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死前留下遗书,妻子看完在祠堂忏悔跪了一夜,次日悬梁而死

书雁聊人啊 2025-04-22 10:13:25

1283年1月9日,抗元名将文天祥被砍头示众,已经沦为官奴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意外看到他写在衣襟上的遗书,顿时羞愤难当。在办理好后事以后,欧阳氏跪在祠堂忏悔了一夜,天亮之时悬梁而死,追随丈夫而去。

欧阳氏出身名门,成亲后相夫教子,是文天祥的贤内助,后来在战乱中不幸被元军俘虏成为官奴。她最后因羞愤而自缢,只因为她曾在文天祥被俘后,做过一件严重违背文天祥意愿的事情。

抗元名将家破人亡

文天祥生于宋元交替之际,在元军的猛烈攻势下,南宋王朝如同即将倾倒的大厦,朝野内外人人自危,他立志报国,自幼勤勉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报效朝廷。

宝祐四年,文天祥凭借一篇针砭时弊的“御试策”,从六百多名进士中脱颖而出,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郎,一时间风头无量。

就在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父亲突然亡故,他只能暂别官场,回乡守孝三年,三年后再出仕。

起先,由于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文天祥不受重用,他提出的抗元策略也都被无情忽视,任他有鸿鹄之志、有救国之才,也只能当个闲差混沌度日。

宦海沉浮十几年,文天祥壮志难酬,但他时刻关注着宋元的局势变化,一直在思考抗元对策。1274年忽必烈派出二十万大军南下,南宋都城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得知此事,立即散尽家财招募三万义军,誓要与元军血战到底。

文天祥在前线奋勇杀敌,满朝文武却在听闻元军兵临城下时四散奔逃,就连奉命去和谈的丞相陈宜中都半路遁走,将南宋朝廷置于险境。

文天祥临危受命出任右丞相,代替陈宜中去谈判,他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怒斥元军的侵略行径,不出意外惹恼元朝丞相伯颜被扣押,等他历经千辛万苦回到故土,南宋朝廷已经投降,陆秀夫拥立宋端宗在福州即位,他又辗转到福州会合,继续带领军队抗元。

文天祥抗元多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被元军俘虏,沦为官奴,长子文道生在颠沛流离中因病去世,次子文佛生在战乱中音信全无,年迈的老母亲也因重重打击怆然离世。

家破人亡,文天祥孑然一身,他再没有后顾之忧,将所有精力都投入抗元战争中,可惜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挽救千疮百孔的南宋,元军的攻势异常猛烈,南宋王朝的崩塌只在一夕之间。

1278年年底,文天祥在五坡岭遭到元军的突袭,当时他正在吃饭,军帐外忽然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喝声,等他搞清楚状况,元军早已冲了进来,南宋军队被冲散,他战败被俘,沦为元朝的阶下囚。

文天祥本想以死明志,奈何天不从人愿,服下的毒药没有发挥作用,意外存活下来,被迫开始长达五年的俘虏生涯。

兵败被俘拒不投降

文天祥曾以为他的最终归宿是沙场裹尸,为了表决心,他的身上经常带着冰片,冰片有剧毒,可以救命也可以要命,他时刻准备着吞服冰片舍生取义。

五坡岭一战他自知难逃,仓皇之间服下冰片,一脸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这时,元军的脚步越来越近,为了缩短毒发时间,文天祥又趴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喝污水,令人没想到的是,污水引发呕吐,还没来得及消化的冰片又被吐了出来,他也阴差阳错地活了下来。

一直以来,文天祥都是抗元的主力,他被俘虏的消息传到大都,忽必烈大喜,向前线将领张弘范下达命令,务必保全文天祥的性命,想办法说服他投降。

张弘范接到命令,立即派人将文天祥看管起来,无论白昼还是黑夜,寸步不离,不给他一丝寻死的机会。同时,忽必烈又派出文天祥的亲人朋友前来劝降,希望他能向元朝俯首称臣,然后再去招安陆秀夫和南宋小皇帝。

在文天祥被俘以前,已经有很多南宋官员被元军俘虏,转而成为降臣,这些人中不乏文天祥的故交好友,比如同是南宋状元出身的留梦炎、曾经死守襄阳六年的吕文焕,甚至连文天祥的亲弟弟文璧都来劝说,可文天祥只回了他一句话:同父同母不同天。本是一母同胞的两兄弟彻底决裂。

