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鲁智深、林冲算是最特殊的三位好汉,倒不是说他们的实力最强,而是施耐庵确实是在他们身上花费了最多的笔墨,同时三人最终的归宿也出奇的一致,都是魂归六合寺。
不过他们三人留在六合寺的理由却又不太一样,其中鲁智深本就是佛门中人,他会选择听信师父的说法,“听潮圆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武松作为鲁智深的小弟,在断了一臂之后对俗世了无牵挂,他要断了尘缘,也实属正常。
(武松、林冲剧照)
唯有林冲不同,他的隐退略有几分突兀。
但正是林冲在征方腊后的急流勇退,让武松看透了宋江的为人。
一、林冲隐退
原著第一百一十八回,昱岭关一战,林冲与呼延灼率军攻城,还一路追杀方腊的残军。
林冲还联手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将一同围杀了方腊阵营的大将“兵部尚书”王寅。
此时的林冲依旧是那个无所不能的虎将,不说无人能敌,至少丝毫没有显露病态。
然而短短一回之后,方腊被擒之后,宋江正要率领兄弟们归朝接受封赏,此时林冲却十分蹊跷的“患上风瘫”。
书中甚至都没说前因后果,只留下一句:“宋江等随即收拾军马回京。比及起程,不想林冲染患风病瘫了,杨雄发背疮而死,时迁又感搅肠沙而死。宋江见了,感伤不已。”
(林冲剧照)
杨雄得了背疮死了,时迁得了绞肠痧死了,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没任何变数,毕竟人都凉了,而林冲不同,他是毫无征兆的瘫了,这事儿是可以装的。
倒也不难猜测林冲的动机,毕竟当初他与那高俅是死对头,若归了朝,他又该如何接受与这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人?所以他会选择在此时退隐,也实属正常。
至于后来林冲真的死在六合寺,那又是后话了。
总之,他退隐的决定,似乎也影响了武松的决定。
二、兄弟分别
尽管武松在大聚义时一度反对宋江接受招安的决定,但多数人可能忘了,其实武松才是第一个提出要接受招安的人。
当初他与宋江分别的时候,就说过这么一句:“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倘或有些决撒了,须连累了哥哥。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累及了花荣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你看,那菊花大会上的闹事之举,倒像是与宋江唱双簧了,毕竟后来他也依旧是宋江身边的得力干将。
可在林冲选择退隐之后,武松也选择立刻退隐,这又该如何解释?
你且看武松与宋江道别时的那番对话,代入武松的角色,其实你是可以明显的感受得到他对宋江有失望的情绪的。
(豹子头剧照)
书中只道:“当下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曾经的宋江是如何巴结武松的?
那句经典的“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正是宋江第一次见武松时,书中提到的旁白,哪怕宋江自己都没多少银两,他也要接济武松十两银子,可见他有多欣赏这壮汉。
可此时武松断了一臂之后,表现得心灰意冷,正常人作为兄弟,好歹要安慰那么几句,可武松说了这么一长串之后,宋江就说了句“任从你心”。
这就好比那些备胎给女神、男神发了一堆真情告白,对方却冷漠的回了你一个“哦”一样,多伤人心呐。
当然,你可能要说了,光是这样就说宋江势利眼,未免有些不妥。
其实你结合宋江劝说鲁智深的那番说辞,就知道他有多虚伪了。
见过武松之后,宋江又去见了鲁智深,只是他劝说鲁智深的时候,可全然不像对待武松那般冷淡。
(宋江、鲁智深剧照)
鲁智深说自己要留在六合寺,宋江便说了这么一句:“那和尚眼见得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今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这时候宋江为何不说“任从你心”了?
道理很简单,武松断了一臂,成了废人,鲁智深却还是个四肢健全的猛将,他如何愿意放过。
不过还是回到林冲身上来,宋江对林冲的态度,才真叫绝情。
三、宋江的为人
宋江对待林冲甚至都没有对待武松那般做些表面功夫,他是见都没见。
而他归朝的时候,是如何上报兄弟们的状况的?
提到林冲的时候,只有一句:“于路病故正偏将佐一十员:正将五员:林冲、杨志、张横、穆弘、杨雄。”
可问题在于林冲已经死了吗?
书中明明写得很清楚:“林冲风瘫,又不能痊,就留在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视,后半载而亡。”
且不说林冲是不是因风瘫而亡,至少宋江归朝的时候,人家还活得好好的,怎么就说人家死了?
原来对于宋江而言,既然林冲瘫了,那也与死了无异,他甚都懒得去交代每一个兄弟具体的情况了。
(武松、宋江剧照)
这些事儿传到武松耳朵里,他怎能不心寒?
其实说来也是,宋江这人为了自己的“忠义之名”,甚至亲手毒杀了自己的忠犬李逵,他本就虚伪至极。
武松此时将他看透,也不算晚,他最终能在六合寺活到八十,也算是不错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