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途还未结束,
我就已经开始构思这篇游记了
高原,雪山,湖泊......
这次的高海拔徒步之旅,
同往次一样,并没有多少特殊之处,
可我就是无法按耐住,心中那份提笔的冲动。

库拉岗日狂想曲,这是我为游记取的名字。
用音乐来形容高原,描绘雪峰,多么诗意和狂野,又多么美好。库拉岗日,巍峨的雪山,蔚蓝的湖泊,恍若无数的音符汇聚,无边无际,汇成一首瑰丽绚烂的狂想曲。

从拉萨出发,奔向梦想中的湖泊与雪山。
第一站羊湖,哇塞,是我向往中那个熟悉,此刻又有些陌生的羊卓雍措。

一条深蓝色的光亮绸缎,横卧在山峦之间,飘落在大地之上。湖面平静,没有一丝波澜,我喜欢它的静默无声,神圣肃穆。
湖边牦牛盛装站立,不知是在孤芳自赏还是迎接客人,一群海鸟轻快的飞翔着,阳光下翩翩起舞,像是自由的精灵。
原来羊湖是这样的特别,这样的豁达,把宗教圣湖的高贵和人间世俗的欢悦结合得如此契合 ,如此美妙。

继续往前,来到海拔5363米蒙达拉山口,位于219国道,超高的海拔,罕见的狂风与极端的天气,让多少人无比向往又望而却步。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啊,不顾一切下车,跑到界碑前挥手拍照,还不忘哇哇哇哇大叫几声——这辈子就估计只能来这一次,唯一的一次。
晚上住洛扎村,中不边境的小村庄。从领队口中得知,因历史原因,以前的库拉岗日属于不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边界谈判,终于归属中国。一段让人开心的历史。

在兴奋中早起,乘坐中巴来到措玉村停车场,开启第一天的徒步。
沿途山路崎岖,山高石乱,让我的耳边总是响起爱尔兰风笛的激越与苍凉。苏格兰高地也如这般雄奇高远吗?朋友说远远不及。
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一眼就看见了白马林措。湖面半白半蓝,又美又神秘,传说中的复古蓝冰面太美了,是其他平原地区很难看见的景色。

库拉岗日雪峰开始隐约出现,一直听说库拉岗日如何让人叹为观止,也曾见过无数冰雪山峰,但当站在库拉岗日面前时,方才明白什么叫震撼人心,什么叫真正的壮观。

走进前去,脑海中轰鸣着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大合唱,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曾两次看过卡拉扬指挥柏林交响乐团演奏贝九,虽然隔着屏幕,那股强大的力量和激情也把人湮没。那一瞬间,我认定,那是来自宇宙的声音。
从未想过将雪山与贝九视同一律,此刻,眼前的库拉岗日凌厉萧瑟,寒冷四溢,直直把人逼到凝神屏气,有种无所适从。思绪已惘然,耳边音乐仿佛在持续轰鸣,似乎有无数个贝九重叠、交错,此处的音乐在大自然历经万年的改造后,留给地球一套独特的音律,留给地球人类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让人细品~

该如何描绘这一路雪山相伴的历程?
是一眼望去,眼前复古蓝色彩的湖泊,带来的巨大心灵冲击?还是在银装素裹、阳光绚丽的冰雪世界里自由向前?
此刻四周孤寒,天空、雪山、自己,一切都那么清晰,那么鲜明而独特,个人在这浩瀚的苍穹和雄伟的雪山面前,展现着个性和力量,有种真实而纯粹的感觉,是那种我不思,我已在的神秘境界。

常听肖邦的夜曲,总觉得他是为独钓寒江雪而生,特别是在傅聪的琴键之下,那样的孤寒凄美达到极致。然在孤寒之中透出的却是绝决的孤傲。行走在雪山之下,在此觉得仿佛谁在弹奏那首著名的降B大调夜曲,让空然寂寞中竟有了一丝丝朦胧的浪漫和温情,原来雪山的冰冷之下,从来不会丧失让人类亲近的魅力。
几天下来,在雪山间踏雪而行,让人流连忘返。想得最多的是瓦格纳——那个被希特勒、路德维希国王、以及众多商业大亨追捧的瓦格纳。

