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两个副卫生部部长提议废除中医,毛主席大怒,当场撤职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19 16:33:20

【前言】

从清朝末年西方学问传入中国开始,国内就有了两种思想在不停地较量。

一边的人想着得把西方思想全引进来,拿西方的学问给中国人洗脑。另一边呢,就想着得守住咱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继续用传统的知识管这片地儿。

两边争了几十年,谁也不让谁。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又因为医学上的事儿闹得不可开交。

那时候,新中国才刚刚站稳脚跟,大家伙儿就开始琢磨,中医这事儿咱还得不要继续留着。卫生部的俩副部长,贺诚和王斌,他们说话可算数,一开会就说要把中医给取消了,全换上西医,这一说可不得了,立马炸了锅。

毛主席知道这事后火冒三丈,立马就把那两个副部长给免了职,还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

【学贯中西】

聊起中西医的争论,有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余云岫。余云岫老家在浙江镇海,他出生在1879年。

余云岫家里件特别不好,穷得叮当响。他小时候经常连饭都吃不饱,多亏了村里人的帮忙,这才好歹活了下来。

余云岫是靠村里各家各户的接济长大的,他心里一直记着乡亲们的好,总梦想着哪天能回报大家的恩情。毕竟,要是没有村里人的热心肠,他可能早就没命了。

因此,他心里头特别想把这份好心肠延续下去,好让更多人能活下去。但他也就是个一穷二白的小子,哪里有能力去帮别人呢?

好在村里人把6岁的余云岫送到了村里的学堂。余云岫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他就像看到了希望之光,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不放手。

他下了一番苦功夫学习,最后成功考进了浔溪公学,那时候的荣誉校长是蔡元培。从公学出来以后,他决定当个老师,因为在他眼里,这是个能帮到人,传递温暖的好职业。

余云岫教了两年书后,有幸得到机会由国家资助去日本留学。可没想到,到了日本没多久,由于日子过得太拮据,他染上了结核病,最后只能无奈地从体育学校退学。

拿到毕业证真是不容易,后来他考上了东京物理学校。他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去跟章太炎老师学国学。就是在那段时间里,他系统地学会了中医的专业知识。

1908年的时候,余云岫已经30岁了,他选择去大阪医科大学深造医学。从那以后,他心里头就开始琢磨中医和西医这两套医术了。

他在这种复杂的局面里起起伏伏,纠结不已。一开始,他还挺烦心中医和西医到底该信哪个,哪个更厉害这种非黑即白的问题,但后来他琢磨透了。

医学的目的就是治病救人,哪个方法管用咱就用哪个。

然后,他一门心思钻研起学问来,把西方医学的那些理论知识,拿来分析琢磨咱们传统的中医理念。接着,他就把这些琢磨出来的成果,一股脑儿地写进了自己的书里。

1916年,他回到了祖国,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当起了免费的医生。第二年,他写出了一本书,书名叫《灵素商兑》。这本书可不一般,它是头一本把中医从头到尾好好批评了一番的书,结果在医学圈子里闹得沸沸扬扬。

余云岫他们直接动了中医的生计,让中医没法再干下去了。

【现代医学】

有人喜欢也有人爱,那些拥护西方医学的人迅速站出来力挺余云岫,拿着他的观点跟别人据理力争。

大家你来我往地争论,结果余云岫就成了大家批评的对象,被中医的支持者们一起指责。就在那个冬天,他没办法,只好从医院辞职了。

这事儿让余云岫心里挺憋屈,他其实并不是想全盘否定中医的好处,只是觉得中医那套理论里,确实存在着不少需要指出来的问题,不改改的话,中医以后的发展怕是要受影响。

但他虽然精通医学,却不了解人的心思。很多时候,争论并不是要看谁对谁错,而是看各自站在什么立场上。你要是批评中医,在那些中医的支持者眼里,那就是跟他们唱反调,就是反对他们。

因为他们生计全靠中医,所以中医在他们眼里自然全是对的,没毛病。

余云岫在经历了一段消沉日子后,终于自己想明白了。他决定继续推广自己的理念。他学医原本就是为了治病救人,传递心中的那份善意。要是因为怕自己的名声变差,就导致更多人得不到好的治疗,那不就违背了他一开始的想法吗。

所以,他在上海自己搞了个诊所,一边给人看病,一边还接着钻研中医和西医的知识。

1925年10月份,他受到了远东热带病学会的邀请去参会,他在会上说了这样一个观点:瘰疬和肺痨其实是一回事儿,这事儿咱们中国在唐朝的一本叫《崔氏别录》的书里就有记载,时间比欧洲早了整整1200多年呢。

这些话让他赢得了中医粉丝的青睐,一回国就被大家选为了上海医师公会的第一把手。但这事儿也让西医的支持者们大吃一惊,心里直犯嘀咕:余云岫这不是跟中医分道扬镳了吗?

