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士兵突击》里那辆跑运输的“骊山客车”,看着挺亲切的,可谁能想到,这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牌子,现在竟然快被人忘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要说这骊山客车,那可是个老资格。
1929年,人家就扎根西安了,那时候叫陕西汽车修理厂,后来成了十七路军的汽车修理厂,妥妥的军工血统。
新中国成立前,那可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机器修造厂。
到了1978年,国家开始搞改革开放,骊山客车也瞅准了机会,开始造起了民用客车,像啥城市客车、公路客车、教练车,都安排上了。
那时候,一年能造800辆,也算小有名气了。
话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真是骊山客车的黄金时期。
那时候,铁路还没现在这么发达,公路客运火得不行。
骊山客车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各种车型卖得都挺好,在西北地区那叫一个响当当。
九十年代初,一年销售收入就有近3000万元,还出口创汇呢!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西安另一家客车企业——西沃客车。
1993年,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西飞)和沃尔沃一合计,成立了西沃客车。
这西沃客车走的可是高端路线,像沃尔沃B10这种豪华大巴,一辆能卖到170多万,那可是当时国内豪华客车市场的领头羊。
骊山客车主攻部队和城市公交,西沃客车则瞄准高端长途客运,两家企业可以说是优势互补,把西安的客车制造业推向了巅峰。
好景不长。
进入21世纪,客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宇通、金龙这些大佬,凭借着规模和技术优势,开始挤压地方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更要命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来了。
宇通、比亚迪这些企业,早早就开始布局电动客车,抢占市场先机。
骊山客车呢?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慢了一拍,结果就是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2001年,骊山客车被划到了中化集团旗下的中车汽修集团,成了央企的一员。
按理说,有了央企的背景,应该能发展得更好才对。
可事实上呢?
骊山客车并没有因此摆脱困境。
这又是为啥呢?
这里面就不得不说一下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了。
就拿郑州来说,郑州市政府对宇通客车那可是相当给力,又是资金补贴,又是政策倾斜,硬是把宇通给扶持成了全球第一大客车企业。
反观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对骊山和西沃的扶持力度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也接手了骊山客车,但也没能改变其命运。
中国化工集团在战略决策、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骊山客车错失了发展机遇。
更让人唏嘘的是,2024年,骊山汽车竟然要转让100%的股权,而且只标价1元!
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再看看西沃客车,虽然最终成为了比亚迪的一个生产基地,也算是有了一个归宿。
可和500公里外的宇通客车相比,西安的客车制造业真是让人感到惋惜。
西沃客车在早期也是有一定优势的,比如1995年的时候,西沃引进沃尔沃客车底盘及整车技术,推出了高档豪华客车,在市场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于没有持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最终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都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骊山客车的没落,也给咱们敲响了警钟: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创新、积极转型,并且要争取更有力的外部支持。
不然,就算曾经再辉煌,也难免被时代所淘汰。
这往事就随风去吧,莫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