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从芷江出发来到了凤凰古城,因为来过,所以驻车在离虹桥最近的停车场,一个人走向沱江江畔。沱江是凤凰的根,凤凰的魂,凤凰精髓之所在,凤凰的灵动只因这一波江水。

又来凤凰,记得上一次来凤凰是十五年前,去万寿宫的时候,正巧赶上那里举办黄永玉画展,万寿宫门前挤满了人,黄永玉老爷子来到了现场,我有幸见到了那个快乐老头儿,现今他已经不在了。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也是十五年前,在桂林磨盘山码头一家首饰店里,我有幸见到了黄婉秋。年轻的时候电影中的刘三姐是我心中偶像,见到真人了,当时万分激动,听说去年她也离世了。

时光缓缓流淌,一淌就是十五年。又来凤凰,小城依旧。走的人走了,来的人来了,还是喜欢那个初相识的凤凰。那时的凤凰,读着沈从文的书,看着黄永玉的画,听着宋祖英的歌,走在被雨水洇湿的青石板深巷中,买一个花环戴在头上......

又来凤凰,我又站在万寿宫前的江畔上,惊蛰刚刚过去,春分还未来到,凤凰已经春意盎然,沱江江畔的树木冒出了新绿,万寿宫前几棵老榆梅满树都是红红的花蕾,枝头上梅花朵朵,远处沙湾上草色青青......

万寿宫又叫江西会馆,始建于明末清初,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东门外沙湾上,北面依山,南面临水,崇垣危阁掩映在奇山秀水之间,构成一幅绝妙的天然图画。

万寿宫身边是万名塔,依水而建,塔高21米,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精美秀丽,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面饰以彩绘、雕塑装饰雅致,塔身挺拔秀丽,宛若少女婷婷玉立于沱江之畔。

这个地方的景色非常和谐,仿佛天然而成,这个烙印深深地打在我的记忆中。站在这里远看虹桥,三个拱形桥洞倒映江面上形成三个圆,碧水如镜,两岸吊脚楼的身影倒映水中,一条小船从虹桥桥洞中徐徐而来,船桨搅动了平静的江面,江中的倒影随波荡漾开来。

凤凰古城历史悠久,向来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春秋战国时期为“五溪苗蛮之地”,明代设五寨长官司,清代置凤凰厅,民国1913年改为凤凰县,因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凤凰古城惊艳于世,应该缘于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边城虽然不是凤凰,但沈从文的故居在凤凰,这里的每一面老墙、每一块青石板以及每一座青山、每一弯流水、每一只小船,都让人想到《边城》里的故事。

下午,我来到凤凰古城北门,凤凰古城现仅存有北门和东门两座古城楼,两座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城墙紧临沱江而建,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凤凰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

北门古城楼下就是沱江,这座城楼巍然挺拔在沱江江畔江湾之上,视野开阔,令人心绪旷达,大半个凤凰尽收眼底。如果说站在万寿宫看虹桥感觉有点朦胧,那么站在北门古城楼下看虹桥是清清晰晰,历历在目。

特别是那些沿江而建高耸的吊脚楼,仿佛是自己生出来的,一栋栋用原木撑起的吊脚楼沿着河岸一字排开,似乎成了沱江天然的守护者,不言不语,不离不弃,一任时光如流水般悠悠而去。

夜幕降临了,我来到万寿宫对面的江畔上,只见沱江两岸的灯光次第燃起,对面南华山上的楼阁明灯初上,灿若星河,虹桥更是灯火最亮的地方,拱桥洞深蓝色的霓虹映照下十分幽远。

街道上弥漫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小巷里红红的灯笼也齐刷刷地亮起,银饰摊点上烛光,银饰品被光线辉映闪亮,五颜六色的光线在沱江上交织,江面扑朔迷离,如梦如幻。

酒吧中偶尔传来激情高昂的音乐声,不同风格,不同格调,让人觉得凤凰好像是一个过去的故事,但深巷里的民宿点点灯光,像历史老人的眼神,凄迷而遥远。

伫立江畔,心中莫名袭来一丝哀怨,哀岁月流逝,风华不再,怨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又来凤凰,心中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忽然,远处江面上飘来一缕缕乳白色的雾气,夜色缭绕,我心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