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带给人好心情的8首诗,都是一些不可不读的佳作

驶向一江秋 2025-04-22 21:51:30

诗抒情,诗言志,诗写人生,诗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多读诗,读好诗,善莫大焉。

本文分享8首能够带给人好心情的诗,这些诗都很精彩,到底都是哪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这些诗不可不读。

第1首 唐朝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以“闲”字开篇,用落花、静夜、月出、鸟鸣构建出空灵意境。

桂花无声飘落暗示时间的凝固感,而月升惊鸟的刹那动态又打破了静谧,形成以动衬静的美学效果。

这种动静交替的韵律恰似自然的呼吸节奏,能抚平现代人浮躁心绪。诗中无人世纷扰,只有山月与生灵的对话,读者仿佛置身纯净的山水画卷,在空寂中感受万物生趣。

第2首 唐朝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是杜甫难得一见的明快之作。

花开满蹊,彩蝶“留连”与黄莺“自在”形成双重动态,视觉的绚烂与听觉的清丽交织。

诗人将生命的热烈浓缩在春日一隅,那种毫无保留的绽放状态,能唤醒观者对生命本真的喜悦和追求。

第3首 唐朝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白云”本是清冷意象,却在“红于二月花”的惊诧中迸发暖意。诗人主动停车赏美景,暗含放下功利目的、享受当下的生活智慧。

经霜的枫叶比春花更红,这种反常规的审美蕴含着对成熟之美的欣赏,提醒人们发现不同生命阶段的独特光彩。

第4首 南宋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生动形象,优美动人,宛如微距镜头下的生态小品。

作者运用精彩的自然拟人法,赋予流水树影以生命力,新荷与蜻蜓构成精巧的平衡,既有生命初绽的惊喜,又暗含蜻蜓识得先机的趣味。

这种对微小美好的敏锐捕捉,能培养观者发现身边小确幸的能力,生活中根本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第5首 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一首词,色彩明艳如画,白鹭、红桃、青笠、绿蓑衣在烟雨朦胧中更显清丽。“不须归”三字道破天机,风雨不再是阻碍而是乐趣的组成部分。

词中渔父形象实为文人心中理想人格的投射,展现超脱功利、与自然共舞的生活美学,确实对困于都市樊笼的现代人很有治愈力。

第6首 北宋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此诗用语清新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带给人诗意和美感。

水流如碧带缠绕,青山推门而入,这种反向的空间关系打破主客界限,展现万物有灵的童趣视角。

朴素庭院因主人的精心打理,成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桃花源。

第7首 清朝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中“醉”字令杨柳有了微醺的媚态,与孩童“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急切形成有趣对照,飘摇的纸鸢既是实景,又隐喻着自由童心。

全诗通过儿童视角重构春天,那种毫无杂质的欢乐具有强大感染力,让读者重拾遗忘已久的单纯快乐。

第8首宋朝程颢的《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诗中“云淡风轻”已成经典心境写照,诗人穿行春野的自在,与世人“偷闲”的误解构成微妙反讽。

此诗揭示快乐的本质源于内心而非外物,这种超越年龄束缚的生命热情,给予现代人挣脱世俗评判、享受纯粹愉悦的勇气。

精彩而能带给人好心情的8首诗分享完了,这些诗别具特色,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品读,好诗确实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心情。

朋友们,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能够带给人好心情的诗?欢迎在评论区里进行分享。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