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战友,一世兄弟;千里之外,心有灵犀。
有时候,战友与战友之间已经超越了时间、空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2010年12月22日,一个40岁的男人搀扶着一个老人,来到安徽铜陵笠帽山烈士墓前。
中年男子对着墓碑说:“兴龙,我的好兄弟,26年了......你爸妈把我当儿子待,我也成了他们的女婿,你放心吧......

兴龙是谁?中年男子又是谁?二人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是一段跨越26年的战友情!
01兴龙全名叫做胡兴龙,1964年出生在安徽省铜陵县太平乡老兴村,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军人。
小伙子很快长大,19岁那年穿上了绿色军装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坐上了开往云南的军列。
家里贫穷,老父亲没有多少钱给他,离别时为儿子自豪却又忧伤。
很快胡兴龙所在的军列启动,离别之前他对父亲说:儿子不在家,二老多保重!
谁都没想到,这一走却是永别。
胡兴龙加入的是某师侦察连一班,期间深得战友的喜欢,其中与一个名叫方海鹰的关系最好。
两人是老乡,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无话不谈、形影不离。
1985年2月,胡兴龙、方海鹰接到命令,要去执行一个重大军事行动,地点是南疆老山前线。

或许是预感到了什么?出发前一向嬉戏玩闹的胡兴龙,突然找到方海鹰郑重地说:
如果我们俩谁牺牲了,谁就去另一家做儿子伺候老人。
方海鹰没多想便答应下来,两人还写了血书,算是对彼此的承诺。
这次的任务很艰难,战士们表现的也很英勇,回来后方海鹰荣立三等功。
只可惜,胡兴龙却没能回来。
原来,他所在的小队遭遇敌人的主力部队,虽努力突围,可双拳难敌四手。
胡兴龙击毙数十名敌人,自己也身负重伤,与班长余斌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敌人穷追不舍,二人被逼到悬崖边上,身后没有弹药,身前却有不断涌来的敌军。
最终,拖着疲惫的身体纵身跳下悬崖......
消息传到部队,战友们悲伤不已,方海鹰更是如此。
不过,他没有时间伤心,因为还有一个“承诺”要完成,要为战友尽孝。
02同年5月,昆明军区追记胡兴龙烈士一等功,安徽省还授予他“人民功臣”称号。
军人马革裹尸,是光耀门楣的事情,可儿子牺牲在战场上,有哪个父母不伤心。
胡家人听到消息,父母的天好似突然间塌了,姐姐和妹妹也哭成了泪人。

无数个日日夜夜,胡父胡母都坐在床前,抚摸着儿子的照片寻求那一丝丝的安慰。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才能找到活下去的勇气......
8月的一天,方海鹰回家探亲,不过他并没有在自己的家多做停留。
理由也很简单,他要履行当初对战友许下的诺言——谁牺牲了,另一个人就去他家当儿子。
其实从前线撤到后方修整时,方海鹰已经得到部队的认可,准备提干并去军校深造。
意味着只要深造回来,就会有美好的未来,相信很多人都无法拒绝。
方海鹰却拒绝了,并向部队表达自己退伍的原因,上级惋惜不已,却也给予理解和肯定。
父母都希望儿子有出息,方父得知儿子的选择很是惋惜,不过更理解儿子的内心。
因为曾经的他也是一名老兵,虽然早已退伍,但军人的风骨依然还在。
某天胡绍栋正在地里干活,地头突然来了一个穿军装的小伙子,见面之后二话没说直接跪下:
爸爸妈妈,以后我就是您二老的儿子......
经过了解,胡绍栋才知道他就是儿子信中提到的战友方海鹰,今天来他们家是履行承诺的。

方海鹰能来,胡绍栋心中就已经很高兴了,但并不想用这个承诺绑着对方,婉言拒绝。
方海鹰则一脸真诚,还拿出和胡兴龙一起写的遗书,总而言之久一句话,今天您这个儿子我当定了。
胡绍栋一时间无法接受,方海鹰也知道,未来自己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办理完退伍手续,方海鹰在当地发电厂上班,每天下了班都会去胡家帮忙,会的就做、不会的就学。
后来,胡家收到一封部队里发来的电报,大致意思就是说胡兴龙的胡桂兰获得了参军的资格。
胡绍栋心疼女儿,却依然让她去了部队,这一走家里更加空唠唠。
老人已老,儿女却不在身旁,心里很不是滋味,方海鹰感同身受,干脆就住在胡家悉心照料。
原本他不会干农活,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学会了打猪草、插秧、犁地、收割,甚至还成了一等一的好手。
原本他不会做家务,靠着自学慢慢把胡家搭理的井井有条,胡父胡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连邻居都夸方海鹰好。

