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果果老师,线上语文老师+国际汉语教师一枚,十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擅长个性化教学,熟悉语文学习的底层逻辑,是学生眼里的开心果,家长心中的定海神针。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打算一会儿晾衣服,却因为一个电话给忘了。明明计划好了读书半小时,却因为要去拖地给忘了。明明知道跑步对身体好,跑了两天却放弃了。
《认知觉醒》一书中说道:“人们拖延、纠结、畏惧、害怕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内心的想法变得模糊。”
那怎么才能让想法变得明确,然后坚定行动呢?
我原本是计划每天早上7点20下课后选题,列大纲,然后读书一小时的,可是这些最终也只是停留在了“想”那个层面了。
上午陪孩子出去玩,或者是去店里按肩颈和头部,回来后都中午了,就这样,半天就虚度过去了。
中午吃完饭我想着早上起得太早了要补觉,于是睡前看书,一看书就看了一个多小时,等到再睡觉的时候都太晚了,一睡就睡到了四点了,接着就是连堂课。
本想着9点多下课后继续写文章,这时候招呼孩子洗漱,自己洗漱等,时间又在这些琐碎的时间里度过了。即使早点完成这些琐碎的事情,我也是打开手机开始被某一些视频给吸引了,不知不觉就刷了一两个小时了,总之写作就是没开始。
我想这就是书上说的:“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这话说得干脆报我身份证得了。
选择模糊就是一种不确定性,而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不自觉逃避。
所以,当我们的头脑中有很多模糊的选项时,我们就会不自觉的选择那个最清晰、简单和确定的选项。
回避痛苦并不会使痛苦消失,反而会让其变得更模糊。
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吧,我把我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归因于自己太忙了。
但是当我今天真的去行动起来后,我发现其实写作也没有这么耗时,也没有这么难了。
就像在1500米跑步考核开始前,那种不知名的恐惧会让人紧张得全身发抖,而我们一旦开跑,不得不与这种恐惧正面交锋时,就会发现其实1500米跑步考核也不过如此。
就像你在打扫乱七八糟的房间前感觉头都要炸了,但是当你真正开始行动起来后,发现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真正的困难总比想象的要小很多,我们没有去执行,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有多么困难,而是我们内心的想法变得模糊了,我就是这样的。
03
“写下来”是消除情绪模糊的有效手段书写自己当前面临的负面事件,可以加深我们的记忆,使我们对当前面临的负面事件有更加具体和清晰的认识,所以书写可以帮助到我们慢慢恢复理智。
大家都说我是一个乐天派,觉得我没有任何烦恼,没有看到过我发脾气生气啥的。
其实我只是习惯性的把这些负面的东西写在笔记本上作为宣泄的一种方式而已,一般情况下,写下来之后感觉心里没有那么难受了,就仿佛这个烦恼被转移了一样,因此我得到了一个乐天派的称号。
作为一名独立老师+自媒体工作者,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是再正常不过了。
那我的事情都是怎么完成的呢?毋庸置疑,也是“写下来”
比如说制作计划表,每完成一项我都会在后面画上“√”
这样做了的,没做的,都会一目了然,那么接下来该做什么就清晰了,同时看到自己已经完成的项目也会有成就感,信心也会倍增,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写下来”就是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距可能就在那一点点行动上。
写在最后
余华老师说你焦虑的原因是: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
希望我们都能够正视痛苦,消除情绪的模糊,“写下来”抑制情绪脑,激活理智脑,勇敢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