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城市“大洗牌”仍在继续,有城市位次上升,就有城市位次下降!
竞争最焦灼的,莫过于广州与重庆。
重庆经济规模自2022年之后,时隔两年再次反超广州,登上了中国经济第四城。
广州经济规模,则移位至全国第五。

来源:各地统计局
除了被重庆超越,广州,还被苏州紧追不舍。
我拉取了近5年广州与苏州两座城市的经济数据,做了纵向对比。
发现,2021年两者的经济规模差距最大,拉开了5513.67亿元的距离。
但是,到了2024年,两者的差距缩小到了4305.5亿元,为近5年来最小的差距。

为什么2024年苏州与广州的差距,罕见地大幅收窄?
主要原因,还是苏州的GDP增量太猛了。
2024年,苏州GDP较2023年大幅增加了1213.58亿元,而广州GDP较2023年只增加了308.94亿元。
苏州的GDP增量,是广州的3.92倍!
作为一座以工业立市的城市,工业一直都是苏州的产业支柱,比如全国著名的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苏州的CBD。
虽然是工业大城,但是苏州这座城市,又有着非常浓厚的千年历史文化沉淀。
比如著名的苏州园林、太湖、平江、山塘历史街区等,就给人一种十分宜居又轻松的生活体验。
一面现代工业(经济),一面文化历史(生活),这座“双面”城市,让我更加坚信,苏州的资产价值一定有足够扎实的基础承托。
今天,我们就从“城市财富”、“居民财富”、“楼市分化”,三大关键词解剖一下<苏州城>。
01
第一关键词,“城市财富”
衡量城市的富裕程度,有一个关键指标,那就是<城市资金总量>。
什么是<城市资金总量>?
简单点说,指在某一时间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吸收的本币和外币存款的总和。
这个指标很重要,因为它能够反映这座城市虹吸资金的能力。
2024年,在全国资金总量15强地级市里,苏州以54232.9亿元的规模位列首位,成为全国吸金能力最强的地级市。
54232.9亿元,是什么概念?
我们将第一名的苏州与第二名的佛山,对比一下,发现苏州比佛山高出了24315亿元。
54232.9-29917.9≈24315亿元
而此时,排在第五位的温州资金总量也才22718.5亿元。
换句话说,苏州的资金总量,比佛山、温州两座城市加起来的总和还要高。
苏州的城市财富,遥遥领先。

苏州的城市财富如此殷实,主要与苏州的产业有关。因为理论上,城市产业越强,吸金能力也就越强。
在归上工业产业方面,早在2022年,苏州千亿产业数量就高达11个,仅次于上海,排在全国第二。
在数量上,苏州超过了北京、深圳、广州等经济强市。
如果按照千亿产业总产值计算的话,2022年,苏州的千亿产业总产值已经高达34547亿元,超过了上海,全国第一。

来源:城市进化论
到了2024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登上了4.7万亿的台阶,比上年增长4.7%。
如果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话,这个增速更加明显,同比增速高达9.2%,特别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业等前沿产业增速明显加快。
l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产值14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9.2%。
l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7.9%。
而规上工业产业这么强,主要与苏州的百强企业有关。
2024年,苏州工业百强企业实现产值16247.9亿元,比上年增长8.4%,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竟然高达60.2%。
苏州工业如此强势,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2024年,苏州民营工业产值达到2316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工业活跃,意味着需求强烈,因为我们从苏州的进出口总额及增速,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2024年,苏州出口总额高达16368.81亿元,同比增速8.5%。

来源:苏州统计月报,2024年12月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抬杠,切,2024年出口强势,但是特朗普上台,要加关税啦,以后你出口还能这么倔强吗?
你还别说,肯定有影响,但是苏州也做好了B计划,因为我找到了苏州出口的主要市场数据,发现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
2024年,苏州对东盟、拉丁美洲、非洲的出口增速狂飙,增速分别达到18%、16.9%、15.7%。
而对欧盟、英国、日本的出口同比分别下降2.7%、7.2%、2.9%。
这几组数据,恰恰说明了苏州正在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工业产品输出。
这就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贸易冲突,做好了预防性准备。
苏州,比我们想得更加超前。

来源:苏州统计月报,2024年12月
好了,我们大概摸清楚了苏州这座城市的“家底”,那居民财富情况呢?
城市财富,不代表老百姓的财富啊。
那好,我们接着往下看。
02
第二关键词,“居民财富”
根据苏州的统计月报,2024年12月末,苏州住户本币存款余额高达21899.6亿元。

来源:苏州统计月报,2024年12月
这个数据,什么概念?
2018年12月末,苏州住户本币存款余额才9168.45亿元。
6年后的2024年,住户本币存款余额增长了12731亿元,累计增幅139%
存款的大幅增加,苏州老百姓越来越富裕,也意味着居民的购买力变得更强了。
如果说城市资金总量在增长,反映了苏州吸金能力增强,老百姓存款也在增加,则反映了这座城市在“藏富于民”。
那贷款余额,则反映这座城市的花钱意愿及能力。
——2018年12月末,住户本币贷款余额为9922.34亿元;
——2024年12月末,住户本币贷款余额为16706.47亿元;
6年时间,住户本币贷款余额只增加了68%,对比存款余额增速(139%)来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苏州老百姓贷款,还是偏保守。
这从存贷比的角度看,也可以看出,苏州住户的本币存贷比越来越高。
贷款速度,远跟不上存款速度!
——2018年12月末,苏州住户的本币存贷比约为0.924;
——2024年12月末,苏州住户的本币存贷比约为1.311。

