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父亲摔伤,我过小姨猪肉摊,她转脸忽视,次日门上挂了个猪蹄

庆庆说情感 2025-03-13 06:09:12

文/舒云随笔 素材/陈文杰

(声明:为方便大家阅读,全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作者身边的故事,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是陈文杰,今年35岁,在省城的一家银行上班,今年二月份二胎出生,成功晋升为二胎老爸,有儿有女,人生已经圆满。

如今我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可每每回想起年少时期艰苦的岁月,总会难免感慨,好在困难再多,亲戚邻里们都能互帮互助,所以即使再艰难,苦日子总会熬过去的。

其中我最感激的就是小姨,小姨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她只是个粗人,不会那么细腻的感情,可就是她一次次慷慨帮助,我们家才能度过艰难的时刻。

我母亲和小姨是同母异父的姐妹,外婆早年丧偶,当时已经有了我母亲,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没有办法,外婆只得带着当时我母亲改嫁他乡,我母亲当时3岁。

外婆改嫁的这个男人,是通过媒人介绍的,也是丧偶多年了,也没有续弦,没想到他和我外婆相亲时,还没等媒人牵线,他就看对眼了,很快这门两个家庭重组的亲事就定了下来。

外公在我出生前就过世了,我并没有和他见过面,可是母亲每次谈起他来,总是红了眼眶。

母亲说虽然和外公没有血缘关系,可外公事事都想着她,外公是村上有名的屠户,人身高一米七几,长得很魁梧,脾气也火爆,外人单看他的外表就已经很吓人了,可对外公却是对我母亲很温柔,事事迁就她,让她感受到了父爱。

外婆改嫁后的第二年,就有了小姨,外婆不识数,只能在家打理田地活,外公每天凌晨天还没亮,就得出门去屠宰生猪,家里大人基本都没空,只能由我母亲看着小姨了。

母亲回忆那段儿时的时光,她其实还是算很幸福的了,屠户家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可一日三餐都不少荤菜,也已经是很难得了。

外公白天没有卖完的肥肉和猪下水,他总会在傍晚带回来,给家里加菜,所以小姨小时候就是胖胖的,一身子力气,外婆总是打趣她,说这孩子,以后就接她爸的工作了。

没成想,外婆的话却成了真,外婆生完小姨后,也接连怀了两次孕,可都接连保不住,外婆心里也很自责,她本想给外公生个儿子,可外公对于这件事却是看得很开,并没有过多放在心上。

后来我母亲出嫁后,小姨就选择留在家里,她初中毕业后就帮着外公打下手,再后来,外公也干不动了,他不愿意自己的这手艺失传了,就全部交给了小姨。

那个时候女屠户可是新鲜事,小姨打小就像个假小子,加上一身子力气,干这一行丝毫不输男人。

小姨干活果断干练,从不缺斤短两,为人又豪爽,十里八乡来找她帮屠宰的农户是越来越多,小姨的生意越来越好,那个时候,小姨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卖猪肉。

我三岁那年,外公外婆相继离世,小姨也找到了婆家,母亲说,小姨父的兄弟多,而且他是家中老大,也是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全都依赖小姨一家。

有时候小姨一天下来,卖一头猪得的钱都还没有揣进口袋,就被她婆婆找来要去了,小姨来到家里找我母亲哭诉,我母亲虽然很气愤,可这比较是小姨家的私事,她也不好管太多。

98年的时候,镇上也开始了改革,慢慢规划了菜市场和集市,小姨生意头脑很好,她马上意识到了商机。

于是将所有积蓄拿出来,想盘下一个卖猪肉的档口,当时还特意找了我母亲,我母亲为了帮助她,还将家里的好几袋稻谷给卖了,给她凑了三百块钱,正好够盘下档口。

我父亲当时还有些不乐意,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那个时候一天收入也才不到15块钱,母亲没有工作,在家顾着那两亩廋田,稻谷原本原本就是家中最值钱的东西了,母亲不但把积蓄拿出来帮助小姨,还变卖了稻谷,这让他有些怨言。

父亲抽着旱烟,嘴里嘟囔道:“唉,这我们什么条件,就这点家当,全部拿去帮别人了,可是一点都不觉得疼啊!”

