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十年间致力于国际化,现已达成目标,与众多国家建立了众多合作项目。
俄罗斯是中国重要合作伙伴,数年前双方合作建成了黑龙江大桥,该桥建设总投资约24亿元。
俄罗斯为何愿在中国大额投资?所建大桥最终实现盈利了吗?
【中俄黑龙江大桥】
2016年底,中俄合作启动黑龙江大桥工程,此举对双方均为利好。
此桥横跨黑龙江,连接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与中国黑河市,其建成前,中俄交易颇为不便。
黑龙江流域辽阔,中俄通商历史悠久。小型企业资金有限,无法购置大船,故商业交流主要依靠浮桥与气垫船维持。
此行为低效且危险,近乎以生命为代价换取金钱,然而,即便如此,两岸民众仍持续进行贸易往来。
黑龙江纬度较高,因此冬季气温较其他城市更低。
河流结冰期尤为难熬,据此计算,一年中仅约200余天可正常通航。
两城人民因此受困,即便能通航也存在风险。基于此前提,俄罗斯大桥的建造显得合理且必要。
自1988年起,俄罗斯布什市长便提出类似计划,即直接建造一座横跨江面的大桥。
面对该提议,中国明确表示支持并作出积极回应。然而,在事情尚未完全确定时,苏联已解体。
他们再次陷入动荡,因此,这一问题自然而然地被搁置,未得到进一步处理。
1995年,该大桥修建方案重提审议。彼时,俄罗斯刚经历动荡,尚未完全稳定。
同时,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导致该大桥方案再次被延误。
2016年,因种种意外,黑龙江大桥提案被重提。此时问题已大幅减少,因此得以正式动工修建。
【黑龙江大桥带来的益处】
然而,中俄双方均非多事之邦,因此合作颇为顺畅,双方携手并进,共同努力。
2019年5月底,即三年后,中俄双方施工队顺利会合,成功将大桥合拢。
因安全考量及疫情影响,大桥未立即通行。桥面修整完毕后,经过系列测试与维护,双方确认无误,2022年6月,该大桥正式通车。
这座桥修建数年,看似应很长,实则全长19.9公里,中国境内6.15公里,俄罗斯境内13.4公里。
为何短桥修建历时长久?关键在于资金,铺桥修路耗资巨大,而此大桥当时投资额仅约24.7亿。
此大桥建于寒冷黑龙江黑河,面临重大挑战。因纬度高,仅7、8月气温稍高,维持在零度以上,其余月份均寒冷。
其他时间大多处于零下45度以下,这对施工人员而言,几乎无法开展正常工作。
施工人员仅在七八月份能正常修建铁路,其余时间则需尽力保护材料免受冻害。
遇恶劣天气时,工人优先前往工地,无暇顾及个人保暖。
选材是另一关键因素,铁路非消耗品,一旦建成将长期使用,因此材质的选择至关重要。
跨江大桥需耐低温且防风吹日晒,这些要求已具挑战,加之需跨江建设,更提升了工程的整体难度。
因此,他们参考了青藏铁路的设计理念,确定该方案亦耗费了较长时间。
中国面临诸多困难,俄罗斯同样如此,首要问题便是施工人员的短缺。
俄罗斯地域辽阔,国土面积达1707.54万平方公里,而人口仅1.44亿,劳动力稀缺。因此,能从事繁重劳动的工人数量有限,招募足够施工人员对他们而言颇为艰难。
土地面积广阔导致材料运输艰难,费用高昂。加之俄罗斯气候可能比黑龙江更寒冷恶劣,这些因素均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
大桥建设历时较长,但质量显著。通车试运营期间,已有900多辆汽车通过,预计未来通车量将持续增长。
中俄两国在桥端共设口岸,协作紧密。该桥每次通行费约1000元,相当于俄罗斯8700卢布。
这些费用旨在回收修建大桥的投入资金,一旦成本回收完毕,相关收费预计将得到减免。
【结语】
大桥建成后,中俄经济发展迅猛增长,国际上的唱衰论调毫无意义。
总而言之,修建此桥对两国均有益处,这正是其建设的核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