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就业形势令人揪心,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222万,较去年增长43万人。在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学历的变现面临着极强的不确定性,大学生的求职路也注定伴随着更多挑战。
可就在这个大家对“大学生求职难”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央企中核集团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行为,在公众号上发文炫耀自己的校招成果——我们收到1196273份简历,还配上了一个高兴到眼睛冒星星的小表情。
简历本该是求职者和企业对接的第一份交接文件,对于大学生来说,每一份简历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可如今,中核集团不仅在社交媒体上炫耀收到的简历数量,还用轻松愉悦的语气描述七百比一的竞争比例,俨然把简历的数量当成了企业宣传的噱头,这种缺乏同理心的表现,激起了大学生的强烈不满。

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是求职者的热门选择。它们不仅代表着稳定的职业发展,还提供了一系列令人羡慕的福利待遇。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一)稳定的职业发展
国企通常拥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明确的晋升通道。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无论是技术岗位还是管理岗位,央企都能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稳定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一些新兴行业和中小企业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央企的岗位成为了求职者的“避风港”。
(二)优厚的福利待遇
国企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且福利齐全。除了基本的五险一金外,还可能包括带薪年假、节日福利、健康体检等。这些福利不仅能够保障员工的生活质量,还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此外,国企的员工在社会上也往往享有较高的认可度,这种社会地位的认可也是求职者所看重的。
(三)社会认可度高
在很多求职者眼中,进入国企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社会认可。国企的“金字招牌”往往代表着稳定、可靠和有保障,这对于求职者的个人发展和家庭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央企的工作被视为“铁饭碗”,这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求职者的决策。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许多求职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无奈。以下是一些具体表现:
(一)简历“内卷化”
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许多人在简历上“大做文章”。从精心设计的格式到突出的技能和经历,大家都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招聘官的注意。然而,当简历数量达到119万份时,这种努力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许多求职者甚至开始在简历中夸大自己的经历和能力,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招聘的公平性,也增加了求职者的心理负担。
(二)求职压力增大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许多求职者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能力提升。他们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满足央企的高要求,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这种焦虑情绪不仅影响了求职者的心理健康,也让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感到疲惫不堪。尤其是在一些求职者经历了多次失败后,这种焦虑感会进一步加剧。
(三)就业选择的局限性
尽管央企的岗位非常吸引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工作环境。然而,由于竞争压力,许多求职者不得不放弃其他可能更适合自己的机会,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央企的求职上。这种局限性不仅限制了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也让他们在面对失败时更加难以接受。

国企录用8000人却收到119万份简历的现象,反映出当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于求职者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宽求职渠道,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对于央企来说,也需要在招聘过程中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同时为就业市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能保证119w份简历每份阅览时间超过1秒吗,大抵是按条件筛筛筛吧剩个几千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