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中经医健资本圈

(行政处罚信息。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官网/图)
本报记者 晏国文 曹学平 北京报道
近日,网上流传上海某知名民营医院因转诊营销而被处罚653万元的信息。《中国经营报》记者核实发现,涉及的医院是上海德达医院。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于2025年1月8日对上海德达医院作出了罚没652.93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据行政处罚决定书,2018年5月至2023年2月,上海德达医院与130家其他医院的261名在职医生签订合作协议,其他医院的医生推荐自己已经接诊的患者到上海德达医院进行治疗。上海德达医院给这些医生支付了512.05万元的推荐费用,获得1148笔业务。
上海德达医院的上述行为被认定构成商业贿赂行为,被罚没652.93万元。
就上述事项,记者给上海德达医院方面发邮件采访,不过未获得回应。
签约其他医院医生推荐患者到院治疗
据行政处罚决定书,当事人(上海德达医院)成立于2008年3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领域医疗服务。
2018年5月至2023年2月,当事人为谋取更多交易机会,与其他医疗机构在职医生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疾病共同管理)”,利用合作医生对已接诊患者选择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的影响力,获得优先推荐患者到当事人处作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该协议约定了21种治疗方式,绝大多数为手术治疗,同时约定由合作医生为当事人就推荐患者的当地随访、愈后咨询、康复管理等提供后续服务,当事人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下医生为患者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支付每例500元至5953元不等的费用。
但实际上,当事人和合作医生均未向患者告知存在合作关系以及后续服务,未充分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当事人没有记录、核对、评估合作医生的服务情况,知晓并放任合作医生基本未提供协议约定的服务,在患者完成治疗并出院后,仅根据患者在当事人处接受的治疗方式就向合作医生给付了相应费用。
上述期间,当事人与16个省130家医院的261名在职医生签订合作协议,共给付费用512.05万元,由此获得1148笔业务。经审计,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当事人上述行为违法所得为552.93万元。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认为,本案涉及心血管疾病诊疗的细分领域,涉案医生与患者已有诊疗关系,对患者的影响力源自其专业知识、执医经验、对患者既往诊疗情况的熟悉以及临床诊疗技术行情的了解,且推荐行为发生在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方式之时,更依赖医生的专业判断。故涉案医生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当事人以疾病共同管理的名义给付合作医生财物,以获得优先推荐的交易机会,又未向患者告知推荐背景,影响了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破坏了相关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亦可能损害患者利益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构成商业贿赂行为。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上海德达医院没收违法所得552.93万元,罚款100万元,合计罚没652.93万元。
行政处罚决定书结尾称,当事人如不服本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在收到本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海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6个月内依法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系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
记者查询发现,信用中国网站也对此事项进行了简要披露。
2018年5月至2023年2月,当事人(上海德达医院)为了谋取交易机会和竞争优势,利用其他医疗机构在职医生对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影响力,通过开展疾病共同管理项目提高推介患者数量及营业收入。
该项目模式主要有招募医生、签订合作协议、医生推介患者、支付费用等步骤。当事人以共同管理费的名义支付费用,在协议中约定合作医生需要向推介患者提供咨询随访服务,但合作医生基本未提供前述服务,且双方均不向患者告知有此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德达医院在今年3月中旬成为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心血管专科医院。
上海德达医院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心血管与肿瘤疾病诊疗为特色的高端外资医院。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今年3月14日,上海德达医院的企业类型由此前的外商投资、非独资,变更为外国法人独资,唯一的股东为Compass直接控股有限公司。
2024年4月,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古公司”,00019.HK)完成收购德达医疗的控股权,德达医疗运营上海德达医院和德西诊所。
太古公司业务涉及地产、饮料、航空、医疗保健、贸易等。
太古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地产公司,北京、成都等地的太古里广场均为太古公司开发和运营的高端地产项目。另外,太古公司还是一家可口可乐瓶装商,拥有在中国多个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东南亚多个国家生产、推广及经销可口可乐的专营权。在医疗保健领域,太古公司主要控股了德达医疗,还投资了哥伦比亚中国、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及希愈医疗集团、印尼医疗集团(IHC)等。
2024年,太古公司医疗保健公司亏损3.26亿港元。2023年亏损4.2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