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韶山,离毛泽东铜像广场西边大约四公里远的地方,有个挺美的峡谷。那儿一年四季都是青山绿树,竹林茂盛,当地人特别喜欢,说它是“山清水秀小天地,神奇洞穴无人知”,所以大家都叫它滴水洞。滴水洞,美得跟仙境似的,而且毛主席的祖坟和别墅也在这儿。记得1966年6月17号到28号,毛主席又回到韶山,在滴水洞的一号楼里住了11天,就是那时候,他做了一些决定,这些决定对中国后来的十年影响可大了。
滴水洞和毛主席家有着很深的联系。
毛主席的妈妈文七妹,一辈子生了七个儿子,不过最后只有毛主席、毛泽覃和毛泽民三个人活了下来。为了让这三个孩子能平平安安长大,文七妹特别信佛。每次带着小时候的毛主席回娘家,都会路过滴水洞那边大石鼓里的一块大石头。后来,文七妹就让毛主席认这块大石头当干娘,所以毛主席就有了个小名叫石三伢子。
滴水洞右侧还有座小山,名叫虎歇坪。毛主席的祖父毛恩普就葬在那儿。在土地革命那会儿,国民党湖南省的头儿何键,派人去虎歇坪,打算把毛恩普的墓给毁了。一听说这事儿,当地的乡亲们立马行动起来,他们先把墓碑推倒,然后给埋了起来。接着,乡亲们把国民党士兵骗到了龙头山,刨了一个姓毛的地主的坟,跟士兵们说这就是毛恩普的墓。就这样,一直到解放以后,乡亲们才把真正的毛恩普墓碑给挖出来,重新安好。
多年后,毛主席曾这样说过:“蒋介石想动我祖宗的坟,这不就是不得人心嘛,不得人心的人,是得不到天下的。”
1959年6月份,毛主席在三十多年后头一回又回到了韶山。在要走的时候,他跟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你们省委商量商量,在那个滴水洞的山谷里盖几栋房子。以后省里开会能用上,其他领导也能来放松放松。等我以后年纪大了,也想回来住一阵子。”
周小舟接到毛主席的吩咐,二话不说就开始行动起来。没多久,203工程,也就是滴水洞别墅,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建设,并在两年后顺利竣工。给毛主席准备的滴水洞一号楼,是用青砖青瓦建的平房别墅,里面包括会客的地方、吃饭的地方、开会的地方、办公的地方、睡觉的地方,还有打乒乓球的屋子。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的安全,一号楼的后面还特别建了防震房、指挥室和防空洞。那个防空洞特别结实,连核武器来了都不怕。
毛主席在滴水洞待了整整11天。那段时间,他就在滴水洞里度过,一共待了11天。这11天里,毛主席可能思考了很多事情,也可能只是静静地休息。滴水洞这个地方,对他来说,或许有着特别的意义。总之,那11天,他就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没有太多的打扰,也没有太多的活动,就是简单地过着每一天。
刚好天神都挺忙,我又跑到南方赏花开。
青松挺直向天高,枯叶飘落随水流。
一场风暴震动全球,大街小巷彩旗飘扬。
靠着栏杆细听那哗哗落雨声,心里头想着远方的家乡亲人。
在滴水洞的这11天里,毛主席过得挺朴素,吃饭穿衣都和平时一样简单。他吃的那些东西,都是家常便饭,比如辣椒、马齿苋、苦瓜、小河虾、红薯、玉米啥的。除非是为了身体需要多吃点好的,他才会尝尝红烧肉或者武昌鱼。有回,工作人员给他拿来几个新鲜的大桃子,他怕是从乡亲们那儿拿的,说啥也不肯要。后来一看,窗外就有片桃树林,一问才知道是工作人员自己种的。主席这才高高兴兴地接过来,一边走一边吃,还直说:“真不错,走的时候我得带上几个。”
有次,韶山管理局党委那边想着给毛主席置办件新衣裳,结果被主席给婉拒了。他说:“我这一路也不见啥外国客人,而且现在棉布挺紧缺的,咱还是省着点儿用为好。”
当身边的工作人员提议想陪着毛主席去韶山的毛泽东陈列馆参观时,主席还是婉言谢绝了:“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我心里清楚,到了那儿我得像个哨兵似的站着。”
毛主席把所有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他每天夜里要熬到凌晨四五点才肯去睡,而早上九点就准时起床,开始读书、看报纸,还要批阅大量的文件。要是实在累得不行了,他就会让秘书帮忙读,自己就在旁边安静地听着。
那段时间,毛主席唯一的放松方式就是去游泳。他常和湖南省委第二书记、代理第一书记王延春一起去韶山水库,那地方就在滴水洞旁边。他们一去就是游上一两个小时,毛主席这是为了给即将在十几天后进行的长江畅游做足准备。
但当王延春请求毛主席给韶山灌区水利工程题词时,主席又一次婉拒了他:“这事儿得看以后的实际成果,真的高产了再说,有成效了我再题词。”
