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市场的滑铁卢,终于来了。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市场回暖之后,现在的行情又一落千丈。
不过这次受损的不是订单量,而是一直狠抓的合规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网约车的合规率就一直处在攀升的状态,今年逐渐达到了顶峰。
合规率的提升,也是网约车发展水平的一个象征,但是这条路,到现在为止,要断了。今年7月份,网约车订单的合规率,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这既在意料之内,又在滴滴、T3出行、一喂顺风车等平台的意料之中。
前几年进行合规化的脚步,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当市场没有了容量空间之后,最先逃跑的就是合规司机。
一、运力流失
前几年无证司机的被大规模清退,是合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些在火车站、高铁站、乃至马路上出现的交警,几乎成了无证司机的“催命符”。
由此衍生出来的高科技手段,比如日臻完美的天眼和监控等,也让无证司机没有了藏身的地方。这是合规化逐步完善的主要原因。
所以综合看来,此次这一波合规化的负增长,根本问题并没有出在无证司机上,而是合规司机。
二、订单寒冬
合规司机的出逃,最根本的原因是订单寒冬迟迟过不去。原本应该是网约车热季的七八月份,订单量跟往年相比都惨不忍睹。
虽然相比上半年有所回升,但是依然处在低谷。加上今年夏季酷热,跑车成本直线上升,而各平台非但没有给燃油补贴、高温补贴之类的,还巧立名目,减少了冲单奖。
双重夹击下,很多司机都开始入不敷出。一线城市还好说,就算再怎么样,人口体量都在,部分司机在跑完快车之后,也会顺便接个哈罗、一喂顺风车来补贴油费。
三、二线城市
二线城市没有一线城市那样的体量,也没有三线城市那样的人情往来和盘根错节。在行情不好的时候,首当其冲。
跟此次完成订单合规率的负值状况,呈现出了完美的曲线重叠。比如长春、宁波、济南等城市。
面对这样的状况,不是平台努力就能控制得住的,实在是网约车司机们都开始不好骗了啊。
以前编制的运力陷阱,在订单量的维持下,还能呈现出虚假的繁荣,但是经过这几个月,大部分司机都看透了行业的假象,不是在计划退行,就是在退行的路上。
没了单证,双证也不见得会越来越多,单证没了,车少了,打车还要等,打车的人也会相对的减少,以失去网约车的意义了,办双证又怕没订单,恶性循环不长久。
我们这里今年网约车翻了一翻,基本上都是无证单证的。主要办了证和无证单证没区别[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清退个屁
怎么我们这今年网约车爆增!几乎翻了一番多?
平台抽成实在太高了,再加上单量的确比以往少了很多,以往跑10个小时的单量,现在要跑15个小时,司机每天累死累活的,等于是给平台和汽车厂家赚钱而已,时间长了,司机身体也扛不住累垮了。
单价低,合规司机离开是必然。
小城市平台不限制接单,要提高合规就看当地运管执法力度,我们这县城级小城市有司机半个月被抓两次,罚款一次就过万谁还敢跑,都去贷款买电车办营运来跑了,卖车的也精买车就代办证
所以东莞就狠搞顺风车[红脸笑],其实全国各地的客运站消失了,群众出行转车也很不方便,只要政府规定,一单抽个2%,平台抽8%,保险抽2%,做好管控,承认合法化就行了,只要是正规平台都受保护
看这几个城市?其他的城市百分之九十的黑车呢?
没了单证,双证也不见得会越来越多,单证没了,车少了,打车还要等,打车的人也会相对的减少,以失去网约车的意义了,办双证又怕没订单,恶性循环不长久。
疫情网约车起码翻倍,都买电车走滴滴
进一个挂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