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定把从美国进口商品关税加征的税率从84%提高到125%,来反制美国把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的税率提高到145%。

那么在继续反制的同时,中国还表示说特朗普这种蛮横无理的加征关税的行为,已经沦为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笑话。

在当前的关税水平下,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已经没有市场接受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美国商品想到中国市场上已经很难赚到钱了。
因此如果美国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关税,中国将不予理会。中方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但同时也表示如果美国再继续实施一些实质性侵害中国利益的事,中国仍然会进行反制。
所以这个事情走到今天为止,整体来讲就是美国加征关税:你加一下,我加一下,加征关税的数字游戏结束了,中国不再陪着玩了,再多也就加到今天为止。

不过后续的话,即使美国商品到了中国市场应该也没人接受了,我们应该还是要保持这个底气的。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特朗普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关税提高到145%,中国仍有部分商品凭借自身强大的成本优势和独特的产品竞争力,在美国市场稳稳赚钱。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制造业体系的完备性、产业配套的高效性以及中国企业强大的抗压能力。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几乎所有商品,一旦面临如此高的关税,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消失。

这种巨大的反差,不正是表明了特朗普加征关税政策的短视与荒谬,简直就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场闹剧。
因此,特朗普的加征关税行为,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反对浪潮。
美国众多重要专家纷纷站出来批评,如前财政部长耶伦等,他们直言特朗普的做法是 “丧心病狂”。
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过高的关税无疑是一种自我封闭的行为,不仅阻碍了商品的自由流通,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还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运行机制。

在金融市场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剧烈动荡,美国国债市场一度濒临崩盘边缘。
国债收益率大幅波动,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大量资金流出美国国债市场,给美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

与此同时,美国的众多产业也陷入恐慌,因为中国市场对于美国许多产业而言至关重要。
据统计,美国有多个州的最大出口市场正是中国,失去中国市场的支持,这些州的相关产业将遭受重创,许多企业面临减产甚至倒闭的风险。

这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未能实现其所谓的 “美国优先” 目标,反而让美国经济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
如今,主动权已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在这场贸易战中,中国的坚决反制对美国经济的多个层面造成了沉重打击。
美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国债市场的不稳定,以及实体经济中众多产业面临的压力,都成为特朗普关税政策的 “牺牲品”。
特别是对于特朗普的那些重要票仓州,由于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变化对其经济影响巨大,这无疑让特朗普在国内面临着更大的政治压力。

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中国不妨乘胜追击,打出更多 “组合拳”。
例如,中国可以考虑宣布对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绝大部分商品实行零关税,这一举措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从国际形象方面来看,中国将进一步展现出开放、包容、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更多的赞誉与支持;
从经济层面分析,零关税政策将吸引更多优质商品和资源流入中国,丰富国内市场供给,促进市场竞争,激发国内产业的创新活力。

同时,中国也有理由相信,这一政策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过大冲击,反而能够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国持有的近8000亿美国国债,更是手中的一张“王牌”。
在必要时刻,若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国债市场必将遭受重创,甚至面临崩盘的危机。这个强有力的“绝招”,不仅是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更是对美国的一种有效制衡。
此外,中国在对美国商品加征税率至125%后,还应制定合理的赦免名单,对于那些中国依赖度较大、对中国产业影响深远的商品给予免税待遇,以在反制美国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自身损失。

全球人都在看特朗普的笑话,全球人都在嘲笑他,全球人都在看他玩的这么一出闹剧,这对中国来讲无疑是一个好事。
当然这场贸易战没有赢家,我们应该做的,是抓住这次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绝佳机会,应对挑战,持续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
内需的扩大,不仅能够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稳定性,减少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还能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通过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激发国内消费潜力,让国内市场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稳定器”。

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的坚定立场、有力反制以及积极谋划,正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智慧。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上,我们相信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稳步推进经济转型,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文本来源:@马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