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惊吓”“惊跳”状况咋把握?一文全懂!

新生儿护理 2025-04-16 22:43:19

家里有个小宝宝,家长们就像开启了一场紧张又充满爱的守护之旅。宝宝时不时出现的“惊吓”或“惊跳”状况,常常让家长们的心提到嗓子眼儿。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如何掌握宝宝的这些状况。

认识宝宝的惊跳反射

宝妈小李发现,自家宝宝有时候在睡梦中会突然四肢伸直、手指张开,像是被什么吓到了一样,这其实就是惊跳反射。宝宝在子宫里的时候,空间狭小,被紧紧包裹着。出生后,来到一个开阔的环境,神经系统还没完全适应,就容易出现惊跳反射。这种反射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前3 - 5个月比较明显,之后会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渐消失。了解了这一点,小李心里踏实了不少,知道这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区分正常惊跳与异常惊吓

1. 正常惊跳:正常的惊跳反射通常是短暂的,宝宝可能只是突然动一下,然后很快恢复平静,继续睡觉。而且这种惊跳多发生在宝宝浅睡眠阶段,当宝宝进入深睡眠,就很少出现了。比如宝妈小王的宝宝,偶尔会在刚入睡不久的时候,小手突然抖一下,但很快又安静下来,小王观察到宝宝并没有因为这个动作而醒来哭闹,吃喝拉撒也都正常,就知道这是正常的惊跳反射。

2. 异常惊吓:如果宝宝频繁出现惊跳,而且幅度很大,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影响到宝宝的睡眠和吃奶,同时还伴有哭闹不止、发热、眼神呆滞等症状,那就要警惕可能是异常惊吓了。宝妈小赵的宝宝有段时间惊跳得很厉害,每次都像是被强烈刺激到,还大哭不止,小赵赶紧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宝宝是因为脑部发育问题导致的异常惊吓,经过治疗,宝宝的情况才逐渐好转。所以,当宝宝出现这些异常表现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别耽误。

应对宝宝惊跳的方法

1. 襁褓包裹:宝妈小钱会用柔软的小毯子把宝宝像小粽子一样包裹起来,让宝宝感觉像在妈妈肚子里一样有安全感。但要注意,包裹不要太紧,要给宝宝的手脚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避免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和肢体发育。这样包裹后,小钱发现宝宝惊跳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2. 安抚陪伴:当宝宝惊跳时,宝妈小孙会轻轻地握住宝宝的小手,温柔地和宝宝说话,或者哼一首轻柔的摇篮曲。宝宝感受到妈妈的陪伴和安抚,情绪会逐渐稳定下来。小孙说,每次宝宝惊跳,只要她在旁边轻声安抚,宝宝很快就能再次入睡。

减少宝宝受惊吓的环境因素

1. 避免突然巨响:宝宝的听觉很敏感,突然的巨响,比如鞭炮声、大声的关门声,都可能吓到宝宝。宝妈小周在宝宝睡觉时,会尽量保持家里安静,提醒家人关门、走路都轻一点。如果外面有不可避免的噪音,她会提前用轻柔的音乐声掩盖一下,降低噪音对宝宝的刺激。

2. 防止强光刺激:宝宝的眼睛也很娇嫩,强光突然照射会让宝宝感到不适和害怕。宝妈小徐带宝宝外出时,会给宝宝戴上小帽子,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的眼睛。在家里,晚上睡觉时也会把灯光调暗,给宝宝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掌握宝宝的“惊吓”或“惊跳”状况,对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多留意宝宝的表现,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就能让宝宝在一个安心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