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初一、初二同学们的朗朗诵诗声,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第八届清明诗会。马东宝校长、张杰助理、郭海飞副书记、赵金菊主任来到会场,与师生一同走进诗会,以诗歌为纽带,缅怀先烈,歌颂春天,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诗会伊始,主持人深入解读了清明节的丰富内涵。这一节日,古称踏青节、行清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不仅是自然节气点,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传统节日。清明时节,气候暖和,万物生机勃勃,大地呈现出春和景明之象,此时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正是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先祖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此次诗会共分为两个篇章。在第一篇章“爱国追思、歌咏春天”中,同学们用真挚的情感和激昂的声音,演绎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初一(1)班周栩源同学带来的《最后一次讲演》,让大家仿佛穿越回百年前,感受到闻一多先生为真理而战的无畏勇气与坚定信念。初一(2)班的穿越剧《清明长河灯影相伴》别出心裁,通过精彩的表演,带领观众在清明烟雨中与历史相遇,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思念。初一(3)班的《清明忆故人,尺素寄哀思》,以细腻的朗诵诉说着对故人的怀念,让思念在春风中蔓延。初一(4)班的《春天是一点点化开的》,用清新的语言描绘出春天的温柔与生机,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初一(5)班的同学带来《红烛》《祈祷》的朗诵,在闻一多先生的诗句中,感悟赤子之心,传承民族精神。
第二篇章“春满大观园,情系红楼梦”,将诗会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从北京建筑大学魏菲宇老师对《红楼梦》的深度解读,到师生走进大观园的研学之旅,再到同学们在班会课上的分享感悟,一系列活动让大家对这部文学名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初二(1)班杨朔同学讲述的“木石前盟”故事,为大家揭开了宝黛前世的神秘面纱。史安琪、李桐溪同学带来的歌曲《枉凝眉》,婉转悠扬,唱出了宝黛爱情的凄美与无奈。李赫轩、魏伯润等同学带来的舞台剧《试才大观园》,生动再现了宝玉的才情与大观园的风雅。熊玥、胡天卉等同学朗诵的《葬花吟》,将黛玉的愁绪与诗词的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兴华中学语文组教师以饱满的情感,精彩朗诵《诗意中国》,为诗会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
诗会最后,马东宝校长祝贺师生们的精彩演绎,并饱含深情地朗诵了苏轼的经典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校长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将诗词中那份豁达超脱的心境和对时光的珍惜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瞬间将诗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马校长指出此次清明诗会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同学们展现自我风采、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平台。希望同学们都能铭记“诗酒趁年华”,在学习诗歌中品味诗意,在运用诗歌中传递诗意,感受生活的美好。
“诗言志,歌咏言。”从《诗经》的源头流淌而来,诗歌汇聚成中华文化长河中一条璀璨的清流。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着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的精髓,中国人用含蓄而深情的诗歌表达情感,彰显着五千年来熠熠生辉的真性情和真风采。此次兴华中学清明诗会,不仅是一场诗歌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洗礼,也是我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举措。它让同学们在诗歌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在诵读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