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案件回顾
提到殡葬行业,很多中国人讳莫如深,而且对从事这类行业的人们多少有些避之不及。
但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的是,中国殡葬大军早已走出国门,更以势如破竹的攻势占据了日本的殡葬业并进行了全垄断,囊括了冥币、牌位、墓碑、棺材、骨灰盒和火葬场等一条龙服务。
简单地说,日本人从咽气那刻开始,就由中国人全权负责如何“送走”了。
闯入日本殡葬业的中国企业家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死于奈良枪击案,他的死亡和葬礼轰动全球。
有人为此还特别去了解了下葬礼背后的殡葬公司,居然发现这是一家由中国人控股的公司。它垄断了日本众多火葬场业务,还承包了东京的殡葬业务。
东京九家火葬场里有七家民营企业,而这七家又同属于一家公司——东京博善株式会社。
这家公司的幕后控股人正是一名中国人,叫罗怡文,是个留学日本的高材生。
罗怡文,出生于1963年的上海,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曾经在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做勤务工作。
1989年,他远渡重洋来到日本留学,还成为东京大学经济学研究生。由于他日语不熟练,语言障碍影响大,所以看日文报纸找工作并不顺利。
不过,他却从中找到了商机。他想到,可以把日本报纸的内容翻译、整理出来,给在日本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们提供了便利。
他还因此创立了《中文导报》,很多中国留学生不见得了解《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但肯定知道《中文导报》。
除了报纸,罗怡文利用日本CS卫星放送系统,创办了“乐乐中国”电视台(SKY)和日本最大的中国旅游网“JCBus”。
在大热时期,“JCBus”的网络访问量一个月就超过1800万人次。通过多年经营,罗怡文积累了一大笔财富。
时间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爆发,各大行业几乎无一幸免。作为日本第一的华文报纸也陷入了困境。
罗怡文却成功转型,创立了上海新天地株式会社,还促成了苏宁易购对日本老牌家电量贩品牌Laox(乐购仕)的收购案,成为了苏宁大区的总经理和Laox社长。
2019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让旅游行业受到了重创。罗怡文的旅游公司直接损失达到了30亿日元。
2021年9月,焦头烂额的罗怡文在电视上看到了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的家族企业“麻生集团”抛售了大量的“广济堂”股份,他灵机一动,用高价收购了这部分股票。
“广济堂”名下的最大产业是日本火葬场大企业——“东京博善株式会社”。罗怡文手中的“广济堂”股票加起来超过了25%,他成为了“东京博善株式会社”的大股东。
罗怡文接手公司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优化。以往,日本火葬场不承接葬礼,也不直接对外接待。
死者家属只能委托殡仪馆来进行火葬,而火葬场也要支付费用给殡仪馆。
罗怡文控股后,东京博善就与当地一家大型殡仪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将产业进行了扩大,形成了火葬、葬礼的一条龙服务。
后来,“东京博善株式会社”的年销售额超过了93亿日元,大约为人民币4.5亿元,净资产35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7亿元。
繁荣发展的日本殡葬业
说起来,殡葬业在日本也属于一个比较晦气的行业,很多日本人并不喜欢从事这个工作。
尽管如此,罗怡文收购股票的举动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考量,他看见了日本殡葬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高额的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目前日本的老龄人口占比居全球第一,高达28.7%。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许多不易解决的社会问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居高不下的死亡率。
有相关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日本的死亡人口数量就已经大大超过了出生人口数量,整体人口呈现出了一种减少的状态。
日本每年平均死亡人口数量达到了140万,这让日本丧葬企业也在不断地增加。日本对葬礼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中国。
原本死亡是一个禁忌话题,但现如今很多日本人却早早在生前就想好了如何送走自己,是将骨灰撒入大海还是埋进公园,死后躺的棺木应该刻上什么样的花纹。
日本人极为重视殡葬文化,他们信奉死后转世,灵魂可以得到净化,所以葬礼所需的物品繁多,礼节众多,还包括僧侣祈祷、遗容瞻仰等。
举行一次常规的全套葬礼,要花费大约9.6万元的费用。如果再加上安放骨灰盒的一块小墓地,价格能在31万-60万人民币不等。
所以,即便日本GDP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丧葬业依然发展繁荣,已经成为日本少有的成长型产业,收益达到了年入50亿美元的可观金额。
有市场分析机构认为,在未来五年内的时间里,日本殡葬业至少能保持年均30%的增长率,上升空间非常大。
不过,日本殡葬业也长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和中国不同,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所以不流行土葬,在人死后大部分都是直接送到火葬场火化的。
