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重生小说来说,天天就是打猎、捕鱼、卖猪肉、买粗粮,一点意思也没有。涉及到那个时代的重大事件不提,怎么打上时代的烙印?
我们来看看苍鹰小说《重生1977》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1、发还地主资本家的祖产

尹天水不奇怪华桂兰知道‘丁半城’,解放前,丁家在平城有纺织厂、缫丝厂、面粉厂、船码头。乡下有大片农田,种棉花、桑树、、蓖麻、稻麦。
解放后‘公私合营’,故世的丁老先生曾经任平城第一届‘工商联合会’会长。
“华姨您是平城本地人,肯定知道‘丁半城’,也应该知道他家现在只有老太太一个人了。她现在年迈体衰,那房子是去年政府归还的,可她一个人住着大房子,日子过得艰难。
2、老干部平反回城

尹天水拿出寄给石军山的信,前面的事唐其正是知道,所以,尹天水谨慎起见,还是来报备一声。
“京城给石军山来了两封信,您不需要检查了吧?”
“不需要,我答应他可以通信自由,就不会干涉他。”
唐其正拿着信封翻来覆去看了看就放下了,感叹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把这样的大神送走。”
“他现在身体怎么样?康复了吧?”唐其正点燃香烟,深吸一口,放心的回道:“幸好你提醒我,现在他的身体基本正常了。以后回到京城,应该也没有茬被他找的。”
尹天水笑笑:“他真的回到原来的岗位,哪怕是换了位置,职位高高在上,哪有时间来找您的茬?再说了,他幸好在您的管辖下,明的暗的给了他那么多的帮助,不说要感激您一声,最起码不会恩将仇报。”
“你少拍我马屁,真正帮到他的是你。如果他懂得感恩,希望他到时候想着提拔提拔你。”
“嗬呵呵,唐伯伯您想当然了,他那个位置怎么拉拔得到我?就是县长一级的领导也够不上他。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不用想。当初帮他也是顺手为之。就盼望着他能早日脱离苦海,顺顺利利回到他原来的生活中吧。”
2、恢复高考

七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十二日,一个记载进历史的特殊日子。
尹天水和闻峰一起进入考场,只是不在一个教室。在平城,这样的考场点有好几个。他们随着几千人一起,肃穆、紧张、有秩序的按着准考证的序号,走进自己的教室。
尹天水看着其他考生,年龄参差不齐,大多数人的脸上布满风霜。真正的应届生并不多。像尹天水这样年轻的人也不多。绝大多数都是老三届城市高中生,他们经历了这代人最特殊的岁月。大多数人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了艰苦的锤炼。这是他们能否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时刻。
但百分之四的录取率,会把绝大多数人拒之门外。
4、80年代出国潮

“不满尹兄弟,这房子政府归还时间也不久。因为面积比较大,以前里面居住的人也很多很杂乱。有些人有权,有些人蛮横,离开的时候,把里面有价值的东西都拆下来拿走了。”
那辛吉苦笑:“我拿着几千平米的房子,两手空空,就算是要去住,还需要重新装修。我那里有钱?现在政策又放宽了一些,我家在国外的兄弟亲人通过关系运作了一番,可以接我出去发展。兄弟们也同意把房子卖了,一个我出去需要路费。另外,出去了想做一些事,还需要资本钱。也是万般无奈,才会出此下策卖老祖产。可是来了很多人看房子,不是嫌弃里面破破烂烂的,就是因为房子太大,提出把房子分割出来卖出去。我去房管局问过,我们家里的房子要卖可以,但不能分割,房产证只有一张、一户人家的户口簿。分割了卖出去,以后的产权就有麻烦了。”
5、知识青年回城

1、王芳:“都是我爷的主意,吴平焘考上大学,到大队拿录取通知书时,我爷请他喝酒。他醉了,我爷就让我--让我躺他身边。他自己也不知道咋的了。他--醉死了,根本没有动我。可他不承认,我爷就不给他录取通知书。还喊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村干部做见证。所以--所以他写了保证书,说等他毕业了娶我。承诺每个月给我二十块钱。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我已经怀孕,我爷发现后说,正好,我这孩子命好,以后有一个当大官的爹了。”

2、尹天水惊讶于贺杰在这时候就用起了‘引流、消费’这些词语。有这样格局和眼光的人,值得他多支持一点。
“贺叔叔分析得对,您应该发现,下乡知青已经开始大批回城。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顶替父母去工厂上班。而被顶替了工作的中年人回到家庭,让他们能安心养老吗?大企业里面有很多的合同工,有郊区或者附近农村出来的。这些人全部涌进京城,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等着他们,这些人的未来生存该怎么解决?还有,城市有数不清的小摊小贩流动经营,他们为了生计起早摸黑,偷偷摸摸的做一些小生意养家糊口。以前我们称这些人‘投机倒把分子’,现在,国家不是已经在放松这部分人的监管了吗?市场的风向慢慢在改变。”
尹天水最清楚,第一批发了财的‘个体工商户’,绝大多数人来自于这个群体。
贺杰的眼睛越听越亮:“你的意思我们建起来的房子可以卖给他们?让这些人有店面可以正大光明的做生意?”
尹天水唇角扯了下,怎么可能?那些人连生计也难以解决,让他们来买房子做生意?就算是家里拼拼凑凑能凑出钱来,但是他们敢吗?谁敢下手购买?
6、北京开发二环

