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一娘能养十个儿,十儿难养娘一人。86岁的杨念慈老人,便遭遇到了这种境遇。她原本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个个条件都不错,要房有房,要车有车,可杨老太却落了个无家可归。
倒不是他的子女们不赡养她,而是她的四儿子刘斌要尽孝,大儿子刘一强偏偏不让,并提出轮流为母亲养老。
而杨老太习惯住在四儿子家中,哪里也不愿意去。大儿子和二儿子就逼迫她独自租房居住,气得老人家倒在大街上痛哭流涕。
那么,杨老太的子女为何要这么做?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恩怨纠葛呢?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兄弟反目成仇
杨念慈也是个苦命人,她32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和六个孩子相依为命。当时最大的女儿未成年,最小的儿子才一岁。
为了养活六个孩子,她没黑没白地干活,最难的时候沿街乞讨过。但她没丢下一个孩子,也没将哪一个送人,全部都拉扯成人,并帮着他们成家立业。
看着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生活过得也算如意,杨念慈倍感欣慰,觉得自己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都说好事连连,苦尽甘来的杨念慈又迎来老宅拆迁,补偿了五套安置房。她便将房产全部给了五个儿子,不偏不倚,一个儿子分得一套房。
看着儿子们乔迁新居,杨念慈也是满心欢喜。可在高兴之余,她内心也难免感到惆怅。因为没有一个儿子,愿意接老母亲到自己的家中居住,或者去看一看。他们光顾自己乐呵,忘记了老屋里居住的老母亲。
一想到这些,杨念慈悲从心来,不觉老泪纵横。她独自坐在一处草坪上,嚎啕大哭起来。
正伤心之际,却见四儿子刘斌回来了,不仅安慰她,还收拾好行李,将她接回了自己的家中。从那时起,杨念慈就一直和四儿子住在一起。
一晃16年过去,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的杨念慈万万没想到,她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忽然到访,强行让她搬出四儿子家中。不仅如此,兄弟几个也反目成仇。
为了化解一家人的矛盾,杨念慈求助调解员。
调解员从刘斌口中了解到,导致他们兄弟反目的导火索,竟然是老母亲的一栋房子。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套房,能让一家人产生隔阂,心生嫌隙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弟弟卖房子获利,哥哥不愿意
原来五年前,刘家兄弟见母亲一直由刘斌照顾,作为对他的回报,便将母亲的一套住房,以30万的低价转让给刘斌,房款则存在杨念慈名下,用于她晚年养老。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协议签订还不到24小时,刘斌便将房子转卖了38.5万元,从中赚取差价8.5万元。
虽说协议没有注明房子不能卖,但刘斌的所作所为,在兄弟们看来,就是有预谋地盘算母亲的家产。
特别是大哥刘一强,更是看不惯弟弟的做法,他让自己的儿子,用水泥直接封堵了那套房子的房门。
刘斌见哥哥这么做,也没过多争辩,而是收回了卖房的协议,把钱又退还给了买家。
这件事之后,刘斌与兄长之间就产生了隔阂。
而刘斌的妻子严静则告诉记者,几家人的矛盾,不仅仅是因为房子,老大和老二两个哥哥经常在外面说她的坏话,说她苛待婆婆,把婆婆当成了免费的保姆,并让她支付十万元的保姆费。
对于两位兄长的无理要求,严静不能接受,她说:“我觉得自己真心实意地对待婆婆,辛苦付出十几年,却没有得到刘家兄弟的认可,反而说我虐待老人,这个黑锅我不背!”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严静将记者带到了婆婆的卧室,里面收拾得很干净,摆放着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严静解释说:“大床是婆婆睡,小床是我老公睡。婆婆年纪大了,怕她出意外,这几年刘斌一直陪伴左右。”
严静还告诉调解员,她的婆婆肺不好,他们花了几万元,买了一台二手呼吸机,这些费用都是他们夫妻出的,没要过婆婆的钱。
与婆婆的相处这十几年,严静自认为照顾得无微不至,跟自己的母亲一样,而婆婆也将她当成了亲生女儿,婆媳关系十分融洽。
严静的一番话,一旁的杨念慈证实说:“她(严静)很孝顺,与其他媳妇相比,是最难得的一个好儿媳,这也是我不愿离开四儿子家的原因。”
要求平分家产
调解员了解清楚杨念慈在四儿子家中的情况,决定找到她的大儿子刘一强,问明兄弟之间的矛盾所在。
见到调解员,刘一强显得极不耐烦,他不愿意接受采访,骑着电瓶车扬长而去。
无奈之下,调解员又找到大儿媳李芬芳,她曾经是杨念慈五儿子的妻子,由于丈夫意外死亡,她又嫁给了自己的大伯子哥。其中原委不得而知,让调解员感到刘家兄弟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
李芬芳告诉调解员,不是他们夫妻不孝顺,而是老四两口子太强势,一直霸占着老母亲,不让他们去看望。这种做法的目的,无非是想独占婆婆的家产。不仅如此,弟媳严静还让他们交10万元的赡养费。而婆婆也偏向四儿子,凡事都听他们的,与其他子女一点也不亲,也很少往来。
李芬芳最后表示:“都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娘是大家的娘,凭什么好处都给了老四夫妻?之前的协议作废,婆婆的房产拿出来,几个弟兄重新分配!”
很显然,在大儿子儿媳看来,母亲对待子女没有一碗水端平,偏心四儿子刘斌。而刘斌对母亲好的目的,就是想独占家产,所以其他几个子女不答应,不准许母亲住在四儿子的家中。
调解员又找到杨念慈的二儿子刘建云,他与大哥大嫂的意见一致。
而杨念慈的三儿子则认为,他是上门女婿,按理没资格分家产,对母亲的财产分配不做表态。
杨念慈的大女儿对弟弟们的纠纷早有耳闻,她则表示,自己只愿做个局外人,不掺和娘家的事情。
调解失败
调解员一圈走访下来,明白刘家兄弟只是想平分母亲的这套房子,他将这个想法转述给了杨念慈。
考虑良久之后,杨老太表态说:“我把房子卖了,卖的钱由我管,至于我想给谁,由我自己来决定。”
在提及到10万元赡养费时,她解释说,当初大儿子让四儿子付10万元的保姆费,她觉得不合理,作为回怼,她才让大儿子付10万元的赡养费。因为从她搬进四儿子家,其他子女就没在管过她。
看来,杨老太始终护着四儿媳。这也无可厚非,她与严静生活了十几年,情同母女,把家产给四儿子也在情理之中。
但她的决定却遭到其他子女的反对,他们一直认为母亲偏心,最后还是会把钱全部给老四。所以他们不同意,要求房子卖了,房款大家平分。
无奈之下,调解员将刘家四兄弟约到社区。可不管怎么劝说,杨念慈老人坚持自己的主张,她认为房子是自己的,自己有权利做主,财产也是自己的,给谁理应有自己说了算。
她最后表示,不想到其他儿子那里养老,只希望住在四儿子家里颐养天年,希望儿女尊重她的选择,并成全她。
可无论杨念慈怎么哀求,她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依旧要求平分房产。调解失败,双方准备走司法程序。
那么,您觉得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加关注,我们下期见。
秋日生活打卡季
查下五儿子的死因,可能会有惊戏,文中这帮卵仔中,只有四儿子有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