分,天上飘着沾衣欲湿不湿的零星小雨,我一个人走进古城,站在城墙边上的钟鼓楼脚下,这里有宝山书院,还有一座普明禅寺。

钟鼓楼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一个制高点,站在钟鼓楼上可以俯瞰黔阳古城的全貌,也能看到远处潕水汇入沅江和江畔上巍巍矗立的赤峰塔。

黔阳古城始建于汉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已经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

汉高祖时期这里叫镡成县,唐代易名龙标县,宋元丰三年改名黔阳县,这里是中国冰糖橙之乡,是唐代“诗家天子”王昌龄的谪贬之地。那是742年,唐玄宗天宝年间,因直言进谏,因言获罪,王昌龄贬为龙标尉,来到了今天的黔阳古城。

好友李白知道后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表达对他的同情与思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

从钟鼓楼下来,我走进古城小巷之中,这条小巷叫火神街,这里有炎帝宫、文庙遗址、节孝祠。节孝祠始建于清代雍正元年,民国时期为国民党军统局特训班,被戴笠所喜爱,作为戴笠的公寓,那时的戴笠为少将副局长。

走过火神街,我来到王有为故居,王有为是明代世宗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历任河南归德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司副使,他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因不愿与奸臣严嵩父子同流合污,弃官回家,兴乡办学,服务桑梓。

他的故居前面为石牌坊和广场,中间是门楼、院落、照壁、中堂、厢房、天井,二进堂中轴线布局,后面是一个小花园,感觉简洁明快,清新别致。

黔阳古城的街巷和民居保护得非常完整,古城三面临沅江、潕水,有七个码头,沿江有杨公庙、太平宫、万寿宫、龙王庙,保留张家老屋、冯氏宗祠,还有楚风堂、灶王宫等建筑。

我来到昌龄门,昌龄门也叫中正门,这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门楼,“中正门”三个字为戴笠所书。这座城楼可以登临,站在城楼上眼前是潕水风光,远处是田园、山景,江上雾气弥漫,对岸油菜花海朦朦胧胧。

中正门右侧就是著名的芙蓉楼,芙蓉楼始建于唐代天宝七年,为王昌龄被贬龙标县尉时所建,清代嘉庆十二年,即1815年重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座纯木制结构,重檐歇山顶建筑,座落在潕水江畔,二层有明轩可以远眺,一楼为中堂待客,楼后有亭廊水榭,有山廊通龙标书院,这里就是“诗家天子”王昌龄当年饮酒赋诗、宴宾送客之地。

来到江畔的送客亭,这座清丽的小亭临江而建,江上停泊几只游船,雾漫江心,坐在送客亭中,我想起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正是王昌龄在黔阳蛰居时,送别友人写下的,诗人半生坎坷,此时在芙蓉楼与辛渐话别,诗人以“玉壶冰心”明志,表达自己的赤诚之心,成为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