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品茶图》轴,以纸本设色绘就,纵142.3厘米,横40.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作创作于嘉靖辛卯年(1531),时年六十二岁的文徵明以细腻笔触记录了一场山间茶会。画面中,草堂临水而建,苍松如盖,小桥横跨溪流,远处一人正缓步赴约,而堂内主客二人对坐,茶壶、茗盏、书卷错落于几案,茶寮内童子俯身煽火,泥炉砂壶间水汽氤氲。
画中题诗“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点出茶舍选址之妙:远离尘嚣,四面轩窗皆纳山水之景。谷雨时节,新茶初采,茶汤鼎沸之际,友人陆子傅(陆师道)来访,二人汲泉煮茗,谈诗论道。这种场景不仅是文人生活的缩影,更折射出明代士人对理想栖居的追求——茶舍需“构以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方能在长日清谈中觅得精神安宁。
画面细节中藏着时代密码:茶具的摆放暗示壶泡法已流行,一壶两杯的配置与明代茶书《茶说》记载的饮茶方式相合。而童子煮茶的身影,恰似时光的涟漪,将观者引入一个静谧的午后,茶烟袅袅,松风入耳。
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临走前,“艺术圈”这些值得一读的美文还请您多多关注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