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刚刚结束的海峡雷霆2025演习中,6万吨级别的滑跃航母与其他兵种进行了联合演练,当年花旗国议长曾经利用某岛高山遮挡,形成了巨大雷达盲区,从空中钻入进行了窜访,而这次属于围岛演习,以滑跃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打击群,可以前出,通过大型舰载相控阵雷达,直升预警机对这些区域实施连续的监视。

能够携带固定翼的预警机的福建舰还在测试阶段,暂时还看不到这种场景出现,但这天也会很快到来,毕竟从2024年5开始进行了7次高强度的海上测试,
一个常规大型航母打击群,通常由常规航空母舰及其搭载的舰载战斗机,电子战,预警反潜机、水面驱护战舰和水下潜艇组成。可以实施3000海里内海上区域封锁拦截作战。其搭载的舰载机是执行对陆攻击和局部空域控制的主要力量。

航母战斗群可以在开阔海域灵活机动,选择最佳位置进行打击或防御。舰载机在敌方防空火力覆盖范围外发射巡航导弹,或在敌方雷达探测距离之外起飞舰载机实施攻击。
全机种,全甲板进攻:福建舰实现了大甲板,电磁弹射,终于实现了全甲板攻击作战模式。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航母的飞行甲板空间,高效能弹射重型舰载机,预警机,电子干扰机等机型,形成完整对海,陆,空的打击力量,
能够集中火力对敌方目标实施快速、密集的打击,提高了打击效率,还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压倒性的战场优势。在全甲板攻击战斗中,航母战斗群内的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战斗机协同作战,能够迅速锁定并摧毁敌方防空系统和指挥中心。在电磁弹射器支持下单日舰载机出动150余架次。作为航母最多的花旗国海军实验也表明,常规动力航母在严密编队保护下几乎无法被击沉。

首日打击:50余固定翼舰载机中的歼15T可以投射200枚精确制导武器对1000公里外目标实施攻击,瘫痪敌方50%关键基础设施。如果携带对地攻击巡航导弹,攻击范围完全可以拓展到2000公里(会降低火力密度)。
在大规模对地打击模式中,舰载机战斗机和电子战飞机首先夺取战区制空权和制电磁权,随后对敌方机场、防空阵地、指挥中心等高价值目标进行空中突袭,为后续登陆或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持续压制:通过“脉冲式”出击(每波20架次,间隔2小时),在72小时高强度火力的打击下,配合舰载远程巡航弹道形成多重打击模式。舰载机在发射远程武器后高速转移至新作战区域,通过频繁机动消耗敌方侦察资源并扩大其搜索范围。
航母打击群对陆目标识别和定位主要通过舰载预警机、雷达、电子侦察设备,以及卫星图像、侦察情报等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再通过数据链传输到末端打击系统。
海上拦截封锁:常规大型航母打击群封锁以切断敌方的海空交通线为目标,彻底切断敌方的海空补给,二战时期花旗国海军航母编队,就利用航母编队的快速机动能力,实施对日军岛屿打击与封锁,在对方力量削弱后,然后由陆战队实施跳岛攻击方式,
由于航母编队具备快速机动能力,能够保持长时间以20节航速大范围海上机动,一个昼夜可以进行800公里的机动、基地,机场进行突袭,拦截对方空中运输机。
配合空军实施空袭:航母打击群可以与空军协同作战,实施战略和战术空袭,摧毁敌方的空军力量、防空设施、弹道导弹发射架、通信网和供电系统等关键目标。
电子战和侦察压制:航母打击群还可以开展电子战,实施电子侦察和压制,干扰敌方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削弱敌方的作战能力。
海上战斗阶段:
第一阶段:消灭敌方近海防御力量(如反舰导弹阵地、潜艇基地),确保封锁线稳固。
第二阶段:战略突袭关键目标,包括指挥中心、能源设施、军工企业等,直接破坏敌方经济和军事动员能力。
第三阶段:支援地面部队登陆或实施空中遮断,巩固封锁效果。

后勤保障:航母打击群的后勤保障以岸基保障为基础,同时加强海上机动保障能力。例如,建立“两级编队”模式,包括大中型综合补给船、油水船等组成的“一级保障编队”,以及小型勤务船只和轻型战斗舰艇组成的“二级保障编队”,以满足不同海域的保障需求。
总结
通过以上方式,常规大型航母打击群能够在海上拦截封锁的同时,有效地对敌方的经济和装备来源进行陆地打击,达到削弱敌方整体作战能力的目的。长期海上封锁通过切断能源、物资进口对敌方经济施压,同时配合舆论战(如公布封锁合法性)加剧内部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