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对话五菱高层,拨开流量迷雾,让技术回归于民!

二师兄玩车 2025-04-26 22:05:31

在汽车行业里,智能新能源技术已然成为“新质生产力”。

当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被提出来的时候,是希望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程度的解放与促进,从而推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但在这个流量狂欢的时代,新质生产力在汽车行业里,似乎变成了车企对自家技术的炫耀。

当技术无法转化成为能够被大多数人拥有、被大多数人使用的生产力时,它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这是我们的思考,也是五菱的思考。

第二十一届上海车展,五菱做了一件事:拨开流量迷雾,让技术回归于民。

在车展现场,五菱在在官宣星光2025款新车的同时,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架构高级技术官林智桂、上汽通用五菱产品营销中心五菱市场总监思行也专门预留了时间,向我们解读了五菱的技术内核。

01、五菱的技术可能比想象更前沿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五菱是什么样的?

相信不管是车迷也好、消费者也罢,大家心中的五菱总是与性价比挂钩。

从五菱之光到五菱宏光,从五菱宏光MINIEV再到五菱缤果……

这些应用在入门级市场的车型,够便宜、够好用。但无论如何来看,五菱似乎都不算是一家把技术做到极致的车企。

但你有没有想过,不刻意炫耀技术优势,却能带来“好车不贵”、“好用顺心”这些体验的五菱,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答案还是技术。

两年前,五菱就启动了“一二五工程”。

“一个实验室(国家级高水平新能源实验室),两个百万(纯电混动车双百万规模),五个百亿(能源系统、电子电控、智慧电驱、智能移动机器人、商业创新五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的新能源发展工程,确立了五菱整个体系的技术发展模式。

付出了庞大体系力建设成本之后,五菱也实现了“天舆架构”、“灵犀智能”、“神炼电池”所组成的“天灵神”技术体系创新。

无论是从技术规模的投入来说,还是从技术体系的完善程度来看,五菱所掌握的技术实力,都堪称王炸。

但是为人民造了二十多年车的五菱,并不希望把技术变成自己掌握流量的工具。

与其把行业前沿技术打造成价格金字塔尖的稀缺品,不如以技术普惠助力千万奋斗者和千万家庭,让技术向上的红利真正触达民生的神经末梢。

所以在车展现场,上汽通用五菱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韩德鸿在接受采访时也坚定地表示,五菱将以用户需求和场景为导向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探索让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技术,让更多人体验到科技升级带来的出行品质升级。

02、怎样的技术才是有意义的?

当我在问及“五菱会如何通过高价值技术来实现技术叙事,并且如何提升品牌价值”这个问题时,五菱技术中心智能架构高级技术官林智桂表示:五菱的技术创新逻辑,是首先从用户需求出发。

车展首日,五菱品牌非常务实。

就拿智能驾驶辅助技术来说,五菱在上海车展之前的技术进化日中,已经发布了4个版本的灵眸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并且最高版本涵盖了激光雷达等技术。

但是在五菱星光2025款这一新品上,五菱最先考虑的,是把核心体验做好。

林智桂的原话是:“最核心的是要把体验做好,做100分智能驾驶辅助、做满分体验。”而在把体验做好之后,五菱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通过规模化把成本打下来,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优势的技术。

事实上,在2025年,五菱新能源的销量规模达到了80万台,排名全球前三。

这样的规模化优势,是五菱实现科技普惠的底气。

诸如五菱宏光增程版成为全球首款六万级增程后驱MPV、星光 EV 2025款带来更好用的灵眸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这些案例不仅展现出了五菱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先进性,更让我们看到五菱正在通过务实的方式,把能源技术、驱动技术、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和智能座舱的技术带给用户。

在让用户享受到新技术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五菱仍然在做好基础题,为“高阶技术的附加题”保驾护航。

在访谈现场,思行也向我们分享了星光2025款的设计理念。那就是在成为五菱首款搭载灵眸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之前,星光2025款仍然是一台扎实的五菱家轿。

“像1500兆帕的超高强钢,包括6气囊,这些都是被动安全,我们都做得不错”,这样的自信,源自于五菱技研大方向的正确性。

只有先做好扎实的产品品质,再去谈技术增益。

所以在整场会谈的字里行间,我所感知到最为明显的一个亮点,就是五菱没有把技术当成噱头。

在造好一台车的基础上,五菱把智能科技与车辆基础产品之间的关系比作是“0”和“1”的关系。

如果一辆车徒有智能科技没有扎实的基础产品力,那就“有0无1”,一切都等于零;

如果只有扎实产品力,却不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来升级智能科技的话,那就是“有1无0”,很难十全十美。唯有“1”和“0”完成正确的组合,造车才有意义,才会是十全十美。

03、科技普惠与成本控制如何平衡?

汽车制造行业,其实是一个矛盾综合体。

顶尖的技术,意味着高昂的成本;高性价比的产品,意味着技术不会顶尖。

透过本届上海车展看五菱,我发现五菱面对着一个困境,那就是“消费者既要又要还要”,车企如何“既给又给还给”?

技术与成本的平衡,也是五菱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被问到“五菱如何看待长城表示自己打死不做增程”这个观点时,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博士认为“技术没有错,各品牌都有自己适合的选择,我相信大家的选择都会结合自身的特点,一切围绕用户需求,用户需求都会有对应的技术,技术存在就是合理的。”

这也很符合我的观察,五菱对各种技术路线,向来都秉承着颇为开放的态度。

譬如五菱宏光和五菱星光等车型家族中,涵盖了纯电、插混、增程三大技术路径。

这样的技术规划,也是五菱在充分洞察市场需求后的结果。

就拿五菱宏光增程版来说,五菱考量到了商用MPV消费者对装载能力、能耗经济性、续航补能便利性的需求,所以才在灵犀混动的技术底座之上,开发出了灵犀增程动力系统。

而且为了让好用省钱的增程动力进一步触达民生末梢,五菱还为宏光增程版选用8.5度电池,大幅压缩成本。

不过在压缩成本的过程中,五菱并没有舍弃对电池技术含量的追求。

飞流超智能温控系统、MUST电池结构、问鼎超耐用电芯技术,这一商乘同源的技术体系,确保了宏光增程版的核心品质。

而在被问到“五菱星光2025款为何还在使用2C快充技术”时,邵杰也直言不讳:“五菱选择技术路线有一个比较务实的想法,我们希望绝大用户能享受到,主打真快充、家门口就能充的体验。包括现在一些比亚迪兆瓦闪充,可能广西还没有,不是我家门口能享受到的东西。”

至此,大家不难看出,五菱最强的本领,在于三个维度的统一,即:“技术实力足够强大”、“成本控制更为适中”、“技术路线更贴近实际”。

做到这3点,我认为五菱对得起“为人民造车”的千金之重。

结束语

在新能源时代,五菱所讲述的故事或许并不是爽文,它没有让我们看到“这也领先于海外、那也领先于海外”的顶尖技术性优势。

但不得不说,五菱是最踏实的车企之一,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持续投入,五菱可以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惠及民生末梢、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能,从而真正让技术赋能产品!

0 阅读:33

二师兄玩车

简介:以自媒体之名,助力汽车融入亿万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