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将军算是新中国开国将帅里,最后一个离休且年纪最大的一位。1997年,他83岁那年,从军委的重要岗位上退了下来,给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他以前是个参谋,特别会学习和与人相处,所以在打仗那会儿,好多领导都抢着让他到自己身边来帮忙。
1948年1月份,他的工作任务有了新变动。许世友想让他继续留在山东兵团,韦国清则想调他去苏北兵团,邓子恢提议他去地方军区任职,而粟裕呢,想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参加渡江战斗。
为啥这位干部特别受首长青睐呢?主要是因为他工作能力强,还特别爱钻研学习,能跟首长紧密合作,一起搞定难题。这样的得力助手,哪个领导不想重用呢?用起来还特别顺手。所以啊,在解放战争那会儿,他就一路升迁,做到了华野副参谋长、三野参谋长这些要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是离开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岗位,转去做了总参作战部长。接着,他又去军事学院进修了一番,出来后直接当上了学院的副院长,后来又升为了院长。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岁月,他受到了一些波折,职位也变了,变成了武汉军区的副司令,后来又到总后勤部做了副部长,最后还当上了部长。时间走到八十年代,他又有了新的头衔,成了副总长,国防大学的校长,还有军委的副主席。
在那么多重要的职位里,大部分做起来都挺顺畅的,就只有一个不太顺心,那就是当武汉军区的副司令那会儿。
1970年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新任务,那就是去武汉军区当副司令。不过呢,他并没有在武汉军区里直接管事,而是被安排去了葛洲坝那里,当起了政委。说起来,武汉军区的那些大领导,他基本上都认识。像是曾思玉,他们在土地革命那会儿就打交道了。副司令姚喆,以前还是他的老上级呢。至于政委刘丰,那是四方面军出来的,他们俩之前没见过面。
张震要去武汉开展工作了,曾司令员和刘政委都热情地欢迎他,还专程去探望了他。
1971年以后,刘丰被换了岗位,随后上面安排了南京军区的副政委王六生来当政委。这时候,张震已经忙了一年的水利工程了,党委打算让他回军区干活。但军区里头有位领导不同意,还想推翻党委的决定。
张震收到通知后,直接去了武汉军区报到,可没想到的是,那里的军政大领导都没搭理他,直接就把他晾在了一旁。
王六生是南京军区的一位高级军官,他是从三野部队成长起来的。他俩都在南京任职,因此王六生对张震的情况相当熟悉。
从1966年开始,上面决定让南京军区临时管理军事学院的领导层,对于为啥院长张震和政委王平会碰到问题,大家心里都有数。就算是到了1969年,军事学院被取消了,但那些干部还是归军区管着。张震被晾到一边,是不是跟他有啥关系,谁也说不清楚,这让他心里头憋屈了好久。
反正,过了好几个月,张震的去留问题才算有了着落,他开始负责军区的训练事务,并且,后来又安排了两个副司令跟他一同管理训练。三个副司令共同负责一件事,这在军队里头可不常见。为啥会这样?是因为领导机关人员太多,还是别的什么缘由,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