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临终前忠告: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没听,酿成大祸

晨曦中的温暖如初 2025-04-17 15:00:07

【前言】

东吴的大将周瑜,在快不行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心里话:“那个人如果不解决掉,东吴可就危险了!”这句话听起来特别狠,感觉东吴的未来真的要悬了。

不过,孙权没把他的建议当回事,结果惹出了大乱子。那个周瑜提到的“此人”到底是谁呢?为啥他对东吴有这么大的危险?孙权没在意这事儿,后来又咋样了呢?

咱们来一起挖挖这段过往,找出周瑜临终时到底给孙权啥忠告,瞧瞧孙权是怎么一步一步把东吴带进大麻烦的?

【三国鼎立,英雄并起】

说到东汉末年那会儿,真的是个乱世,到处都在打仗,天下乱成一锅粥。曹操、孙权、刘备这三股大势力,都在中原这块地方抢地盘,打来打去,都想把自己的地盘扩大。孙权跟刘备吧,他们虽然表面上结盟了,但心里都清楚,对方的话可不能全信。

那时候,东吴的势力其实并不咋地,孙权的日子过得也挺难。好在有个忠心耿耿的周瑜给他出谋划策,有了周瑜的帮忙,孙权慢慢地把江东的局面给稳住了。后来,他们在赤壁跟曹操的大军干了一仗,还打赢了,这一仗下来,东吴的势力就更上一层楼了。

周瑜,那可是个真真正正的打仗高手。他老家在庐江郡舒县,家里头有头有脸,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他心里头早早就种下了干大事的种子。

年轻时,他碰到了年纪相仿的孙策,两人特别投缘,很快就成了铁哥们。孙策很看重他,向孙权推荐。就这样,周瑜得到了孙权的信任,当上了东吴的大都督,帮着孙权打败了许多对手,闯出了自己的名气。

周瑜心里头觉得,孙权这小子虽然年纪不大,但胆子大,做决定也果断。有了自己在旁边出谋划策,东吴肯定能在这乱世里头崭露头角,混成个大佬级别的势力。

因此,周瑜是一心一意地帮孙权干活,从没动过歪脑筋。不过,他对另一个合作伙伴刘备可不那么放心。这位蜀汉来的人,表面上看跟东吴挺和睦,但周瑜能看出他心里藏着大志向,野心不小。

他老跟孙权说,得提防着那家伙,那家伙心黑手辣,要是不早点防备,东吴迟早得遭殃,到时候可就悔之晚矣了。

【周瑜的警示】

赤壁大战赢了之后,东吴总算是能松口气了。可没想到,周瑜竟然被一支毒箭射中,眼看就要不行了。他快咽气的时候,跟孙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

但那时候,孙权压根没把周瑜最后的话当回事。他一门心思觉得,赤壁那场大战打赢了,就是东吴摆脱困境的最大法宝。

在他看来,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东吴的基础打牢,而不是急着去对付刘备。再说,周瑜和刘备实力差不多,自己要是轻举妄动,很可能也赢不了。

所以,孙权决定先跟刘备表面上保持友好,他心里盘算着,靠着东吴的好地方和富裕,慢慢削弱对方的实力。

这个选择吧,孙权可以说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以后的长远打算。可谁能想到,这个选择最后竟然会带来那么大的祸事。

【关羽的陷落】

经过一番波折,刘备最终得到了东吴的点头,拿下了荆州这块地方,并且让关羽去那儿守着。只要手里攥着荆州这个关键位置,刘备就能稳稳地把住长江流域,这样一来,东吴的动向也就得看他脸色行事了。

看到形势不妙,孙权打算在刘备还没回来的时候,让吕蒙偷袭关羽的老巢。吕蒙用心布局,靠出色的军事策略取得了胜利,把关羽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最后,关羽没招儿了,被孙权的手下给杀了。

刘备一听到这消息,立马火冒三丈。他大骂蜀汉的盟军不讲信用,下决心要给关羽报仇。说干就干,他立刻调动大军,打算全力攻打东吴。

诸葛亮连忙拦下,说这样做只会让两边的梁子结得更深,对蜀汉的底子是个大伤害。可刘备铁了心,非要给自家兄弟讨个说法。他觉得,现在的东吴就是蜀汉的头号对手,得彻底铲除才行。

【孙权的忧虑与陆逊的机智】

现在的孙权,心里头明白,当初没听周瑜那一句劝,后果可真是不小。他清楚得很,要是刘备真带着大军打过来,东吴怕是顶不了多久。赤壁那一仗,东吴损失太大了,现在兵力紧张得很,哪里经得起再折腾。

孙权急得团团转,到处找人帮忙,可愣是没人愿意伸出援手。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亲自带兵去打仗。跟刘备那一仗打得那叫一个激烈,孙权的军队被打得连连后退。还好有个陆逊,在这紧要关头被派上了用场,这才好不容易稳住了阵脚。