文璧铩羽而归,忽必烈继续放大招,让文天祥那早已沦为官奴的妻女给他写信,并且承诺只要文天祥愿意投降,就让他们一家团聚。

蒙古人生性凶悍,对待汉人尤其残暴,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和两个女儿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如今看到一线生机,立马提笔写了一封劝降书信,希望文天祥能够顾念血脉亲情,不要再和元朝对抗。

文天祥收到书信痛哭流涕,即为妻女的不幸遭遇感到难过,又为无法解救妻女于危难之中深深自责,他自然知道忽必烈的心思,但是国家大义面前,个人生死又算得了什么,自古忠孝两难全,他既然选择了报效国家,那就只能委屈妻女了。

忽必烈见文的不行就来武的,各种大刑伺候,文天祥经常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却始终不肯退让半步。长达五年的俘虏生活,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文天祥展现出难以想象的毅力,无论遭受多大的磨难,他都只有一句话:“但求以身殉国。”

为了让蒙古人见识到汉人的骨气,文天祥在狱中写下五百多首诗,将他的抗元决心、殉国意志、对侵略者的谴责以及南宋子民的骨气都写进诗里,其中就包括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言志,一首《过零丁洋》慷慨激昂,字里行间都是文天祥的报国之心,就连元军将领张弘范都忍不住拍手叫好。张弘范使尽浑身解数都无法打垮文天祥的意志,一怒之下,将他带到崖山附近的海上。

船舱内是被困住的文天祥,船舱外是正在血战的南宋军队,数不清的南宋士兵和民众惨死在元军的大刀下,崖山周围的海水被染成血红色。

这场战役极为惨烈,南宋军队全军覆没,南宋最后的气数被彻底打散,文天祥眼睁睁看着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帝投海,他跪在船舱里泣不成声。

从崖山回来以后,文天祥连续八天八夜粒米未进,他用绝食无声抗争,要让蒙古人知道国家没了,汉人的硬骨头还在。

妻子收尸羞愤难当

从1278年被俘到1283年被杀,文天祥在元朝的牢狱中待了五年,其间每隔一段时间,忽必烈都会派人来问他愿不愿意投降,每次文天祥的回答都只有一句话:唯愿以身殉国。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天祥的心态也发生了些许变化,他不再那么强硬,而是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如果忽必烈同意让他“黄冠归故乡”,也许有一天他会转变心意,以“方外之人”的身份给元朝当顾问。

文天祥的提议让忽必烈陷入沉思,他既不忍杀掉这个人才,希望能将其收为己用,又害怕放虎归山,他日文天祥会继续和元朝为敌,朝中大臣也都纷纷谏言,认为文天祥不可留。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忽然有个僧人预言元朝将出大乱,这个预言最终 坚定了他杀死文天祥的决心。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往刑场,结束了他慷慨激昂的一生。几天后,欧阳氏前去收尸,她含泪为丈夫整理衣襟,意外地在文天祥的衣带上发现他的遗言。

短短几十字包含了他对于不能匡扶社稷的遗憾,对于五年俘虏生涯的愤慨,以及面对死亡的坦然和决绝,“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他文天祥无愧于任何人。

欧阳氏捧着丈夫的遗言,想起之前自己还劝说他弃宋投元,面对至亲之人的不理解,他该多么心痛啊,思及此,欧阳氏再也忍不住痛哭流涕。

收殓好文天祥的遗体,欧阳氏独自在祠堂跪了一夜,没人知道那一夜她是如何度过的,等到天亮后大家去寻她,才发现她早已悬梁。

看完文天祥的遗言,欧阳氏终于理解了他的理想,最终选择追随他的脚步而去,夫妻二人于九泉之下相逢,不知会生出怎样的感慨。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文天祥的心中有浩然之气,他一生光明磊落,以匡扶天下为己任,在国家存亡之际挺身而出,为了大我牺牲小我,最终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千古不衰的《正气歌》。

文天祥虽然已经逝去,但他的慷慨正气一直激励着后来人,在千年的岁月长河中,如同火炬一般为那些正在面对国破家亡的人们照亮前方,同时也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那些叛国奸人的脸上。

0 阅读:4

书雁聊人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