人间的不幸、悲剧,似乎大多与寒冷悲凉息息相关,而瓦格纳的歌剧,总是大悲大喜,激烈的矛盾冲突,无法摆脱的命定宿命,终其一生无法抵达的渴望,逃不过的死亡终极。
老先生将悲剧冰冷无情的属性表达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他的每一段乐句,就像库拉岗日雪峰,几乎没有曲线,没有回旋,沿着笔直的线条勇往直前。他的旋律如同高山耸立,直至云霄,危险加持又极其过瘾,类似潘多拉的诱惑与招魅,难以抗拒。

不仅如此,瓦氏的音乐时常透露出强力和高贵,可以看,可以听,看得沉醉,听得痴迷,被牵扯被左右,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可终究无法触摸,甚至更深的体味。这不正是眼前白雪茫茫,凄美苍凉的大自然吗?
旅途之中,曾有一个问题不停困扰着我:我为什么来到库拉岗日,怎么就会想来这么高海拔、走路这么难搞的地方?走路时被风吹得东道西歪、每天累得身体散架,,甚至还被提醒不要洗澡澡头的那种!
或许便是这里的风光与我的灵魂遥遥相吸,类似那种灵魂的召唤,冥冥之中必然会来一般。

介九措,三个小湖泊连接而成的大湖泊,是观赏库拉岗日三峰的最佳点位。
冬季的湖泊,一半白一半绿,湖水呈淡绿色,泛着微波,库拉岗日主峰若隐若线,沿着湖边走一小段,早已是心旷神怡,游目驰怀,感受一种从未有个的自由和舒展。
领队取来冰块,烧起热水。每人端起一小杯,呵着气轻轻入口,温暖入口入心。如果时光停驻,永远留在此刻该有多好!奇妙的感觉,当一天比一天更美丽更长的美景呈现眼前时,我也越来越上头时,那些诸多的为什么一个个消失不见。

旅途早已结束,回到家乡,那时离别的旋律并不伤感,小伙伴们各奔东西,但最后还是想一一介绍一下他们。
三个小女孩,兮兮,屠屠和扣子,看名字就不简单,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90后女性,高海拔徒步超强达人,喜欢她们的青春,活力和自由。
广州小伙子小朱,健身型男又是谦谦君子,他说他是广州人我一点不怀疑,特征鲜明,很帅!长得好像青年时代的黄觉。
贵阳姑嫂两人,带着各自小孩,10岁小妹妹,17岁高中哥哥,有趣的旅途组合,两小只徒步能力超强,真好!
小江同学夫妇,新晋奶爸奶妈,小江是医生,喜欢拍摄,妻子也是医生,两人及其和谐,不慌不忙。
最后是阿童木,能力强身体好的佛系领队,装扮像大昭寺的流浪汉,有点摇滚音乐人邋遢帅的感觉,话不多,但都说到重点上。那天晚上自我介绍,他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因为看了本关于西藏的书,就跑来西部印象做户外了,那晚他很活泼放松,难得的一次。

每次旅行都是这样,偶然的际遇,让陌生的你我相识,然后匆匆离别,渐渐忘记,最后相忘于江湖,祝彼此安好。

此刻,我写下上述文字,已是心满意足,哪怕已经曲终人散,余韵依然悠长,绕梁悠久。
在我看来,如果把人生比如一只音乐作品的话,这次的库拉岗日,无疑是音乐中最优美最动听的一段乐章,它象征着勇敢、挑战,不惧怕困难,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对远方的向往,还有真诚、创造、互动、个性。
突然好想念那个下午,在介久措边,听见那一阵一阵咚咚冰裂的声音,极富节奏和律动,像是我在乐队排练中的架子鼓。不,比架子鼓更动听,更灵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