作为全球火化率最高的国家,日本在1950年火葬率是54%,到了1980年,就攀升到了91.1%。
但像东京这样的大城市,火葬场的数量却不多,非常影响火葬效率。
中国资本进入日本殡葬业后,对整个日本的火化行业做了一番专业评估。
他们发现日本火化场的硬件设备十分落后,火化方式过于依靠人工操作,没有引进先进技术,缺乏自动化工序,导致了单位时间内火化人数不高的情况。
而且,日本火化场的规划严重滞后,已经无法适应日本老龄化社会去世人数日渐庞大的趋势。
在中资接手后,对日本火葬场进行了技术升级,让这样的情况有了些改变。
垄断日本棺木的“中国板材之都”
在中国资本大举进入日本殡葬行业后,中国殡葬产品也顺势进入了日本市场。
其中,有这样一组惊人的数据显示,如今日本90%的棺木、80%的牌位和60%的骨灰盒,都被中国垄断了。
因为流行火葬,日本人不会用什么千年不朽的高端木材制作棺材,因为这些高档木料不容易燃烧,不仅浪费燃料,还浪费时间,会让火化排队等得更久。
易燃棺木在日本的价格还不便宜,这让更多中国企业找到了商机。
中国殡葬企业选择桐木来作为日本棺木用材。桐木是一种生长周期短,质量易燃的木材。
在中国古代,桐木不太被看好,哪怕作为棺材选材,普通百姓都看不上它,而在现代,桐木做的家具也不太受欢迎。
因为桐木中间是空的,出不了大板材,质感又太轻,做不了中国人喜欢的厚重家具。但桐木对日本棺木来说却正是绝好的材料,因为好烧还不心疼。
桐木在中国虽然不是什么名贵木材,但在国土面积小、林木资源少的日本却属于非常稀少的木料。
所以,日本的桐木棺材一向都是依靠进口为主,一口棺木能卖到200万日元的价格,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十万,非常贵。
山东菏泽曹县正是我国的“泡桐之乡”,对出口桐木棺材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早在上个世纪开始,曹县的庄寨镇就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桐木加工出口创汇基地。
曹县逐渐发展成为“木材加工之乡”和“中国板材之都”,产出的桐木制品占据了全国总量的七成以上。
同时,大量的棺木从曹县运往了日本。2017年,日本东京电视台还因此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世界》专门做了一期关于曹县的内容。
在1995年前后,曹县向日本出口的都只是桐木板材,并没有涉及棺木成品。这些桐木漂洋过海后,再由日本工匠来制作成棺木。
一些曹县木材老板在桐木拼板出口生意中又认识了从事日本棺木的客户,了解到日本从事棺材制作的工匠非常少,人工成本又很高,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木材厂企业家突然想到,曹县还有“木艺之都”的美称,曹县木雕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正好能承接棺木制作的生意吗。
在2000年以后,曹县依靠不输于日本的木艺技术和不到日本本土十分之一的低廉价格,揽下了大量的成品棺木订单。
桐木拼板到棺材制作的转变并没有那么困难,也就是把桐木切成三长两短后再拼接起来。
曹县当地人对新生意上手得很快,对日本客户的“私人订制”也制作得很细致,没有有太大的误差。
为了抓住日本市场,曹县企业还在日本成立分公司,从当地汲取文化元素,什么樱花、富士山、甚至哆啦A梦都能雕刻在棺木上。
不论奢华镀金棺材,还是网红款的粉红棺材,或者其他奇形怪状要求的棺材,曹县的工人师傅们都能制作出来。
曹县制作的桐木棺材加上运费也才只有2000元人民币,甚至极简版棺木费用只有200元。
曾经,山东曹县的棺材外贸企业只有五六家,如今已经突破了一百多家,其中八成棺木都是出口到日本市场的。
承包日本墓碑的“世界石雕之都”
凭借良好的口碑和过硬的质量,曹县庄寨镇的棺木和日本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
在日本横滨港,每天都会迎接特殊的中国超级巨轮,里面装载着各种各样的棺材,还有各种各样同样来自中国的墓碑。
而另一个出口大省福建则主要出口墓碑。
在福建省惠安市这个人口不过七十万的县级市,承包了日本90%以上的墓碑制造,有八十多家墓碑石加工企业,雕刻墓碑的工人们大约有三万人。
按理说,并非只有惠安县的花岗岩才能做墓碑,这里的墓碑石材都是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进口的。但吸引日本市场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惠安石雕的制作工艺。
惠安县拥有非常精良的石雕技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石雕之都”的美名。
惠安县石雕工匠们个个技艺精湛,完全可以满足日本墓碑雕刻的各种需求。
从惠安县出口到日本的墓碑数量巨大,每年出口产值有大约20亿元,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墓碑产业集群。
另外,日本墓碑通常售价在3000美元左右,而惠安县出产的墓碑价格可以低价到1000美元,甚至更低。
在中国墓碑物美价廉的冲击下,日本本土墓碑行业拱手相让出了接近九成的市场份额。惠安县每年向日本出口墓碑赚取的收入能到20亿元。
在中国新冠疫情大爆发期间,很多墓碑工厂停工,导致日本墓碑短缺,甚至还延误了日本死者顺利下葬的时间。
中国殡葬行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也并非偶然。生老病死,既然无法避免,那就将死亡作为一场隆重的告别之礼。
在殡葬上花大钱让逝者“好好走”,对讲究落叶归根的中国人来说特别容易理解,所以中国的殡葬文化也极为讲究,分门别类有好几道环节。
这也让中国殡葬行业蓬勃发展,在世界上拥有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有阵子国外视频网上有很多外国博主在向网友们介绍中国特有的冥币。
为了适应海外市场,中国殡葬业还发明出了欧美版的玉皇大帝和美钞冥币,居然也在海外卖得火热。中国的殡葬业各类产品卖得风风火火,远销海外。
就难怪日本网站上会有人说:尽管七成以上的日本人从来没有去过中国,八成以上的日本人对中国充满着警惕,但他们无法摆脱这样的宿命——人生的最后一程注定是要被中国人送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