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震荡中的中国韧性:A股何以走出独立行情?

袁绍八点 2025-04-14 22:38:44

当美国抡起"关税大棒"在全球市场跳起"踢踏舞",各国股市纷纷表演高台跳水时,A股却端着小面锅,淡定地涮起了毛肚。接下来我们从几个维度来解读A股历史剧变的华丽转身。

一、关税冲击引发全球市场动荡

2025年4月2日,美以“对等关税”为由,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其中对华关税从34%骤升至84%,叠加此前税率后高达104%,随后又进一步上调至125%。此举如同向全球金融市场投下一枚“深水炸弹”:

美股剧烈波动:纳斯达克指数盘中连续大幅波动。上窜下跳。

亚太与欧洲市场受挫:日经225指数四日最大跌幅7.31%,欧洲斯托克50指数三日振幅达7.71%,多国股市出现恐慌性抛售。

“黑色星期一”连锁反应:4月7日全球主要股指集体跳水,投资者担忧贸易摩擦升级将冲击全球经济复苏。

二、A股逆势企稳的三大支柱

与全球市场的“过山车”行情形成鲜明对比,中国A股在4月8日至11日连续四日上涨, 上证指数 单日最大波动仅3.71%,展现出罕见稳定性。这背后是多方力量共同支撑的结果:

1. 政策“护航舰队”集体发力

“国家队”资金入场托底:中央汇金、社保基金等机构自4月7日起宣布增持ETF(交易所交易基金),释放明确维稳信号。

企业回购潮提振信心:299家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回购计划,137家公司高管增持股票, 工商银行 等六大商业银行提供超2000亿元回购贷款支持。

地方国资委联动响应:北京、上海等地出台政策鼓励国企增持股份,形成“中央—地方—企业”三级护盘网络。

2.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国际资管巨头抢滩:摩根资管、瑞银证券等机构年内密集推出A股主题基金,英国宽立资本一年内完成三只基金募集,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463亿元。

估值洼地吸引力凸显: 沪深300 指数较全球新兴市场(除中国)估值低12%,摩根士丹利、瑞银等机构建议全球投资者增配中国资产以对冲风险。

3. 经济基本盘筑牢防线

制造业持续扩张:3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5%,连续两月处于景气区间,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创2020年以来新高。

外汇储备“安全垫”稳固:中国外汇储备连续16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充足缓冲。

科技创新注入动能: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技术突破推动科技资产吸引力提升,成为外资增持的重要方向。

当美国抡起"关税大棒"在全球市场跳起"踢踏舞",各国股市纷纷表演高台跳水时,中国A股却端着小面锅,淡定地涮起了毛肚。这场面,堪比武侠片里群雄乱斗,扫地僧却在后院浇花。

这场大戏的背后,离不开国家队的及时出手,离不开超级救市组合拳,离不开大量上市公司的积极回购增持。

三、国际投行视角下的中美市场分化

全球机构对中美股市前景判断呈现“冰火两重天”:

美股悲观预期升温:

高盛警告“周期性熊市”风险,摩根大通将标普500指数年末目标从6500点大幅下调至5200点,桥水基金指出美国企业盈利可能因全球产业链重构而萎缩。

A股获“增持”评级:

贝莱德、瑞银等机构认为,中国政策工具箱充足、估值优势明显,且经济转型红利尚未完全释放,A股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

四、长期向好的底层逻辑

中国市场的独立性并非偶然,而是多重优势积累的必然结果:

产业链自主性增强:关税冲击加速国内产业链补短板,半导体、高端装备等关键领域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内需市场潜力释放: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为企业提供增长韧性,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内循环动能凸显。

政策调控空间充足:相较于部分国家应对通胀的被动加息,中国货币政策保持灵活,财政政策储备工具丰富。

风浪中的定力之源

当全球市场因贸易争端陷入短期博弈时,中国资本市场凭借扎实的经济基础、有效的政策协同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展现出独特的“抗压体质”。看着全球K线图上演"心跳回忆",A股投资者却表现出相当的从容与淡定。

这场关税风波不仅检验了A股的成熟度,更印证了中国经济“巨轮”在风浪中稳健前行的底层逻辑——既有抵御惊涛的坚实船体,也有校准航向的灵活舵手。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正是长期价值投资的注脚:真正的安全边际,永远建立在基本面之上。

0 阅读:0

袁绍八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