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毛远新调装甲师进京,连李德生都不知道,叶帅是怎么阻止的?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19 16:38:32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号,天还没亮,大概凌晨两点多,毛主席就在北京中南海的家里去世了,享年八十三岁。大家沉浸在悲痛里忙着办丧事,可毛远新却自己悄悄调了一个装甲师来北京,这事儿连管军事的李德生都不知道。还好叶帅发现得及时,给拦下了,不然还不知道会闹出啥乱子呢。

意大利法律界的大佬切萨雷·贝卡利亚讲过:“对犯罪的惩罚,来得越快越及时,那就越显得公道,也更有好处。”叶帅眼疾手快,立马拦下了毛远新的错事,这么做既给了他一个回头是岸的机会,也免得他再像五年前“九一三”那会儿一样,自己把自己逼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去。

在全国即将陷入内战危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保住了老百姓的安宁日子和幸福生活。虽然风波已经平息,但回头看看那段历史,还是有不少细节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和研究。

毛远新是革命英雄毛泽民前辈留下的独子,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关爱和培养下长大。按理说,他应该是个明辨是非的人,可他为啥偏偏要做出那种大逆不道的事,私自调动装甲师进北京呢?负责军队调动的李德生也是个经过多次考验的老革命,他怎么会被骗呢?

叶剑英大将军虽然顶着元帅的头衔,但那时候他其实已经在忙活着经济方面的事儿了。这么个管经济的大佬,咋就能一眼看出毛远新偷偷地把装甲师往北京调呢?这些问题和猜测啊,别急,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一一解开谜团······

【暴风雨来临的前夜】

毛主席的离世,对中国老百姓和咱们国家的政治格局以及历史进程来说,是个超级关键的转折点。他走后,那场轰轰烈烈搞了十年的特别政治活动,终于在大家的热切盼望中落下了帷幕。

他生前实施了将近五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他去世仅仅两年后,就在三中全会上被更为先进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全替换掉了。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以及整个中国历史来说,毛主席的离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毛主席走的那前后,具体是咋回事呢?您别急,听我慢慢给您说。一九七六年九月七日一大早,毛主席还在梦乡呢,突然就被不舒服给弄醒了。他赶紧叫护士,说喉咙里像有痰堵着,喘气都费劲。

三年前,也就是一九七三年开始,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变得特别差,大不如前了。他连自己走路都不行,耳朵也听不太清,说话也说不清楚。除了身边几个湖南来的老同事,别人根本听不懂他在说啥。所以每次开会,都得靠这些同事帮他传话。

毛主席的病,国内外好多大夫都瞧过了,但情况还是没啥起色。为了给他老人家治好病,咱们国内顶尖的医生那是肯定的,请都请来了。不光如此,连美国、西德、英国这些地方的医术高超的大夫,也都远道而来,专门到北京给毛主席看病。为了毛主席的身体,咱们真是想尽办法,连跟苏联关系都那么僵了,还厚着脸皮去求了援。

不过,经过国内外好多知名医生和专家的一次次治疗、商量,大家都觉得毛主席的病已经很重了,没法治好,只能靠着保健治疗让他多活些日子。国家和老百姓都离不开毛主席,所以周总理决定,就用保健治疗的方法来尽量延长毛主席的生命。

从那时候开始,毛主席身边就多了一个一直跟着的医疗小组。毛主席爱看书,也喜欢安静,身边老围着这么一大群人走来走去,肯定会打扰到他的兴致。再说了,要是这些人在关键时刻影响了他的重要军事和国家决策,那可怎么办才好?

为了让毛主席的身体能得到全天候的关照,装修队对毛主席的住处做了特别调整。他们把那间和毛主席卧室连着的客厅,装上了一扇既透明又能隔音的玻璃门给隔开了。在客厅里,医疗团队是每十二小时换一班人,而这其中,还有三个人是每六小时就进毛主席卧室里贴身照顾的。

1976年9月7号,大概快凌晨一点那会儿,毛主席突然间朝身边的工作人员大声喊救命。虽说大家平时都受过专业训练,也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一嗓子还是把大伙儿着实吓了一跳。打从1973年毛主席开始接受保健医疗照顾,他老人家一直都很坚强,从没像这样主动喊过救命。