母亲心里也明白,我父亲这是在发牢骚,可是自己的妹妹,也不能不帮忙不是,于是笑着对我父亲说:“我说老陈,你咋这么小气呢,她小姨什么时候来家里,不给带个好几斤肉,借你点钱,就这么大意见。”

或许是“吃人嘴短”,父亲听完母亲的话,也没再多说什么。

小姨自从有了猪肉摊位后,不知道是因为太忙,还是其他原因,她很少来我们家里了。

有时候我和妹妹想吃肉了,就会缠着母亲,说:“妈,你就去找小姨呗,小姨好久都没来我们家里了,她每次来都会带肉来,我们都好久没吃猪肉了。”

我们家条件不好,我上小学了,妹妹也准备到了入学的年纪,一个学期光学费就得好几百呢,压力全部在父亲一个劳动力上,母亲是个勤俭持家的人,她自己腌制了不少咸菜和萝卜干,夏天的时候,我们就着咸菜喝粥。

荤菜可能就是家里两只老母鸡下的鸡蛋了,每隔两天,母亲就会给我们蒸两个鸡蛋,让我们不至于营养跟不上。

可这咸菜喝粥的日子久了,我们兄妹俩也受不了,就特别期盼小姨能够来我们家,可一直盼到了年底,小姨才终于上门,她提着几斤猪肉,还给了我和妹妹压岁钱,一人10块钱,在当时来说不少了。

后面才知道,那天小姨是来还钱的,她只坐了不到半个小时,就离开了,父亲晚上回来得知小姨来过,嘴里念叨着:“这有钱了,在我们这穷人家多做一会儿都不行咯。”

第二年春天,母亲在一次赶集的时候,也是听到以前娘家的一个邻居提起,才知道小姨在镇上买了一块地,准备建新房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母亲随口提了一句,说:“你们小姨可有出息了,准备在镇上建新房了呢!”

父亲听到后,愣了一下,问道:“哟,这是真的不,我这正好没有活干了这段,看我过去给她帮忙算了。”

母亲给我和妹妹一人打了勺子蛋羹,笑着说:“得了吧,你去干,这工钱咋算啊,你也不好意思要钱啊,帮自家妹妹。”

父亲大口扒拉了两口饭,大手抹了一把嘴巴,摆摆手,说道:“这好办啊,该给多少就给多少不就成了,我这也是付出劳动的,凭啥不要钱,你抽空去跟他姨说说,这老大开学了还得交学费呢,老二也要买新书包了。”

妹妹在一旁听到要买新书包给她,她兴奋得不行,直喊道:“我要新书包,我那书包都是哥哥用过的,班上同学都取笑我,说我的书包是男式的。”

母亲看了一眼我和妹妹,点点头,轻叹一声,说道:“好,好,都给你们买,我明天就去问一下你们小姨,好吧。”

父亲听到后,也是点点头,原以为都是自家人,找个活干,还是很容易的。

第二天,母亲一早就去找小姨了,平时她很少去镇上,赶集买日用品一般就在村附近的集市。

母亲转了两趟公交车,等她到镇上后,又问了好几个人,这才找到了小姨摊位所在的集市,与其说是集市,不如说是市场,镇上规划的就是好。

市场里热闹不已,看得我母亲都有些眼花缭乱,她只见稍往里面一点的猪肉摊,那生意是异常火爆,摊位前集满了人,我母亲听声音,摊主就是我小姨。

母亲见到这情景,她也不敢去打扰,只得呆呆站在一旁,大约等了半个小时,买肉的人这才差不多散去了 。

小姨拿出一个朔料筐子,里面装的都是钱,她低头数钱,边说道:“老张,明天你早点再收一头,看着情形,得一天卖两头猪才行,最近天气还是有些冷,人们喜欢吃猪肉多些。”

母亲走了过去,小姨头都没抬,她只听见脚步声,就打发说道:“劳驾,今天猪肉卖完了,明天赶早一点吧。”

小姨父这会才认出来,来人是我母亲,忙推了一把小姨,笑着说道:“姐,你…,这咋来了。”

小姨这也才反应过来,忙收好筐子,有些尴尬地说:“姐,你这是来逛市场啊,这你来的真不是时候,这猪肉正好全部卖完了。”

我母亲摆摆手,轻声说道:“小妹,我不是来逛市场的,是有事情找你。”

小姨看了一眼小姨父,这才慢慢走出摊位,我母亲将小姨拉到一旁,跟她说了来着的目的。

小姨面露难色,回头看了看小姨夫,好几秒钟,这才说道:“姐,我这确实是想建新房,可我已经找了镇上的建筑队,他们人手都足够了,姐夫这个事情吧,我这也不好开口跟人建筑队长提。”

母亲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可为了我们的学费,还是再次出口询问小姨,说道:“小妹,你姐夫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活干了,如果可以,你就帮着安排呗。”

小姨却还是语气强硬,说道:“这个真的很为难呢,没有办法啊,这都是已经定好了的事情。”

母亲见小姨没松口,也知道再说下去也没有结果,随之苦笑了一下,说道:“那没关系,我这就先回去了,你们忙吧。”

母亲说完转身离去,小姨也没有挽留,母亲刚走出两步,小姨却喊住了她:“姐,你等等,这猪板油,你拿回去,炼个油什么的。”

母亲看着小姨递过来的塑料袋,里面全是肥猪肉,她撇了一眼摊位,摊位最里面还放有一扇排骨,母亲脸色抽动了下,推辞说道:“不了,这你留着卖吧,我先回去了,家里还有事。”

母亲没有要小姨的东西,转身离开了市场,走出市场的瞬间,她的眼眶红红的,心里莫名失落。

母亲从镇上回来,给我们兄妹带了肉包子,我们俩乐的不行,父亲却只在乎他的工作有没有落实下来,忙询问母亲道:“咋样啊,他小姨咋说的,啥时候开工啊?”

