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环大环线”到“金色花环”,26号线的每一次“曝光”,都让人心生期待。
首次提及至今的近10年间,这条中环大环线的边界被反复揉捏、延展,而这一次,它终于褪去中环线的拘谨,化身“金色花环”。
近日《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2025-2035)》公布,这条大环线将串联起大吴淞、大虹桥、大吴泾、大东方四大战略区。
如果说中环是城市的年轮,那么扩圈的金色花环,就是年轮裂变出的新生命线,或将七宝、莘庄、唐镇、华漕、南翔等板块揽入怀中。
这些地方,正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工作日常的起点与终点。
对于我们来说,26号线大环线不仅是轨交版图上的一条新线,更是通勤生活的救赎。它将缩短换乘的辗转,减少拥挤的煎熬,让外环外的居民不再被距离所困。

备注:26号线具体规划尚未公示,以上走向根据金色花环绘制,仅供参考。
01

26号线再扩圈,外环板块成最大赢家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26号线就是绕着中环走的中环大环线,是继4号线之后的上海第二条大环线。
但其线路走向一直存在争议,在此次东方枢纽专项规划曝光之前,就早已有其从中环扩至外环的消息。
而下图,就是此次《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2025-2035)》规划中引起热议的原图。

图源《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2025-2035)》
为了看得更清晰,我们将上述的金色花环图与板块地图相叠加,得到下图。

示意图,仅供参考,线路走向以官方公示为准
不难发现,这条金色花环的轨迹,明显更利好外环外板块。
它不再只是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而生,而是将大吴淞、大虹桥、大吴泾、大东方四大战略区串联成一股力量。
浦东的张江、金桥、唐镇、周康,闵行的七宝、莘庄、梅陇春申,以及华漕、江桥、南翔、上大、新江湾城等板块,都被纳入这条巨环的辐射范围。
这个圈,画得真的很大。延展到闵行并不让人意外,地倾西南历来就有这一说法。
但对于北上海来说,这条线路的意义更为深远。
长期以来,北上海的中环和内环距离过近,覆盖区域有限,导致其发展远落后于中环其他区域。
此前我们写过一篇文章,说北上海的崛起被寄希望于两条高架——南北通道和军工路快速路,它们将让北上海与内环、浦东的联系更加紧密。

但如今再看,26号线的北抬或许才是北上海崛起的关键。
从上大、共康泗塘、淞南高境到新江湾城,这条线路或许不仅为外围板块注入发展动能,也为成熟板块带来拆迁与更新的希望。
总而言之,26号线的扩圈不仅仅是一条轨交线路的延伸,更是一场城市空间格局的重塑。
它的最终落子,或将奠定上海未来15年的发展基调。
02

中环大环线的前世今生
上海的轨交运营里程,早已在全国乃至全球名列前茅。
截至2024年底,随着17号线西延伸和机场联络线首段开通,上海轨交总里程已达896公里,稳居全国之首。
然而,对于每天辗转于地铁站间的上班族来说,换乘的繁琐与耗时依然是难以言说的痛。
正因如此,中环大环线的规划,从一开始就备受期待。
结合一房一万数据库来看,2024年中外环间与外郊环间,仍有大量像你我这样的刚需普通人在上车。
也深刻体会着日常通勤的痛苦,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因而对于26号线这条大环线的期待更是无以言表。

备注:527新政、929新政之后刚需都在积极进场。今年开年受春节假期影响,但整体势头仍是上扬的。
这条线路,从初次被提及至今,已近10年。
2017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首次提出26号线概念。
彼时的规划仅包含“西半环”,北起宝山大康路站,南至浦东高青路站,规划里程不足50公里,仅覆盖宝山、浦东等局部区域。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20年,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董事长俞光耀提出“三环一加强”构想,将26号线定位为“市区联络环”,与4号线形成“双环嵌套”格局。

图源《隧道与轨道交通》期刊
至此,26号线正式升级为上海第二条地铁环线,规划里程扩展至70.66公里,并首次明确串联普陀、长宁、徐汇等中环沿线行政区。
其中,26号线主线(环线)部分全长70.66km,共设50座车站,起自宝山真金路站,途经宝山、静安、虹口、杨浦、浦东、徐汇、闵行、长宁、普陀、嘉定等10个行政区,最终回到宝山真金路站,覆盖面之广令人惊叹。
支线则起于宝山区真金路站,终至宝山区大康路站,全长约7.21km。
这条线也被视为4号线的超级plus版,旨在串联中环,缓解中心城区的客流压力。
但一直以来,26号线的走向始终备受争议。或许各个区域,都在斟酌到底如何走向,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除了本次的金色花环图,目前网上也流传多个走向版本。
比如轨交博主@贵道蕉通,此前做的示意图。据悉这一版本总长度可能达到了惊人的100公里!

网传示意图,图源贵道蕉通
对比来看,此次《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2025-2035)》中的金色花环版本,大的调整也不多。
主要是线路东段再次外扩至外环外,基本走行于顾唐路;西北角则略有回收,不再扩至定边路站-武威路站一线,宝山工业园段的绕行也略有缩小,大致沿祁连山路-沪嘉高速走行。其余区段无显著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上海政府采购网发布了一则采购公告《轨道交通中环线及沿线地区专项规划》,其中提到这条中环线预计将于今年3月正式开始采购流程。

另外我在查资料的时候,也看到一则消息:
去年12月31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作《关于本市2024年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情况的报告》。
其中也明确提到,将开展主城区轨交中环线规划实施和沿线地区空间发展研究,形成阶段性成果。且还提到,完善嘉定快线、浦南线等新城快线规划实施方案。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3月10日,上海公示了今年1月24日市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市公安局联合印发的《推进本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其中提到:统筹考虑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重点地区发展、客流需求分布和线网运营综合效能等因素,编制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4-2035年),研究优化主城区环线功能,完善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提升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和网络韧性。

信息来源: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主城区环线,大概率说的就是26号线。各种曝光迹象表明,这条大环线的规划研究正在加速度!
但是一条线路从批复立项到真正建成运营,需要太久太久的时间。
而且此前还有四期建设规划延期的消息,如嘉闵线南延伸等线路或许还将会通过三期再调整的方式“插队”建设。


来自闵行官网,目前链接已失效
这也意味着,原本大家迫切期待进入四期的线路,或许将无限期延后。
更多期待的愿景,好似还遥遥无期。万般规划,唯有等待。
03

写在最后
除了现有的4号线内环轨交线和规划中的26号线中环大环线,上海还在勾勒更宏大的轨交蓝图——外环大环线和郊环大环线。
外环大环线由宝嘉线(规划)、嘉闵线(在建)、机场联络线(首段已开通)和曹奉线(规划)等多条市域铁路组成,将构建起上海外围区域的快速交通网络。
而郊环大环线,则将轨交触角延伸至更远的郊区地带,通过嘉青松金线(规划)、南枫线(在建)、沪苏通铁路(在建)和宝嘉线(规划)等线路,将上海与周边区域紧密连接。

轨交环线示意图
当这些环线划出新的城市边界,也将为沿线板块注入新的活力。
让我们为遥远的未来干杯,为那些尚未贯通的隧道、尚未抵达的终点,举杯。

本号发布的原创数据、图表、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并受法律保护。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构成侵权,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