来源:苏州统计月报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居民杠杆率,
——住户的贷款余额与全市GDP的比值。
从数据上看,我们发现苏州居民的债务压力相对较低,2024年的住户杠杆率也才62.51%
——2018年12月末,苏州住户的杠杆率约为53.35%;
——2024年12月末,苏州住户的杠杆率约为62.51%;
很多人会说,从2018年的53.35%上升到了2024年的62.51%,这说明杠杆率还是涨了啊。
是涨了,没错,但是62.51%这个数据,对比杭州、深圳等城市来说,实在是太低了。
早在2023年,杭州的住户杠杆率已经来到了129%,深圳的住户杠杆率,在2024年也有87%。
这样对比的话,苏州如此低的居民杠杆率,实在是让人感到“太舒服了”。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看苏州中长期贷款杠杆率的话,这一数据更低。
——2018年12月末,苏州住户的中长期贷款杠杆率约为46.28%;
——2024年12月末,苏州住户的中长期贷款杠杆率约为50.78%;
6年的时间,只上升了4.5个百分点。
这说明,苏州买房的月供压力,真的不算大。
苏州住户的债务结构整体比较合理,完全具有继续加杠杆的空间。

来源:苏州统计月报
但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苏州也与其他城市一样,并不是所有区域都可以选择。
我们用两个字总结苏州楼市,那就是“分化”。
为什么?我们继续往下看。
03
第三关键词,“楼市分化”
其实,现在大部分的城市,楼市已经进入到存量房时代。
说实在,二手房市场更能体现市场的“冷热”。
苏州二手房价格峰值出现在2019年2季度,均价约为2.6万每平方米。
然后一路跌跌撞撞,来到了2025年1季度的1.7万每平方米。
我的天,6年时间,跌幅将近1万元每平方米。

来源:好好选房
这个价格,已经磨去了2016年之后的所有涨幅,回到了2016年之前的水平。
经过了这几年的挤泡沫,苏州楼市二手房价格,我认为已经是存于相对底部的位置。
为什么说呢?
看成交量

来源:好好选房
2024年10月,二手房成交量5042套;2023年10月,二手房成交量3168套,同比上升了59%。
2024年11月,二手房成交量4760套;2023年10月,二手房成交量2852套,同比上升了70%。
2024年12月,二手房成交量4127套;2023年10月,二手房成交量2729套,同比上升了51%。
2024年整个四季度,苏州每个月的二手房成交量就像打鸡血一样,同比涨幅都超过50%,这在以前是十分罕见的。
换句话说,苏州二手房的需求,在去年926之后,被彻底激发出来了。
与二手房价格不同的是,新房的整体均价却在震荡上行。
也就是说,新房市场的价格虽然有波动,但是整体还是比较坚挺。

为什么苏州新房价格与二手房价格,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分化?
首先,新房的供求关系在转变。
2019年,苏州的供应量远超过成交量。
但是到了2021年之后,供求反转,成交量开始远超新增供应量。
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24年。

但是,让我更担心的是,苏州的未来新房供应量还会不断减少,苏州新房价格存在向上突破的动力。
为什么呢?
因为我看到苏州推出的土地越来越少,但是地块却越来越核心,地价也越来越高。
自2021年之后,苏州的宅地供应总建面,就开始疯狂踩刹车。
2020年,苏州宅地成交建面约1042万方,到了2024年,这一数值降到了415万方。
4年时间,宅地成交建面规模缩量高达60%。
但是,我们发现,楼面价却越来越高,成交楼面均价从2021年的8620元/㎡,一路上涨到2023年的12825元/㎡。

面粉价格上涨,意味着面包的价格也要上涨。
所以,我才敢说新房的价格有上涨的原始动力,因为地价已经摆在那,即使再跌,也不可能跌破房企的成本线。
苏州新房价格向上,二手房价格向下,这是已经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市场了。
“新房有价,二手房有量”,这是苏州楼市最直观的特征。
而在这不同的“量”与“价”之下,反映的是,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在满足苏州不同群体的需求。
新房,有改善群体在支撑价格;二手房,有刚需群体在追求量变。
这就是苏州楼市的“分化”。
04
最后简单说几句,
“向好”
我们都看到了,苏州的经济基本面非常扎实。
GDP增量超过广州,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二,都反映了苏州这座最强地级市的经济底色——“向好”。
也正如此,苏州城市资金总量一路上涨,不断虹吸资金流入,使苏州长期盘踞在全国地级市“财富榜首”。
与城市的财富一同增长的,还有苏州居民的财富,苏州更擅长“藏富于民”。
所以,我们看到苏州的住户存款余额,存贷比越来越高。
老百姓富裕了,也就有了更强的购买力,杠杆率一直都维持相对低位,债务压力很小。
文章至此,我们读懂了苏州,是一座“温柔”的城市。
房价温柔、杠杆温柔、生活温柔……
这也让我对苏州的资产保值增值,产生了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