母亲看着满脸期待的父亲,张了张口,却又不知道说什么,顿了一下,这才说:“小妹她找了镇上的建筑队,人家够人了,不需要了,咱还是再找其他的活干吧。”

父亲听完母亲的话,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大声说道:“这算啥子亲戚嘛?自己人都不帮,当初就不应该借钱给她,你看现在有钱了,看不上我们了,这不是白眼狼吗?”

母亲她虽然对于小姨的做法也有些生气,可毕竟是自己的妹妹,也是唯一的亲人,还是替小姨说话,她对我父亲说道:“老陈,你别这样说小妹,或许她也有自己的难处呢?”

父亲见母亲还继续帮着小姨,更加来气了,大声吼道:“她有难处,这难道还比我们家更难吗?”

父亲这一句话,让母亲不再说什么了,家里突然安静下来了,只有妹妹还在津津有味地吃肉包子。

沉默了好一会,父亲这才继续说道:“唉,两个娃的学费得想办法找,我明天跟赵三进山吧。”

母亲一听,突然紧张起来,担心地说:“这赵三是进山找草药的,爬山陡峭,太危险了,要不咱再想想其他办法。”

我知道母亲担心什么,前段时间,村里有一个人也是跟着进山采药,结果跌下山脚摔死了。

父亲看了一眼我和妹妹,轻叹一口气,说道:“唉,没办法,采药收入高,娃们的学费重要。”

母亲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但从她的神情上看还是充满了担忧。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一大早就进山了,一直到傍晚才回家了,采回来的草药,母亲负责晒干,拿去给人回收,家里有了收入,一家人都很开心。

但是好景不长,那天村上赵三突然找来了,他神色慌张,原来是父亲采药时,没留神脚底下,摔下山崖,他一个人救不上来,就只好找来我们家里了。

母亲顾不上伤心,忙召集邻居们一起进山,最后好在父亲没有生命危险,只是摔伤了,腿部骨折。

父亲不愿去医院,说在家躺几天就好了,但是药还是要买的,家里的积蓄全部用来买药了。

母亲想去找小姨借钱,可家里父亲需要人照看又走不开,便让我去找小姨,正好那天村上有邻居到镇上,让邻居捎带着我。

我到小姨所在的市场时,也已经下午了,过了饭点,市场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在逛,一眼望去摊位上全是趴着休息的摊主。

我转了一圈,一下就看见了小姨,小姨正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钱,像是算账,我走了过去,喊了声:“小姨”

小姨听到声音,这才抬头看我,可能她也没想到我会出现,又看了看四周,发现只有我一个人,笑着说道:“哎呀,文杰,你咋来了。”

我把父亲摔伤想找她借钱治病这事和她说了,正满脸期待她能够帮助我们家。

可这时正好有人给小姨摊位送来了半头猪,小姨都没理会我就和那人对接,那人走后,小姨自顾自的处理起来了猪肉,我就这样呆呆地站在一旁。

我又喊了声小姨,可她至始至终都没有搭理我,我在一旁等了好一会,见小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脸一红,也不好再等下去了,只能先回家了。

回到家后,母亲悄悄找到了我,问有没有借到钱,本来我心里就难受了,她这一问,我直接哭了出来,抽泣地说:“小姨她根本就不理我,我没借到钱。”

母亲听后,紧紧抱住了我,她摸着我的头,嘴里念叨着,说:“没事,咱自己想办法,你已经尽力了。”

我以为母亲会和我一样伤心哭泣,可她还是面无表情,一个劲的安慰我。

第二天一早,我起来上厕所,突然听到动静,发现一个人影闪过,等我出门前,人已经走了。

只见门上挂了个红色塑料袋,我好奇去打开,里面竟然是一大块猪肉和一个大猪蹄,在最底下还有一个小塑料袋,我打开一看,里面竟然都是钱,数了下有900块。

我连忙跑去喊醒父母,母亲结果我手中的钱,她突然眼眶湿润起来,大声哭了起来了,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母亲当时的心情,她在意的不是小姨的钱,而是她们的姐妹感情。

小姨后面帮助我们家很多,我们兄妹读书她也资助了不少,她的恩情我们永远忘不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最难忘的还是那个早上,那一道匆匆闪过的背影,和挂在门上的大猪蹄子,见证了人间真情。

4 阅读:2489
评论列表
  • 2025-03-13 09:43

    骨肉相连,还是血浓于水啊!

  • 2025-03-13 18:58

    以前亲戚都有感情现在都变了

庆庆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