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35岁的吕彦直给未婚妻写了封道歉信,未婚妻看后遁入空门

书雁聊人啊 2025-04-19 10:15:19

1929年3月18日,35岁的年轻建筑师吕彦直英年早逝,28岁的未婚妻严璆伤心欲绝,遁入空门与青灯古佛为伴。

吕彦直祖籍安徽滁州,1894年出生于天津,是个官宦世家子弟。

他的父亲吕增祥,早年是李鸿章的亲信,后来又得到了袁世凯的器重,曾担任过驻日使馆的参赞。

吕家在天津英租界附近有座西式豪宅,吕增祥在世时家中门客不断,还多是有官身、有名望的大人物。

由此可见,吕家在清末的时候,也是个背景显赫的豪门世家。

按理说,吕彦直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成长经历不应该有太多波折才对。

只可惜,造化弄人,他没有赶上好时候,还没有成长起来父亲就撒手人寰了。

所谓“人走茶凉”,虽然听上去很扎心,但这就是现实,豪门世家的人情关系更是如此。

吕彦直9岁那年父亲病逝,吕家的境遇瞬间一落千丈,变得门庭冷落、处境艰难。

好在吕增祥跟严复是亲家,吕彦直的二姐吕静宜和严复之子严伯玉是夫妻。

严伯玉当时的职务是驻法参赞,一家人都在巴黎生活,于是就把孤苦无依的吕彦直接到了法国。

幼年丧父很不幸,但对于吕增祥来说,跟着二姐一家生活又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成长的过程中受姐夫严伯玉的影响很大。

严伯玉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但为人处世颇有传统士人的气节,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利,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清苦。

家庭变故和姐姐一家的生活环境,也让年幼的吕彦直很快成长了起来。

他在巴黎读书的时候,为了给姐姐姐夫减轻负担,每天放学都会跑到歌剧院的停车场擦车赚钱。

在巴黎生活了四年,他几乎没有一天懈怠,除了读书就是打工赚钱,即便是寒风凛冽的冬天也没有停止。

后来严伯玉夫妇回国的时候,吕彦直也跟着二姐一家回到了国内。

由于当时年纪小,他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只能在姐姐姐夫的供养下继续深造学业。

生活经历磨炼了吕彦直的毅力和上进心,在国内求学期间异常勤奋,考上了清华学堂的留美预备部,获得了公派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的机会。

吕彦直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如此优秀的青年肯定会吸引很多人的垂青,其中就有严伯玉的妹妹的严璆。

严吕两家本来就有姻亲,在这件事情上自然也乐见其成,暂且不论亲上加亲的好事,光能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婿,对于严家来说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既然两家的长辈都有意向,一对小年轻也是郎才女貌十分般配,所以这件事很快就定了下来,给吕彦直和严璆正式定下了婚事。

不过,这段本来应该幸福美满的婚姻,却因为吕彦直的人生选择,最后成了一件难以圆满的憾事。

醉心学业的吕彦直走出校门后,在美国工作了两年,决定回国发展的时候又重回欧洲游历了一番,吸收了很多古典西式建筑的特色。

回国之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建筑行业中,一心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只不过,事业有成在很多时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在事业上作出成就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刚回国的时候,吕彦直进入了美国墨菲建筑事务所上海分所。

因为他在美国的时候就在这家事务所工作,进入分所工作也算是熟门熟路,工作上更容易展开。

可是没想到,分所里面的美国领导目不识珠不说,而且非常傲慢,根本就看不起吕彦直这样的本土精英。

这样的工作环境让吕彦直很是气愤,好好的工作竟然没办法开展。

几个月之后他实在憋不住了,从墨菲建筑事务所辞职后,找到了同样回国创业的年轻建筑人才黄檀甫,共同成立了“真裕公司”。

但那个时候的上海,几乎是洋人的天下,中国人创办的建筑公司,只能接到一些设计和修缮等小业务。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尽管吕彦直和黄檀甫很努力,但公司的经营依然十分惨淡。

直到1925年修建中山陵竞标的时候,吕彦直精心打磨的设计方案,才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只可惜,他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杰作,就因劳累过度病倒了,1928年因直肠癌离开了这个世界。

由于忙于事业,吕彦直和严璆的婚期一推再推。

到了最后,吕彦直在弥留之际给未婚妻写了一封长信,内容充满了歉意和无奈,让严璆别再痴心等待另作打算。

只是没想到,痴情的严璆并未如吕彦直所愿,而是削发为尼断绝了红尘。

0 阅读:0

书雁聊人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