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去广东祭祖。这次回去,我算是彻底服了,广东这地方,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回来之后,我跟朋友说:“广东这地方,一般人还真受不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是被广东的‘魔力’给征服了!”我点了点头,心里想,这趟广东之行,真是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语言不通的“小插曲”
刚到广东,我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语言不通。广东人说粤语,那可是出了名的难懂。我虽然在广东待过一段时间,但粤语只会说几句简单的问候语,稍微复杂一点的就听不懂了。这次回来,我发现情况更严重了。在村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几乎都说粤语,普通话都不太利索。
有一次,我想去村头的祠堂看看,问了好几个人,对方叽里呱啦说一通,我愣是没听懂几个字。最后还是靠手机导航,一路摸索着才找到地方。那感觉,别提多尴尬了。我站在祠堂门口,看着里面热闹的场景,心里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好好学学粤语。

祭祖的“大场面”
清明节祭祖,是广东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习俗。这次回来,我算是见识到了祭祖的“大场面”。一大早,村里就热闹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祭品,鸡、鸭、鱼、肉、水果、糕点……摆了满满一桌。我跟着家人来到祠堂,只见里面已经挤满了人。祠堂里弥漫着香烛的味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
祭祖的仪式很讲究,首先要点香烛,然后按照辈分依次磕头祭拜。长辈们嘴里念念有词,好像在跟祖先诉说着什么。祭祖仪式结束后,大家开始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菜很丰盛,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气氛热闹而温馨。

天气的“阴晴不定”
广东的天气,真是让人琢磨不透。清明节的时候,天气热得跟夏天似的,太阳火辣辣的,走在路上,汗流浃背。我穿得薄薄的,还撑着伞,但还是被晒得皮肤发红。到了晚上,温度又降下来,稍微凉快一些,但蚊子又开始“骚扰”了。我住的民宿没有蚊帐,结果被咬了好几个包,痒得我一夜没睡好。这天气,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习俗的“小碰撞”
广东的习俗真是丰富多彩,但也让我这个“外来人”有些不适应。比如清明节祭祖,广东人特别讲究“时令”,一定要在清明节当天或者前一天完成祭祖仪式,晚了就“不吉利”。而且,祭祖的流程也很复杂,从准备祭品到祭拜的顺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我跟着家人忙前忙后,生怕弄错了什么,惹得长辈们不高兴。
还有,广东人特别讲究“风水”。村里的人建房子、修坟墓,都要请风水先生来看。有一次,我看到村里新建了一座祠堂,风水先生在旁边指指点点,说这个地方要高一点,那个地方要低一点,搞得我一头雾水。我问旁边的小叔:“这些风水真的有用吗?”小叔笑着说:“不一定有用,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我们还是要尊重。”我点了点头,虽然我不太懂这些,但我也能感受到广东人对传统的坚守。

交通的“小麻烦”
虽然大城市里公交、地铁都很发达,但一到节假日,尤其是清明节这种传统节日,路上总是特别拥挤。比如我这次回广东,路上堵得水泄不通,平时两个小时的车程硬生生变成了四个小时。而且,广东的路况比较复杂,有些地方道路狭窄,还有不少弯道,开车的时候得格外小心。要是不熟悉路况,很容易走错路,绕来绕去的,真是让人头疼。

喝不过广东人的酒量
本以为山东人喝酒豪气,没想到广东人的酒量才是厉害的。祭祖那天,村里举办了一场家族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我眼见着长辈们被轮番敬酒,还在喊:“再来一杯!感情深,一口闷!”

那天,同桌的叔叔给我倒满一杯南池翠N9,“尝尝这个,浓香白酒核心产区来的好酒,我托朋友带的。”
我端起酒杯细看,酒液清澈透亮,晃着杯身能挂壁。入口绵软不呛喉,细品有股浓郁的窖香味,尾调带着点粮食的甘甜。拿出手机一搜,这款酒的产地四川邛崃是“原酒之乡”,生产厂家1988年建厂,后来被评为老八大原酒厂之一。

这款52度浓香酒用的是五种谷物为原料,经大曲古法固态工艺酿造,9年基酒加15年老酒勾调,价格才百来块,性价比超高!我猛地灌下一口,酒香在喉间炸开,喝起来跟四百左右的名酒差不多,忍不住当场囤了两箱。

这次广东之行,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感受到了家族的温暖,还体验到了广东的风土人情。虽然在旅行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这些经历都成为了我美好的回忆。广东这片土地,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