贺杰没有起身,拿着规划图摆手让尹天水坐下,认真的问他:“来来来,你先告诉我,为什么要单独成立一个‘商业街’?为什么不把这个‘商业街’定在市中心的热闹地方?你选的地方···有些荒凉偏僻,你选择那个地方有什么依据和理由吗?”
尹天水一听,有戏,贺杰已经发现了他规划图里面藏着的玄机。他的着重点不是在房子的大小面积,不是房子的外貌特征,一语中的,问到了问题的关键部分。他也没有卖关子,诚恳的把自己能说的告诉他。
“贺叔叔,那个区域看似荒凉偏僻,但我们走着过去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自行车的话,二十分钟不到,笃笃定定就到了。那里,有一辆去往郊区的公交车,一天往返几次。等于是郊区的人来市中心必须经过的地方。”
他不能说,到了明年,京城‘二环’就开始进入大规模开发期。而京城现在的市中心,未来的内环,是政治文化中心。二环,将是未来最好的商业黄金地段。这条商业街却是盘踞在内环和二环的交汇处!谁说偏僻荒凉了?
贺杰占的是时机,再晚一年,就选不动怎么好的地方了。“你的意思,在节假日可以把消费人群引流到那个商业街?”贺杰的神情严肃了起来。
这个思维很新型大胆,他没有敢想,也没有人想到过。
7、知识分子下乡接受劳动改造

那些已经返城平反重新坐上领导岗位的领导、高级知识分子,再用曾经的那些送他们下农村的称呼,已经不适合用了。
司空空及时收口。想到温校长夫妻能下放在这里接受劳动改造,比那些去边远山区的,不知道好多少倍。如果这样比较,确实有道理。
“难不难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有体会。”何龙华模棱两可的回答。
原来是高高在上的领导,结果被押送到农村,还要经常挂着牌子接受游村开会批斗。沉重的板子用细铅丝吊在脖子上,勒出深深的血痕。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寒风瑟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个时候谁也看不到自己路的尽头在哪里。身子骨差一点的谁受得了?吃不饱,吃不好,从不劳动的人,每天要从天蒙蒙亮到农田熬到月亮出来。对在城市里面生活习惯的领导和知识分子来说,不说体力能不能忍受,就是精神上心灵上的摧残,就够受的了。
这些话,何龙华自然不会说出口。那是一个不能说的历史。作为一个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干部,身在其中,他是习惯了接受的。
8、对越自卫反击战

桑南灿凑近尹天水轻声道:“你可能不知道,前段时间边境一直不安稳,现在我国决定宣战还击。唐副团长递交了申请出战,已经批准。随时随地待命就要出发了。”
尹天水脑海里爆了一个大火花,迅速转了一圈,七九年二月十七号的自卫反击战!
今天是···二月二十五号。
也就是说,前方已经打起来,后面的军队会源源不断的往前线开拔支援!
9、深圳大开发

现在,刚刚撤县改设为‘开发区’。
鹏城,是从一个不大的渔村慢慢建设发展起来的。
炎热的天气,沿海的风吹过来,一股腥味,吹在身上,对习惯了内地生活的闻峰来说,非常的不舒服。
“水哥,我们来这里干什么?路没有好路,房子,远远近近的也看不到几栋像样的。”闻峰疑惑的问道。主要是空气中漫天的飞尘,让人感到呼吸也呛嗓子。
尹天水看着眼前一片陌生的土地,大片的荒芜着,只有极目几个地方的建筑工地上有工人在干活。嘈杂的人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来来往往运送各种建筑材料的大卡车,轰隆隆的从泥石的路上经过。后面,扬起一阵阵灰尘和尾气。远远望去,炎阳下,尘土飞扬,干活的人很多赤露着上身。看似热火朝天。附近的一些小村子,已经拆迁搬走。
这里,就是规划里面的‘鹏城开发区’中心区。
10、猴票发行

一晃眼,寒冬过去,春暖花开,三月份中旬的时候,尹天水去了离他们学校最近的邮电局。
“师傅,请问,今年有新的邮票出来了吗?”他对着一个四十左右的男子客气的询问。“新邮票?今年是猴年,新邮票就是一只猴子,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
师傅说着话,递上了一版还没有撕过的猴票给尹天水。那背景红彤彤的,上面有一只金猴,看着非常的可爱。当然,现在的尹天水完全是带着‘滤镜’在看,当然是越看越喜欢。
“好喜气的一只猴子,师傅,我刚刚春节结婚,就希望今年能生一个活蹦乱跳生肖属猴的孩子。你给我拿--拿个十版猴票给我吧。正好用它给家里的亲戚朋友写信报喜讯。”
尹天水脸上露出恰如其分的笑意,看向邮电局里面的师傅。
“什么?你你你要十版啊?小伙子,你知道十版有多少枚吗?开玩笑,一版八十张枚,十版,那可是八百枚知道吗?你家里有那么多人要写信吗?这得需要少钱啊?年轻人,我劝你要多少买多少,千万不要浪费了。你是附近大学的大学生吧?家里大人赚钱也不容易,邮局又不会关门,这邮票又不是什么稀罕物。”
中年男子一边劝着尹天水,一边递给他一版猴票:“你看看,这一版可是八十枚,够你用一年也用不了了吧?”
还没有等尹天水说话,已经围上来两个人,把中年男子推到旁边:“朱师傅,客人要买邮票为什么不卖啊?来来来,年轻人,我卖给你,你还要多少?”
“唉呀,到我这里买,十版,我给你。”里面三个人抢了起来。
尹天水看到,最后开口的那个女人,是从里面跑出来的。
他知道现在邮电局里面每个人都有销售指标,前面那个‘朱师傅’太实诚,只给了他一版。其他人可不管这些,能推销掉自己的指标最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