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不妨点个关注再走!
文章观点立足于《雍正王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君主论》中曾提到这样一句话:政治是残酷的,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雍正王朝》则将这句话展现的淋漓尽致,表面可以是朋友,但背地里有可能是敌人。

在许多人眼中,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就曾是同一阵营的盟友,但真相是这样吗?
政治斗争中没有朋友,只有利益,为了利益,胤禵不止一次算计老八。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01
老十四与老八最亲密的一幕,是在八大山庄。
当时,凌普拿着一封假的调兵文书,带兵包围康熙的八大山庄,想要扶持太子上位。
这封假的调兵文书是谁写的?是老十四,目的就是为了扳倒太子,助力老八上位。
太危险了,十四弟,我不能让你去冒这个风险。
不冒风险,成不了大事!八哥,只要能把你推上去,再大的风险,我一个人担着就是!
一时间,老八被感动得稀里哗啦,一声又一声“我的好弟弟”叫着。

或许也正因如此,很多人认为老十四是八爷一边的人,但并非如此。
太子被废对谁有好处,不仅对老八有益,对老十四也有益。
我们都低估老十四的野心,他是在打着老八的旗帜,来为自己谋私利。
八大山庄之后,老大因迫害太子胤礽被圈禁,老三提前出局,太子被废。
即便后来被复立,也非康熙本意,而是为了缓和诸多儿子之间的斗争,再次被废迟早的事。
老十四很清楚这一点,随后把手伸向势力最大的老八。
02
还记得群臣举荐新太子一事吗?
当时,朝廷内外保举老八的折子满天飞,似乎他就要成为下一任太子,成为胤礽倒台后最大的受益者。
不曾想,所谓的“保举”不过是康熙设的局,为得就是让背后有野心之人跳出来。
老八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脑袋一热就入了局,被佟国维、康熙的一出双簧戏坑得找不到北。
即便如此,康熙也只是对这个八儿子猜忌而已,并没有撕破脸面,剥夺他继承江山的权力。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就来了,它就是老十四胤禵。

屋内选举一事刚刚被康熙否定,屋外就发生一件大事,老十四居然与老十三打了起来。
康熙得知此事,连忙出去看看,一场精彩的好戏上演。
老十四上来就与老爹硬刚,为老八胤禩鸣不平,瞧瞧他是怎么说的: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大家推举八哥为新太子,招了皇阿玛的忌!
八阿哥才识宏博,雅量高致,礼贤下士,才会有这么多人一德一心举荐于他。
虽说少许人不遵圣谕,有串联的事,但百官何罪?八阿哥何罪?
......
这番话一出,老十四直接把老八推向绝境,甚至差点就整没了。
首先,老十四表面上还是老八的人,他这么说,康熙必然认为是老八教的。
其次,老十的话中把老八背后见不得人的事,全部都鼓捣出来了。
什么是礼贤下士,说白了就是就是结交一些江湖术士,还整出来什么“八大王”、“八王大”的谣言。
什么叫“这么多人一德一心举荐于他”,什么叫“有串联”,就差把结党营私说出来了。
本来康熙只是想敲打敲打这个八儿子,不要上蹿下跳,我还没死呢?

结果被老十四这一整,旧账、新账一起算到他的头上,直接从九子夺嫡中出局。
即便如此,老八还得要感谢老十四,老十四可赚麻了。
从一无所有的阿哥,直接成为兵部的一把手,大权在握、好不风光。
03
很快西北发生大事,六万大军竟全军覆没,康熙当即宣布要选一位皇子当大将军王。
这可是一件大功劳,谁能抢到手,谁就能在九子夺嫡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老十四是兵部一把手,老八自然要探探他的口风,而老十四装的也很像。
“八哥,我是不是上个折子,保你做大将军王啊。”
“不不不,十四弟,这个位子我争不过你,还是你当这个大将军王吧。”
“八哥,无论年资还是德望,十四弟都不及你一分,你这样说便是疑我,我愿歃血为盟以明心志。”
“十四弟现管兵部,皇阿玛圣眷优隆,而我遭逢上次一跌,已经怕是失去圣心,天命难追了。
......
老八步步紧逼,想看老十四的态度,老十四做的则滴水不漏、以退为进。
在这次小型会议中,大家伙一致同意先推举老八当大将军王,若是通不过再推举老十四。
老十四自然不愿意,他对老八说的话不过是场面话,如此大功劳怎可能让给别人。

出了八爷府,转身就去找老四,想要获得他的支持。
经过邬思道的分析,老四早已明白康熙所想,直接表明要支持亲兄弟、要为国举贤,把老十四感动得稀里哗啦。
商议大会上,老九、老十都推举老八当大将军王,老四则推举老十四......最终老十四得偿所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八等人才明白,老十四一直在扮猪吃老虎,他也想当皇帝。
就这样,老十四带着大军去了西北,等建功立业回来,就有了争夺皇帝的资本。
但,皇权争斗哪里有那么容易。
04
军国大事上老四向来都不含糊,虽不想老十四建功,但也明白西北问题不解决必成隐患,让年羹尧全力解决粮草问题。

老八等人则暗中使坏,让军中门人鄂伦岱出工不出力,这样一来老十四就打不了胜仗。
老十四也是玩心计的高手,伪造老八的笔记,写了一封要处死鄂伦岱的信,从而策反了他。
在康熙大寿之前,打了一场打胜仗,还找到一块印有“寿”字的陨石。
老九这才明白,老十四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原来说老四想当皇上,现在看起来老十四才想当皇上。
截止到此时,老十四距离当皇帝只差一步,为了这一步又算计老八一次。
还记得“死鹰”事件吗?许多人认为是老八调换了礼物,要陷害老十四。
其实,这是老十四的引君入瓮之计。
老十四之所以想快点打胜仗,就是为了回京,但康熙却没有让他回来。

不回去,自然无法争权,所以必须要找个理由回去。
鄂伦岱已经被老十四策反了,为何还去老八府上呢?甚至还把陨石交给他保管。
很显然,老十四知道老八要使坏,干脆来个将计就计。
只要康熙彻查此事,身为当事人的老十四就会回京,稍微解释一番即可洗脱嫌疑,还能把老八再坑一回。
康熙多精明的一个人,稍微一想就明白怎么回事,让人释放鄂伦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老十四的诡计没得逞,可老八却被坑得不轻,所有的职务都被免了,同时被免职的还有老四。
或许会有人说,老四不也被坑了吗?并非如此。
老四一直以来都是孤臣,当时老十三还被圈禁着,免不免职无所谓。
但老八却不同,权力班子被拦腰斩,老十四带兵在西北又回不来,可见康熙是在暗中为四儿子铺路。
事情也的确是这样发展的!

老八唯一可以依赖的成文运,被出来的老十三杀死,远在西北的老十四姗姗来迟,雍正早已坐稳皇帝位。
会看老十四的“升职记”,不难发现,他表面兄友弟恭,其实也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称之为“阴险”都不为过。
康熙差点都被他骗了,若非临终前看透真相,可能真会把皇位传给他。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