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保毛主席进京,58年被连降10级,9年后给毛主席留绝命信吞枪

鲜衣怒马讲文史 2025-04-17 10:49:44

1949年2月份,北平迎来了和平的时刻,党中央做出了搬进北平的决定,同时给热河省公安厅下了命令,让他们着手准备,特别是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一切安排妥当。

王范,那时候是热河省公安厅的副厅长,接到任务后,他立马行动起来,召集人手跑到基层去摸情况。他们动作快得像闪电,很快就拔掉了一大批敌特。同时呢,他还搞了个周全的保卫体系,另外还给中央机关找了个临时落脚的地方。

党中央领导进城的那天,王范特地开着吉普车,给毛主席和其他大领导打头阵。一路上都安排得妥妥当当,顺顺利利的,啥突发情况都没碰上。

王范是我党里的一名情报高手,长时间在敌人控制的区域做秘密任务,他跟敌人斗智斗勇,经验丰富。他还在延安管过边区的安全工作。

1937年那会儿,王范在延安可是抓了不少敌人的奸细,因此得了个“反奸模范”的名头,这事儿毛主席一直记在心里,从没忘过这位为革命出过大力的人。

北平城里的局势安稳下来后,王范接到新任务,去了华东局。他跟陈毅搭档,一起负责接手上海,把上海城里的敌对特务给清理干净。

王范到上海后,没让组织失望,很快就逮住了不少“反共救国军”的大佬,给华东局接手上海的工作铺好了路。

可是,王范在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里闯了过来,却没能挺过和平建设时的“大跃进”风潮,最后选择了用枪结束自己的生命。

1958年那会儿,王范鼓起勇气,直接指出了“大跃进”运动的问题,结果就被打上了“右派”的标签。上海市委随后把他调到了市郊的一个公社,让他去当副书记。

王范的职位从上海市委委员一路滑落到公社副书记,整整掉了十级。多亏了毛主席亲自关心这事儿,王范后来才得以被上海市委再次启用。

王范这人吧,特别认死理,有啥说啥,这种性格把大诗人郭沫若都给打动了。郭沫若二话不说,直接跑到王范家里头,拿起笔就给王范创作了一首诗。

他俩压根儿没料到,虽说王范侥幸避开了反“右”倾的风波,可另一场规模更大的政治风暴却已在悄悄酝酿。

1966年那会儿,王范瞧着自己身边的战友一个个都挨了批斗,心里头压了块大石头似的,特别不是滋味。他还隐隐觉得,这场风波会给咱们国家的发展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根本没法算清。

王范为了阻止动乱的势头继续变猛,给毛主席写了封信。但遗憾的是,这封信没能顺利交到毛主席那里,反而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给利用了。

没多久,“红卫兵”闯进了王范的家,硬是把王范带到了学校去开批斗会,63岁的王范在学校里受尽了各种苦头。

王范是个从战火硝烟里挺过来的铁汉子,他受不了那份屈辱,一到家心里就有了轻生的念头。打定主意后,他一口气写下了两封告别信,其中一封是向毛主席证明自己清白的信。

在这封信里头,王范讲了他身为共产党人坚守到底的骨气:

我行事光明磊落,没对党和组织有过半点亏欠。是有人借着歪门邪道的极端路线兴风作浪,我只能拼上老命,把最后一滴血都献给党。

写好两份遗书后,王范在家里椅子上一直坐到天亮,直到次日中午,造反的人眼看就要来家里了,王范就拿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王范为了坚持真理,豁出性命去斗争,结果冤枉地走了。之后的十年,他一直被人冤枉说是因为心中有罪而自杀的。

三中全会开过以后,党中央动手给历史上的冤案翻案,王范的名声这才得以恢复。江苏省委也对王范这辈子给出了个说法:

心地宽广,行事光明,正直无私,勇往直前,毫不畏惧。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