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不妨点个关注再走!
文章观点立足于《雍正王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了百官行述让年羹尧逮捕刘八女、任伯安,可后者却直接血洗江夏镇。
“大帅,好几百人呐!何况还有女人和孩子。”
在很多人眼中,年羹尧这是为了报当年羞辱之仇,也是为了江夏镇的财富。

但,若是仔细分析事情的原委,就会发现背后的真正推手可能是爱新觉罗.老四。
为何会这样说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先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胤礽再次被册封为太子后,一直苦于无人可用,直至门下两个人带来一个好消息。
原来,江夏镇的任伯安手里有一本《百官行述》,记录着朝廷文武百官的隐私。
只要将这些东西搞到手,挟制文武百官还不是手到擒来,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任伯安的条件是释放刑部监狱里的刘八女,而刘八女一案是康熙亲审,老十三掌管的刑部看守。
从康熙嘴里拔牙肯定不可能,太子只能找到老十三,希望他卖自己一个面子。
老十三找到老四、邬思道商量此事,最后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放了刘八女,随后再以逃犯抓捕。
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可以打着羊头卖狗肉,趁机夺取任伯安手里的《百官行述》。
说干就干,刘八女被放归江夏镇的同时,远在四川的年羹尧也动手了。
带着大军偷袭江夏镇,不仅杀了任伯安、刘八女,还屠戮当地无辜百姓。

老四得到梦寐以求的《百官行述》,年羹尧则得到几百万的财富,还被康熙意外提拔为四川巡抚。
《雍正王朝》中,老四明明说给年羹尧的指令是逮捕任伯安、刘八女,却没让他屠戮江夏镇。
既然如此,年羹尧为何敢违抗老四的命令私自行事?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此事不简单。
02
老四得到《百官行述》的目的是什么?
老十三说是不想太子继续犯错误,老四则说不想让文武百官受到威胁,是为朝廷考虑,所以才一把火烧了。
真相并不是表面这些东西。
《百官行述》老四不想要吗?答案是想要,而且还非常想要,但却不能要。
太子想要,是因为他是未来的储君,有这个名望。

只要把这个东西拿到手,就可以挟制百官,地位得到加固。
老八想要,是因为八爷党势力最为庞大、复杂,有这个实力。
只要把《百官行述》拿到手,架空太子、改变局面,更上一层楼指日可待。
当时的老四有什么?要名望没名望,要人没人,还被人骂成是“冷面王”。
朝堂之争波云诡谲,得到一个东西就代表一定有利吗?不然。
老四若使用《百官行述》,必然会成为太子、老八敌视的对象,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即便拿在手里,也不敢用,完全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销毁,这样做则有三点好处。
其一太子、老八没有威胁百官的把柄,实力就不会得到提升。
其二自己会得到文武百官的感谢,还会得到康熙的另眼看待。
或许有人说,老四不是太子党的人吗?

最初,老四的确是太子党的人,但自从得到邬思道之后,形势就发生重大的变化。
就如同《琅琊榜》中,萧景琰得到谋臣梅长苏一样,随着实力的提升渐生夺嫡之心。
老大被圈进,太子无才无德不被看好,老三早早出局,老八也被厌弃。
老四局面没啥大改观,但儿子弘历很争气,一句皇爷爷是“大清第一巴图鲁”,为老爹争了面子和里子。
回看雍正王朝,不难发现老四就是在此刻开始黑化的,表面与太子一心,内里却已不是如此。
这也是他火烧《百官行述》的第三点好处,运作得当会把太子再次拉下台。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助力,这个助力就是血洗江夏镇,把事情闹大。
03
可能很多人看不懂这一点,年羹尧是老四的人,血洗江夏镇对他有什么好处。
不要忘记血洗江夏镇的前因是什么?是太子想要《百官行述》,只要把事情捅破,太子绝对跑不掉。
直接告诉康熙不行吗?绝对不行。

老大、老三为何会从九子夺嫡中出局,原因就是手足相残,这是康熙最厌恶的事情。
若老四拿着《百官行述》的事,挑明太子的小心思,太子可能会出局,但老四也必然没有下文了。
因此,《百官行述》的事情必须挑破,但绝对不能由老四,或者他手下的人来挑破。
康熙曾召年羹尧去问话,老四与邬思道有这样一番对话:
那么,要不要年羹尧把事情和盘托出?
不能,年羹尧只能说是奉了刑部的公文去抓钦犯,太子的事是一个字都不能提。
为何不能提,就是害怕会被康熙误会手足相残,这样老四也要从夺嫡中出局。
如何做才是最好的?借助外力、顺其自然,而这个外力就是血洗江夏镇。
这并不是一个临时起意的决策,而是一场有预谋的屠杀。
老四在给年羹尧的信中,很有可能有意无意提到这一点。
只要把事情搞大,康熙必然会过问此事,到时候太子的阴谋败露,下台无可避免。
这样一来,老四依然是既得利益者。

只是,他没料到事情被年羹尧胆子太大,杀了淮安营的士兵不说,还屠了平民百姓。
这样做自然是为了钱,老四最初也没想到这一点,直至邬思道提醒:
年羹尧这笔财发的不小啊。
好个奴才,他居然一个字也没说。
已经成了定居,老四再愤怒也得保住年羹尧,因为他是事情的唯一见证人。

这擦屁股的事情,我和十三爷给你摆平......你先到后院走走,见见福晋,见见你的妹子.....
等于是给年羹尧透了底,你放心,我一定会保你。
这可是700人的屠杀,连一点轻微的处罚都没有,要说没有猫腻,绝无可能。
整个过程邬思道一直眯眼,他必然知道是雍正授意,但却假装不知,因为要做大事必不能手软。
果不其然,康熙知晓事情后立即召年羹尧觐见。
有老四给自己托底,年羹尧关于老四的“那一骨碌”直接掐了,只把太子的事情说了出来。
最终的结果,太子再次被废,年羹尧被提拔为四川巡抚,老四赢麻了。
不过,也是通过这件事情,邬思道意识到年羹尧的问题,
我担心的是今后啊,封疆大吏,大权在握,又远处蜀地,倘若捅出篓子,便是天大的麻烦,王爷不可不未雨绸缪啊。
总的来说,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必然有雍正的暗中授意,要不然他也不敢那么做。

只是,雍正没想到年羹尧居然敢如此大胆,为了钱还屠杀平民百姓,已经超出自己的掌控。
基于此,事后才会设计让李卫去四川,暗中监视年羹尧的一举一动。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谁有机会抢坐金山是临时想起来的[抠鼻]从他接到通知要去江夏镇人就计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