有一年冬天胡母的胆结石突然犯了,方海鹰鞋子都没来得及穿,背着老人去2公里外的医院。
到了目的地双脚已经磨得出血,浑身被冻得直打哆嗦,医生看了都忍不住连连夸赞。
1989年的夏天,方海鹰拿着100多块钱的工资,花20块钱给胡父买了一个大蛋糕。
胡绍栋年过半百,这却是他过得第一个生日,一时间泪眼婆娑。
人心都是肉长得,方海鹰虽然不是二老的亲生儿子,但却胜似儿子。
二老慢慢从丧子之痛中走了出来,接受了这个“不是儿子的儿子”,自此双方的心贴到一起。
03缘分有时候很神奇!
还记得当兵的胡桂兰嘛,每次回来看到在地里忙碌的方海鹰,心中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久而久之,便喜欢上了这个踏实的汉子,孝顺父母又重情重义,这样的好男人哪里找。
在部队里,只要有空胡桂兰就会给方海鹰写信,表面上表达谢意,实际上是表达内心的爱意。
方海鹰喜欢胡桂兰吗?也喜欢,只不过心中有一个坎。
他是来替战友尽孝的,如今却娶了战友的妹妹,这算什么事啊!
可胡桂兰却不管那么多,大胆向方海鹰表白,这份感情就一直在“拉扯”持续很长时间。
胡父从女儿的语气中听出她的意思,也从方海鹰中言行举止中看出他的忧虑,决定从中撮合二人。

其实,方海鹰最担心的坎就是胡父这一关,现在他答应了,与胡桂兰的事也就没了阻碍。
不久二人开始恋爱,并在桂兰退伍后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方、胡两家亲上加亲。
婚礼很简单,却充满温馨,婚后第二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方小鹰。
俗话说“外甥像舅”,小鹰就是如此,胡父看到大外孙,就像看到儿子小时候一样,伤感却又欢喜。
每年的清明节,胡绍栋都会想起自己的儿子,更想去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看一看。
可是老人已经不再年轻,身体健康状况也不算太好,根本经不起长途奔波。
当年的战斗十分惨烈,最后很多战友的尸骨都没找到,烈士墓也不过是衣冠冢罢了,是一种精神寄托罢了。
方海鹰明白老人的心,却也担心好不容从悲伤中走出来的他们,会再次陷入丧子之痛中。

思虑再三,方海鹰向胡绍栋许下承诺,一定会让胡兴龙回家。
别看胡兴龙牺牲的事已经过去多年,胡绍栋表面上不在乎,可内心从没走出来过。
每每悲伤之余,都会拿出胡兴龙的遗物看看,缓解一下自己的丧子之痛、思子之情。
某一天方海鹰找到岳父岳母,与二老进行了一次郑重的交谈。
兴龙为国捐躯,目的就是保卫您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活着,也不想看到您悲伤的样子,不要总是活在阴影中。
兴龙牺牲在云南边陲,可麻栗坡烈士陵园很远,您的身体也不允许去哪里奔波。
你那个旧箱子里有很多兴龙的遗物,不如为他建一个衣冠冢,这样也算给他在故乡安个家。
方海鹰的话说的很委婉,胡绍栋也不是个固执的人,最终答应了这个建议。
不久之后,安徽铜陵的笠帽山上出现了一块墓碑,这块墓碑就是胡兴龙的衣冠冢,上面还刻着他的战斗故事。

衣冠冢前,胡绍栋哭得痛彻心扉,把这么多年的压抑全部倾斜出来。
随后他又取出儿子的课本、信件和旧衣服等,一件一件烧给去世的儿子,也化解自己内心的痛苦。
2010年,方海鹰成为项目部副经理,在铜陵买了房,随后把老人接了过来。
这样一来距离胡兴龙的衣冠冢更近了,每当思念儿子,胡绍栋都会前往看看,扫扫墓说说话,心情也开朗很多......
这就是胡兴龙与方海鹰的故事,是近代历史上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战火无情人友情,一名战士壮烈殉国,另一名战士放弃晋升,回到家乡照顾战友的父亲。

几十年来如一日,是在履行自己的承诺,却也是真心在为战友尽孝,这就是人间大爱,这就是珍贵的战友情。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