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取消的信号已然显现,五个关键事件足以佐证这场旷日持久的关税战已行至终点。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古训,在全球化深度交织的今天更显洞见,这本应是各方共识的商业逻辑,却因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施政风格被不断打破。

这位以"交易的艺术"自诩的前总统,其政策朝令夕改的特性,让美债遭遇大规模抛售、美元信任崩塌,美国的经济也陷入泥潭。
如今局势峰回路转,或许正印证了经济规律终将穿透政治博弈的本质。接下来我们透过5大信号来分析这场关税战的走向。

美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公告,宣称税务系统出现故障,要求到港货物先放行进关、该卖就卖,关税账单回头再说。海关总署可是国会直管的要害部门,没高层点头哪敢这么干?
明眼人都知道,这"系统故障"大概率是打马虎眼。

海关总署为啥突然松口?结合美欧中三方的贸易博弈态势一目了然,此举更像是释放试探性信号——欧洲与中国已采取反制措施,甚至出现经贸合作迹象,这局面让美方慌了阵脚。
短期来看,眼下美国短期目标都达成了——美债顺利卖出去了,背后利益集团也在股市赚了一笔。不过肯定有人犯嘀咕:等系统修好了,关税不还得接着收?
这确实尚无定论,但这反常操作背后的焦虑,已经藏不住了。
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政策转向,仍需观察系统恢复后的后续动作。


现在说美国对华关税名存实亡,真不是夸张。14日凌晨刚出的消息,美国一口气给3000多家中国企业减免关税。有人可能会讲:"是不是还有很多没豁免?"您细扒数据就明白了。
从贸易结构分析,中国对美出口3400亿美元、进口1600亿美元的商品中,什么品类占大头呢?
答案是电子产品。包括消费电子、电脑手机乃至半导体等等,这些核心品类占比高达50.4%,基本均在豁免范围内。这其中半导体领域最绝,只要沾点美国专利、用了美国零件,甚至挂着美国品牌的,都不用交关税。

数码、半导体行业
剩下的品类也留了不少"活口":汽车占比才3.2%,没豁免但影响有限;钢铁铝材这种咱们的拳头产品,符合"232条款"就能申请减免;药品、铜制品直接豁免。
连占13%的服装食品,打着人道主义旗号也能过关。玩具更有意思,电子类玩具只要带点美国技术元素,一样免税——想想沃尔玛货架上多少"美国品牌中国制造"的商品,都可以豁免。

钢铁铝材
粗略估算,实打实还在交关税的商品,撑死也就三成。这关税墙看着还在,实际早成筛子了。

第三件事也挺有门道。
4月7号,咱们跟欧盟刚祭出反制措施,华盛顿官方公开表态愿与中方达成贸易协定,号称要"平衡贸易"。但他提的条件离谱——让咱们解决贸易顺差,这根本不现实,未获中方回应。
其实更早之前就有苗头。
3月22号,也就是关税战打得最凶的10天前,特朗普就提过要聊取消关税,还派了心腹史蒂夫·戴恩斯(Steve Daines)来华。这老兄虽是共和党普通成员,但在中国待了6年,妥妥的"中国通"。

史蒂夫·戴恩斯
别看他职级也就相当于咱们政协委员,但咱总理、副总理亲自接见,足见其谈判使命的重要性。
可惜谈得不太顺,首轮接触未达到美方预期,特朗普一上火,直接把关税从20%一路加到125%,活脱脱一场豪赌,押到最后筹码都快没了,但这种"豪赌式"施压反而加速了局势转折。

第四件事更热闹。
关税暴涨第三天,美国十多个城市、50多万人上街抗议,连当了26年治安法官的老牌政客都带头,联合一堆议员放话要30天内弹劾特朗普。

这内忧已经够头疼,外头还有更大的麻烦——欧盟拟削减中国电车关税,形成"非美阵营"协作态势;中国与巴西达成100亿美元大豆采购协议,大幅压缩美国农产品出口空间。
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直接威胁到依赖农业选票的美国政治根基。
信号五:全球产业链依存度凸显咱跟欧洲都反制了,全世界也都盯着。最近新闻都在说,欧洲打算削减中国电车关税,这听上去就跟三国里蜀吴联合抗曹一个道理。周边国家也都瞅准机会,抢着跟咱们做生意。
巴西刚刚签了100亿美元的大豆订单,去年全年,咱们从美国才进口120亿的大豆。咱采购预算就这么多,美国再拖下去,等咱们买够了,到时候美国想谈都没筹码了。

为啥农产品订单这对美国影响如此大呢?因为他们农民手里可是握着选票,农业可是选票大户,这饭碗要是砸了,政客们焦头烂额。
再看俄罗斯这些邻居,都排着队要买咱们的汽车、军工产品;中东那些产油国,也眼巴巴想进口咱们的制造业产品和农产品。这么一围堵,美国关税还能撑多久?

美国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当美国试图卡脖子时,特斯拉产能下降20%、股价腰斩的现实,折射出产业链脱钩的代价。
近期美方对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的豁免,恰恰证明其难以脱离中国的原料与中间品供应。没了咱们的原材料和中间品,美国造出来的东西贵得离谱,美国消费者正承受物价上涨压力,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倒逼政策转向。

尽管关税取消已现曙光,但需警惕"选择性脱钩"风险。芯片、航空发动机这些核心技术,肯定还会卡脖子。咱们得咬住自主研发不放松,保持战略定力,谈判归谈判,但关键技术绝不能松口。
这场贸易博弈的最终走向,仍需关注各方后续动作,但霸权的衰落往往始于自我膨胀的误判。当美国试图通过单边主义重构全球经济规则时,却在不经意间斩断了维系霸权的金融纽带。
中国人正凭着韧劲和智慧不断向前,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必将属于坚守自主创新、深耕民生福祉、胸怀人类命运的奋斗者。

文本来源:源哥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