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孙中山逝世时,蒋介石的名字并未被列入接班人的名单中

飞鱼史记 2025-04-11 18:32:54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张作连联合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了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

军阀互相倾轧,一时间陷入更深的动荡之中。

当此之时,能在让各个军阀在名义上共同拥戴的人物,只有孙中山。

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自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不顾自身安危,抱病自广州取道上海,绕道日本,经天津抵达北京。

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赶路,孙中山的身体状况愈发糟糕,死神已经叩响了大门,但是孙中山深感革命尚未成功,根本没有时间治病修养。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举国同悲。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立即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而擅于搞政治阴谋的蒋介石借机崛起于民国政坛,并对外多次宣称,他是孙中山临终前选定的唯一接班人。

可是实际上,孙中山逝世时,根本没有选定接班人,蒋介石的名字也并被列入继承者名单之中。

那么当时谁最有可能是接班人?

自诩接班人

在孙中山振臂高呼,进行革命之时,蒋介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不得不避难于永丰舰,此时,蒋介石还在上海为投机生意失败而苦恼不已。

当他听闻孙中山有难时,凭借阴谋家的敏锐嗅觉,立即南下登舰护卫孙中山40多天,这才让孙中山对蒋介石多了些好感。

当然,孙中山作为真正的革命者可不会仅凭好感就会重用蒋介石,不过这对蒋介石来说,已经能够赚些政治资本了。

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蒋介石还洋洋洒洒写了一本《孙大总统蒙难记》一书,将自己打造成了孙中山忠实的追随者和护卫者。

蒋介石深知孙中山的身体不堪重负,他所能做的就只有在等待中造势,后来在孙中山去世后,他通过阴谋手段窃得权力,蒋介石更是自诩为孙中山的唯一接班人。

为了让这一说法具有说服性,蒋介石还亲自修订了《蒋公介石谱初稿》,并在其中这般写道:

孙中山在临终前,口中直呼“介石”,其情之深切,意之难舍,痛于言表。

权力门外汉

如果蒋介石所言非虚,那么蒋介石自诩是孙中山接班人的问题倒是还有几分依据。

可是事实上,孙中山在临终前根本没有呼唤蒋介石的名字,而且自始至终,从来没有召见过蒋介石。

孙中山的床前侍卫李荣,在孙中山离世前后,一直寸步不离孙中山床榻,根据他的回忆,孙中山在临终前的情况是这样的:

至晚八时三十分止,(孙中山)绝终语不及私,十二日晨一时,即噤口不能言,四时三十分,仅呼“达令”一声,六时三十分又呼“精卫”一声,延至上午九时三十分,一代伟人,竟撒手人寰,魂归天国。

如果按照蒋介石的说法,临终前叫了名字就是立了接班人,那么孙中山指定的接班人应该是汪精卫,而不是蒋介石。

不过实际上,孙中山去世前的一段时间里,虽然表现出了对汪精卫的重视和赏识,但从未明确过要选择他作为接班人,当然也没有指定其他任何人。

政治阴谋家

孙中山去世对国民党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群龙无首的危机,让国民党高层陷入一片混乱。

为了尽快稳定大局,国民党成立了国民政府,并选举出了十六位委员,其后便会在这些委员中选举出民国政府的主席。

值得一说的是,蒋介石根本不是这十六人之一,所以所谓的唯一接班人,就是蒋介石政治阴谋的一步棋。

不过这也不是说这十六个人都有竞选主席的资格,当时有能力和声望加入这场权力之争的只有三个人:

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

谭延闿此人对权柄并不执着,要不然也不会将黄埔军校校长一职让给蒋介石,所以最终的主席人选只可能在汪精卫和胡汉民之间产生。

作为国民党元老人物,胡汉民的呼声远比汪精卫高,可是后来的选举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汪精卫竟然得到了十一票,自此掌控了国民政府的政权。

在此之后,汪精卫通过改组军事委员会,更是掌控国民政府的军权,唯一他还没拿到手的党权似乎近在咫尺。

可是汪精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从来没重视过的蒋介石,在不久的将来,会给他的仕途致命一击。

毕竟玩政治阴谋,汪精卫根本赢不了蒋介石。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孙中山传》、《孙大总统蒙难记》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