陆逊这人,军事头脑相当厉害。他瞅准了两边实力差得老远,就打算用个不一般的法子,那就是养精蓄锐,等着敌人自己累垮。

他带着东吴军队,采取了守势,不正面迎战,而是忙着囤粮草、练兵马。那时候,他又想了个法子,趁着夏天热得要命,故意把刘备的大军骗来安营扎寨。

果然没错,经过一连串长时间的打仗和走路,累得不行的蜀军很快就碰到了没水喝、没东西吃的难题。陆逊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就让东吴的军队放火烧,一眨眼的功夫,刘备的大本营就成了火海一片,蜀军损失惨重。

这场超级大战,直接让东吴的命运来了个大翻身。刘备,那个以前打仗跟玩似的无敌统帅,在这次惨败里丢了大部分兵力,最后只能慌慌张张地跑回白帝城。没多久,他就因为病得太重,去世了。

孙权这回算是放下心来了。他琢磨过来,要是当初听了周瑜的话,早点把刘备给解决了,说不定就不会搞到现在这个场面。可遗憾的是,时间一晃而过,现在想啥也没用了。

【蜀汉的灭亡】

孙权觉得,东吴好歹是挺过了最要命的一劫。但话说回来,这场仗打下来,东吴也是元气大伤,里面的问题和乱子更是多了去了。孙权心里明白,要是不赶紧收拾残局,重振旗鼓,东吴恐怕也撑不了多久了。

接着,孙权动手整顿国内事务,打算快点让东吴强大起来。同时呢,他也一直盯着蜀汉那边。毕竟,刘备的儿子刘禅刚坐上皇位,蜀汉里头也是乱糟糟的。

这种时候,东吴瞅准机会,又一次发兵去打蜀汉。这回,东吴的兵马赢了个痛快,把刘禅逼得没办法,只能举手投降,蜀汉就这么没了。

但是,孙权并没有觉得特别宽心。他心里明白,东吴的将来还是很悬。说到底,周瑜临终时说的那些话,一直在他脑袋里转悠呢。

这话一出,孙权铁了心要除掉蜀汉这个心头大患。不过,他心里也犯嘀咕,要是蜀汉没了,东吴岂不是要陷入更大的麻烦里。说到底,周瑜当年提的那个人,根本就不是刘备,而是蜀汉的老狐狸诸葛亮。

【诸葛亮的预言】

诸葛亮是蜀汉的顶梁柱,他的智谋和打仗的策略,跟周瑜比起来,那也是毫不逊色。蜀汉里头乱成一团的时候,他机灵地把刘禅给扶上了位,这样一来,他自己的位子坐得更稳了,蜀汉的江山也保住了。

就在这时,诸葛亮突然走了,跟大家想的一样。有人讲,他其实早就料到蜀汉最后会完蛋,所以才挑这个时候走,免得亲眼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国家垮掉。

快不行的时候,诸葛亮跟手下的人交代了一些事情,他说:“这些话,肯定让孙权心里更加七上八下了。”

蜀汉一完蛋,没过多久,东吴那边就自己先乱了套,闹起了权力大战。有些对孙权心怀不满的家伙,偷偷摸摸地跟曹魏勾结上了,打算一块儿把孙权的位子给掀了。

这次事情一出,孙权才恍然大悟,自己以前没听周瑜的话,真是给东吴惹了个大麻烦,没法补救了。要是不赶紧想办法,东吴说不定就得完蛋。

他又让陆逊带兵去打仗,在一连串狠拼的内斗后,总算是把那些想造反的家伙的计划给彻底搞砸了。不过呢,这场大战也让东吴的兵马和钱财大大受损。

朝廷里头外头,到处都是危险。这一连串的麻烦,说到底都是孙权当年那个错误的选择闹的。他现在心里头别提多后悔了,但说啥也晚了。

【最终结局】

孙权掌权那会儿,东吴硬是挺了几十年。不过,里里外外的麻烦就没断过,朝廷里头也越来越贪。这么一来二去,东吴终究没能扛住曹魏的打击,最后就灭亡了。

孙权快不行的时候,又想起了周瑜以前说过的话。他感慨地说:“

哎,没办法了,啥都来不及了。东吴的完蛋,铁定是《三国演义》里头一个惨兮兮的结尾。周瑜这位大英雄的死,也就只能留给后人去叹息一番,当个短小的故事听听。

孙权这位本该有机会一统天下的豪杰,为啥最后却走向了衰败和灭亡?是因为命运不可抗拒吗?还是说,是人的本性在作怪?又或者是每个英雄都难以避免的问题?这些事儿,真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

可能,历史里头总是藏着好多遗憾和让人感叹的事儿。但这些遗憾吧,也催生了好多的聪明办法和人生道理。咱们得学学以前的人吃过的亏、上过的当,在追梦的路上,得小心点儿走,别辜负了这时代对咱们的期望。

【结语】

在三国那会儿,真是个英雄满天飞的时代。可你知道吗,就在那些决定生死存亡的大关头,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选择,就能让历史的走向拐个大弯。

孙权那时候做的决定,虽然是为了眼前的那点好处,但最后却导致了东吴的覆灭。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叹息,它就像历史给我们敲的一记重锤,提醒我们别犯同样的错。

我们得从这里面学到点东西,在追梦的路上,得小心走稳每一步,别辜负了这个时代的期待。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