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文学、曲艺等文化发展的影响,很多虚构的人物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不仅如此,这也导致大家以为部分虚构人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比如说“杨宗保”,在正史上完全没有他的相关记载,但因为杨家将故事的广为流传,使得人们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确出现过很多猛将,且这些猛将没有一个是虚构的人物,他们个个能力超群。
冯唐曾评价说:
“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
李牧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倘若赵国没有自毁长城,让李牧无辜被害,或许赵国不会那么快走向灭亡。
后来到唐朝时,礼仪使颜真卿在建中三年时向唐德宗建议,最好是追封古代名将64人,让他们配享武庙,而在选定的众武将中,“大将军武安君李牧”便是其一。
宋朝宣和五年时,在重新选定配享武庙的古代名将时,李牧依然在其中。这其实足以说明李牧的厉害之处。
李牧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应当就是“大破匈奴”和“连却秦军”了。李牧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代地雁门郡度过的,彼时他的职责之一就是防备匈奴。
一开始李牧都在“韬光养晦”,他每天都要求士兵们正常训练,同时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营养,另外还以严格的作战规章要求士兵们。《史记·李牧列传》记载: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只不过这种看似“避战”的行为让赵王很不满意,为此赵王还强行将李牧召回,让其它将领去戍守边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关将士因为频繁为战,状态越来越不好。
眼看匈奴的气势越来越强,赵王不得不放出李牧。李牧来到边关后,仍然以“韬光养晦”的方式积攒实力,在将士们人人都按捺不住想要打仗时,李牧迅速组织军队,对准备不及时的匈奴开战。
赵国戍边将士在李牧的带领下大败匈奴,导致匈奴在此后的十多年内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匈奴问题解决后,赵国朝中无人,李牧也因此被调回都城,成为肱骨。这期间赵国数次遭到秦国的攻打,比如在公元前234年时,秦国大将桓齮不光攻取了赵国的平阳、武城等地,还让赵国折损了10万大军。
后来眼看秦军要打到邯郸城下,李牧出手了。他率领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汇合后,开始筹谋反击事宜。
在李牧的指挥下,赵军连番打退秦军,让赵国都城邯郸逐渐摆脱危险。只不过后来在秦将王翦的离间计下,李牧被冤杀,此后不久,赵国就被灭了。
后人在回顾赵国历史和李牧的生平时,也都无不感慨,如汉文帝刘恒曾经说过: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也说过:
“颇牧不用,王迁囚虏。”
这足以佐证李牧的能力之强。
除了有李牧对抗匈奴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其它抗匈奴名将,比如封狼居胥的霍去病。霍去病是年少有为的典范,他和李牧一样,都在唐德宗追封的64名古代名将之列和宋朝追封的72名将行列里。独孤及曾评价霍去病时说:
“汉兴,萧何、张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一名不尽其善,乃有文终、文成、景桓、宣成之谥。”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记载来看,霍去病在年少时代就练就了一身好武艺,骑射俱佳,汉武帝非常喜欢这位少年武才,元朔六年时,霍去病被任命为剽姚校尉。
此时的霍去病不过18岁,在汉武帝的授命下,霍去病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和八百轻勇骑整装上阵,在大军之前深入匈奴腹地,伺机打击匈奴。
这是霍去病的第一次统领军队作战,但所获的战果不输给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
霍去病在战场上的表现让汉武帝十分满意,也不吝于大力奖赏这位少年将军。霍去病19岁时,又两次出征河西地区,春季时,他
“逾乌盭,讨遬濮,涉狐奴”,
夏季时,他
“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
两次作战让大汉的西北边境几乎不再有匈奴进犯。
元狩四年时,霍去病又一次出动,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他率领五万骑兵,北进两千多里,给匈奴造成明显伤亡。
只不过这样的战果并不能让霍去病满意,于是他乘胜追击,将匈奴追杀至狼居胥山,并在狼居胥山进行祭天仪式,这便是著名的“封狼居胥”。
而在此之后,“封狼居胥”一词被引申为武将建立不世之功之意,成为每一个武将渴望实现的人生理想。然而在元狩六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因病去世,这使得汉武帝不得不停止对匈奴的作战。
想来若是霍去病能够长寿,继续将对匈奴的作战持续下去,大汉在后期或许根本不会被卷土重来的匈奴所影响。
忠义勇智岳鹏举在大家为李牧被冤杀、霍去病早逝而感到遗憾喟叹的同时,也有人会不自觉地想到岳飞,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也很高,如岳珂就在《金佗续编·文林郎黄元振编》中记述岳飞说:
“公之英威,古人不能过,至于仁心爱物,虽古之名将有所不逮。若夫盛德懿行,夙夜小心,不以一物累其心,虽今之老师宿儒,勉强而力行者,公则优为之。”
岳飞位列南宋“中兴名将”之首,从20岁开始,岳飞先后4次从军,期间参加、指挥了数百场大小战斗。绍兴四年,岳飞率人收复襄阳六郡;两年后,岳飞又带兵北伐,攻取了商州、虢州等地。
可这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绍兴十年,完颜宗弼反悔并再次攻打大宋后,岳飞立志一定要彻底打垮金朝,他再度挥师北伐,此战岳飞一路上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后又向朱仙镇进发。
如果不是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力主求和,秦桧甚至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诬陷岳飞,将岳飞、岳云和张宪冤杀在风波亭,大宋的失地或许能全部收复。记得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有人问为什么秦桧会是千古罪臣,答曰:
“如果岳飞当时没有被陷害,现在朝九晚五双休以及实行4天半工作制度的可能就是我们了,且还不用学英语,反而是欧洲国家需要考‘汉语四六级’了。”
诚然这个说法有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倘若岳飞能将抗金事业进行到底,中国历史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这三位真实存在的名将,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厉害人物,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名将?不妨在评论区介绍一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