现场的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拖延,立刻动手给毛主席揉胸、把痰吸出来,还赶紧接上氧气罩让他能顺畅呼吸。等毛主席的情况稍微好点了,工作人员就兵分两路,一路火速去叫在首都医院随时待命的医疗小组,另一路则去找叶剑英和华国锋两位同志,跟他们商量接下来的安排。

说到底,毛主席的安全问题可不是小事一桩,它关乎整个新中国的命运。经过医生们连夜的努力救治,到了九月八日早上,毛主席总算是安静地睡下了。但遗憾的是,他已经不能开口说话了,只能通过手势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一直到晚上十二点,这位伟大的领袖安静地离开了我们。

【警惕一瞥挽救国家】

毛主席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咱们这个大国,七亿多老百姓的日子还得照常过,那些关键的工厂、矿山,还有国家的重要部门也不能停下来。一九七一年,毛主席身体还不错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后面的事情,他安排华国锋同志在叶剑英同志的帮助下,来掌管大局。

从九月七号凌晨一接到消息,华国锋和叶剑英两位老同志就一直守在毛主席身旁,没离开过半步,直到毛主席离世,他们才接过了领导的重担。毛主席一走,他的葬礼就成了全国和党中央最重要的事儿,没有任何事情能比这更重要了。

华国锋接过了毛主席的重任,心里头可不敢有丝毫马虎。他立马就行动起来,给那些有威望的老臣子和毛主席的家里人打电话,商量怎么给毛主席办葬礼。没过多久,那些有经验的老领导和毛主席家的亲人,像江青、毛岸青这些,都赶到了灵堂。大家聚在一起,商量着得赶紧把毛主席的葬礼办得妥当些。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左右,该到的参会人员都差不多到齐了。华国锋主席正要拿起话筒开始讲话,这时候叶剑英老元帅把整个会场扫视了一圈,突然打断了他,问道:“毛远新同志还没到吗?有人看到他没?”

听了叶剑英元帅的话,大伙儿都瞅瞅周围,心里直犯嘀咕。毛远新同志,那可是毛主席的亲侄子,不光是党和国家的干部,还是毛主席身边的得力助手,理应时刻陪在毛主席身边。可怎么刚才在客房里还见着他呢,这一转眼,人就没了?

华国锋同志摇了摇头说:“估摸着是有别的急事走了,咱们先开始吧。”说完,大家伙儿就顺着华国锋主席的意思,暂时把毛远新的事放到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起毛主席的后事安排来。

【心思缜密预先察觉】

不过,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叶剑英同志心里清楚,好多大事能不能成,往往就卡在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上。他凭借着直觉,再加上以前对毛远新的了解,感觉这事儿肯定没那么简单。于是,他悄悄溜达到负责军事的李德生同志旁边,低声问:“毛远新有没有去找过你那边啊?”

李德生一脸困惑地望着叶剑英元帅,他摇了摇头,直接说:“没啊,又没到啥重要时候,他来找我干啥呢?”叶剑英元帅轻轻拍了拍李德生的肩头,告诉他:“你跟我出来一下,可能要有情况。”

两个人刚跨出门,就见一个年轻士兵上气不接下气地冲过来。士兵瞧见他们俩,就像沙漠里碰见了水,赶紧奔过来说:“出大事了!毛远新私自调动装甲师往北京赶呢。”李德生一听,脸色唰地白了,而叶剑英元帅则镇定自若,迅速安排部队调动,最后成功地把事情摆平了。

事后,叶剑英元帅说,他老早就瞅见毛远新和四人帮走得很近。毛远新既是毛主席的侄子,又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但毛主席去世那晚,他居然没在场。叶剑英就觉得不对劲,怀疑毛远新可能是要和四人帮联手搞事情。所以他特别小心,就是因为这份小心,最后才把危机给解了。

结束的话:说说你对毛远新偷偷调动装甲师到北京这事咋看?他是真的像说的那样,想保护北京安全,怕国丧时有人捣乱,还是有别的打算?如果你觉得他背后有别的意思,那你觉得他会站在哪一边,支持哪些政治人物?还有,负责盯着全国军队调动的李德生同志,这次是不是没做好自己的工作,算失职呢?叶帅发现毛远新的动作,马上阻止,这事儿你觉得咋样?从叶帅的举动里,你能看出他哪些革命的好品质?这些品质里,有哪些是咱们也能学学的?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咱们一起聊聊,一起长进。有啥不明白或者想问的,也欢迎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你。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