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装电梯,悄悄“逆转”房价

上海老林的房论 2025-02-24 11:56:55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老房拆迁,渴望破天富贵的时候,

却忘了,对大部分老旧小区而言,它们的命运是要面临各种修补改建。

比如美丽家园,比如加装电梯。

近日,我在一房一万数据库翻阅资料时,意外察觉一个情况:

2025年仅过去51天(截止2.20),全市小区加装电梯的规划迫不及待的新增182个。

折算下来,平均每天新增3个,速度可谓快马加鞭,其中浦东(58个)、杨浦(33个)、徐汇(24个)分获前三。

顺着这个信息,我回顾了加装电梯的历史,突然发现这件事,上海已经推进到第15个年头。

01

15年,进度条跑了5%

从2011年启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开始,上海在这条路上走的很崎岖。

我做个大致的数据统计,大家看了就能明显感受到“阻力”。

2012-2017年,通过业主意愿征询完成加装电梯立项的居民楼大约在140栋,投入运行为54台。

2018年,成功立项的楼栋也仅为180栋,运行36台;

可以说截止到2018年,有近7年的时间,上海的加装电梯推进非常缓慢,或者说一直在摸爬滚打。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9年。

这一年,全市立项楼栋猛增3.5倍,来到624栋,运行131台。

也就在不久后,上海市住建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若干意见》,放宽了许多“束缚条件”。

比如楼栋里,业主的“一票否决权”消失了,大幅降低了通过加装决议的占比,公积金可以提取用于电梯建设资金等。

后续的一系列松绑,大大提升了执行层面的通过率。

2020—2024年,对应的加装数据分别为294、1579、2303、3001以及3005台。

5年完工了10182台电梯。

成倍的增长数据,让人嗅到上海对加装电梯的紧迫和决心。

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常谈起的城市深度老龄化,大量老人习惯居家养老等。

在官方给出的预测中,到2030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占户籍总人口的40%,到2040至2050年,比例将达到44.5%

而大部分老人因为生活习惯、医疗资源等问题,不愿意离开市区,蜗居在大量的老旧小区中,这类群体起码有百万。

我们再回头来看需要加装电梯的楼栋潜在体量。

根据一房一万数据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市2001年前竣工的7层(含7层)以下存量小区高达7095个,楼栋数量180369栋(还有不少01年后建造的,或者层高在8层却没有电梯的小区和楼栋,所以实际情况远高于这个数据)。

所以实际安装比例大约在1/20,也就是5%左右。

当然,有些小区由于客观的建筑、场地不满足安装条件,所以早早无缘加装电梯。

但整体来看,无论面对巨大的存量旧楼还是老人数量,目前安装电梯的体量都显得杯水车薪。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一开年,上海就马不停蹄的推进加装电梯,今年还有3000台计划在路上,而且不排除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还将加速。

02

低区vs高区的房价或反转

条件放宽,让加装电梯的阻力下降,也意味着埋下了更多矛盾、分歧的种子。

打开沪上某新闻媒体的公号,输入“加装电梯”,近年来关于各种矛盾的报道频频出现。

源“上观新闻”公众号

巧的是,我曾在2021年和2023年亲历过两次安装电梯事件,一次成功,一次失败。

由于这两套房子都位于2楼,所以我也深刻体会一把什么叫“屁股决定脑袋”。

当时一收到要加装电梯的消息后,我脑子里立刻蹦出了两个关键点:

1、对房价的影响,2、噪音、采光甚至楼体质量的影响。

这里我就通过大数据,着重分析一下对房价影响。

先看一组数据,我提取了上海楼市在过去某个时间,老旧小区在高中低区的价差情况,做一个具象的参考。

注:节选2021年的某个时间切片,是为了尽可能规避后期由于加装电梯提速带来的价格变动影响,价差比仅供参考。

透过切片数据,大家可以清楚看到,在老式步梯小区中,低区房源在原有的成交阶段,拥有更大的价格优势。

而且这当中的价格差,会随着楼层间差值的增大而加剧。

最大的差值情况出现在低区与高区之间,也就是大家口中的1、2楼与5、6、7楼。

举个例子。

假如同一套内环内的老房子,在低楼层时的成交价格为300万,变成高区大约就要缩水15万。

无论在任何一个环线中,低区和高区间的差价都是最大的。

这一点,相信有过售卖老房子经验的小伙伴会有感触。对于步梯房来说,中低楼层的优势更明显。

这点在流通性上也能窥见一斑。

注:为了排除加装电梯带来的成交影响,与上文数据保持一致性,这里我节选了2021年的年度平均换手率,同年的全市二手住宅平均换手率为3.21%。

通过这份数据看到,大部分步梯老小区中,低区房源的换手率远远高于中高区。

当然,不能说换手率越高就一定越好,但从某种程度来说,较高的换手率意味着房源的流通性更好。

而加装电梯,从根本上在“反转”这种局面。

曹家渡的一位老中介告诉我,在他们片区,如果老房子一旦加装了电梯,高楼层和其他楼层的价格就基本可以拉平,甚至次顶楼会更有一些优势。

好友手上有一套曹杨九村的老旧小,位于6/7楼,没装电梯前,房子挂牌120、130万,却无人问津。

但自从电梯装好后,原本6楼的劣势一下子反转成了优势。

不仅价格上有了近30万的提升,主动打电话预约看房的中介也多了起来。

这在无形中挤压到不少低区房源的成交空间,成为不少一、二楼业主不愿意积极参与到加装电梯的一个原因。

当然,房价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就像之前我在经历加装电梯的选择时,还会考虑到费用的分配、采光、噪音以及后期的质保与运维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老年人聚集的老旧小区来说,加装电梯这件事,从初期推进到后期运维,整一套环节下来,都随处隐藏着各种零碎的矛盾与分歧,本就是一条非常崎岖的道路。

事实上,目前投诉的情况也略见不鲜。

根据新闻坊公众号之前发布的一篇报道,截止2024年12月,上海12345接到的关于加装电梯诉求一共21000多件。

其中求助类的占比46%,排在第二位的正是投诉类,有7300多件,占比约34%。

而在去年12月20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曾举行2024系列审判白皮书发布会。根据《2019-2023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显示,2022年全市关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民事案数量相比2021年增加了5倍,并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源上海二中院发布的《2019-2023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

知易,行难。而加装电梯本身更是“知难,行更难”,但上海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随着在这件事上摸索出来的经验以及各种查漏补缺,相信总会有一天,越来越多分歧与矛盾必然会慢慢消弭。

本号发布的原创数据、图表、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并受法律保护。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构成侵权,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