这么盘算着,他们就对余云岫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顿时,余云岫陷入了两面为难的境地。

保持中立嘛,其实就是走在两边都不讨好的细钢丝上。你要是这么做,那两拨极端的人可能都会对你有意见。

但余云岫压根儿不把那些虚名放在眼里,他学医就是为了一个目标:给人看病,救更多的人。只要能把病人的病治好,你随便怎么指责他,他都不会在乎。

十多年的时间里,余云岫写了好几本讲中医的书,像《皇汉医学的批判》、《用方言解释病症》还有《十三经里的病症解读》这些,他都是拿西医的理论去整理和理解中医的老东西。

在融合中西的过程中,余云岫把两种思想结合到了一块儿,他领悟到其实并不存在什么中西医的界限,换句话说,他认为那种非要把医学分成中西医的想法是不对的。

【主席震怒】

余云岫发现,其实西医在很久以前,跟中医差不多,都爱用经验来治疗。他们就是找些跟病症相似的方法来尝试,看起来跟巫术似的。

不是就得给病人放血,就是得让他们喝酒或者喝点加了冰的矿泉水。这跟现在大家说的西医,感觉就像是两码事,差别可大了去了。

余云岫琢磨着:“西医都能有那么大的变化,中医为啥就不能呢?现在的医术跟以前的西医大不一样,中医也应该能跟上,咱们就叫它现代医学吧。”

打那以后,他就到处宣扬自己的现代医学观念,主张别老拿西医和中医对着干。但遗憾的是,这种太前卫的想法很多时候都不被大家所接受,他们总是按自己的那套去曲解,接着就一顿批评。

1949年,新中国诞生了,那时候余云岫已经71岁高龄,他是国内医学界公认的大专家。

因此,到了第二年举办首届国家卫生工作大会的时候,余云岫受到了特别的邀约前来参加。

开会前,他老婆满脸担心地望着他,问:“你是不是又得上去发言啊?”

余云岫特别高兴,他回答说:“新中国都已经建起来了!现在大家的想法都变了,肯定能接受我的观点!”

老伴瞅了他一眼,摇了摇头,心里嘀咕着:这老头子,还是不明白人情世故啊。

余云岫到了会场,开口就说:“咱们得放下对中医西医的成见,好好发展现在的医学……”

话还没说完,立马就有其他学者跳出来反驳:“中医那可是咱们中国的老传统,是个宝贝,你怎么能像个反对派的外来户一样说话呢!”

但现在可是新中国了,会场上哪能容得下人大喊大叫。卫生部的二把手贺诚立刻出声:“别嚷嚷了!余先生说的挺在理的。”

王斌副部长跟着点头赞同:“确实如此。我觉得吧,中医应该彻底淘汰掉!”

这句话让人大吃一惊,没多久就传到了毛主席那儿。

毛主席当时火了,直接吼道:“你俩真是糊涂到家了!中医是咱们的老传统,国宝级别的,怎么能说扔就扔!都给我下台,别干了!”

第二天,那份撤职的文件就被大家知道了,总算是让中医们心里的火消了下去。

后来,毛主席也找余云岫谈了话,他说:“老余啊,我明白你的想法,你的想法真的很棒。但现在来看,还是有些超前了,咱们还是先等等看吧。”

真遗憾,余云岫没能亲眼看到那一刻,他在1954年因为结肠癌离世了。他留下最后的愿望,希望把自己的身体捐给医学院,用作教学解剖。

【结语】

余云岫这辈子,说实话,挺让人琢磨不透的。他一边对中医各种看不惯,另一边又对西医挑三拣四,你说奇怪不奇怪,他怎么两边都不讨好呢?

《灵素新议》说话挺冲,说中医是害人的元凶。但到他自个儿开诊所时,却死活不用国外的西药,只认国产的,还一个劲儿地说咱们国内也有良药。

如果你站一边,另一边肯定会怼你。但如果你两边都不站,那就两面都得挨骂。鲁迅讲过,好像中国人擅长调和,可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咱们这讲究的是二元对立。

你对这事儿有啥想法或者建议吗?赶紧在评论区说说,咱们一起聊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