6月26号那天,也就是毛主席要离开韶山前两天,他在滴水洞的一号楼里,会见了湖南省委、韶山管理局、湘潭地委,还有韶山公社的干部们,像王延春、华国锋他们都来了。听完大家的汇报,主席很有感触地说:“以前,我带着你们走了长征路,现在,看来我又得带着大家走一回‘新长征’咯。”
6月28号那天,是个告别的时刻。在滴水洞前头,毛主席分批跟地方上的领导还有工作人员拍了照片,留了个纪念。照完相后,王延春问主席,要不要在报纸上登个消息。主席听了,摇摇头说:“我这次回来又没见乡亲们,他们也不知道我回来了,还登啥消息。”
上车之前,毛主席突然跟那些急着催他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先去吧,我还得再坐会儿。”说完,他转身回了一号楼的卧室,在里面慢悠悠地转了一圈,这才走出来上车。车子开动,他的身影慢慢在送行的工作人员视线里不见了……
滴水洞里的家书,挺让人琢磨的滴水洞里的那些家书,真的挺值得人好好想一想。每一封信,都像是打开了一个时光宝盒,让人瞬间穿越回了过去。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仅是亲情和思念,更有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盼。读着这些家书,就好像亲眼看到了写信人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笔一划地倾诉着自己的心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困惑与追求,都透过这些文字,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这些家书不仅仅是简单的通信工具,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们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每一封信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让人在感叹岁月流逝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总之,滴水洞里的家书,真的挺让人深思的。它们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更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这些家书,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启迪着我们的未来。
1966年6月28号,毛主席从韶山滴水洞出发,坐着专门的火车到了武汉。他一直到7月16号才又出现在大家面前。在武汉的那段时间,主席借着给夫人写信的机会,把在滴水洞那11天里琢磨的事儿都写了下来。
首先,毛主席把滴水洞比作“西边的一个小山洞”,他还多次提到中国古代的一些故事,比如说“因为没有真英雄,才让小人出了名”,“高高在上的东西容易折断,太出色的人容易被玷污,高雅的曲子,能跟着唱的人很少,名声太大,其实很难名副其实。”
写到最核心的环节,毛主席感慨万分:“啥事儿到最后都得反过来……我随时准备摔个大跟头……有些跟党对着干的人,想连我们党和我一块儿扳倒。”他还说,“那些妖魔鬼怪会自己冒出来,本性难移嘛。”但毛主席也坚信,“自打一九一一年皇上被推翻,反动派从来没能长久。要是中国真出了右派政变,我敢说他们也蹦跶不了多久,很可能是短命的。因为代表九成以上老百姓利益的革命者们可不会答应。右派越嚣张的地方,最后摔得就越惨,左派就越有干劲。”总之,“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但路不好走,老话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到了1976年9月3日,这已经是十年后的日子了,湖南的省委头儿张平化突然接到一个消息:“中央打算让毛主席在9月15号去滴水洞养老休息。” 他一听,赶紧给韶山那边的管理局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滴水洞那边得赶紧准备起来。他自己,也打算在9月9号亲自跑去滴水洞看看,确保一切都准备妥当。
9月9日一早,韶山那边突然接到通知,说张平化书记不来了。到了下午两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宣布了毛主席去世的消息。这么一位大人物,没能回到故乡安葬,真是历史上的一个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