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如果放弃关外,迁都南京是否有救?

博览群书名字 2025-04-15 21:16:41



不太好说,大概率只能多延续几年,做不到划江而治将明朝延续下去。

因为崇祯帝南迁的话,他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南方会不会拥戴他,而是他会不会成为最大的军阀。

毕竟当留都南京方面得知北京城破,崇祯帝身死,包括皇太子朱慈烺在内的三个儿子不知所踪以后,是马上拥立明朝宗室藩王为帝。虽然其中经过一番激烈的权力角逐,但最终还是立了二代福王朱由崧为弘光帝,继续扛起了明朝的大旗,当然事实证明最后是扛旗失败。

以继承顺序来说,在崇祯帝身死,三个儿子不知所踪的情况下,往上推,崇祯帝这一代只有他和哥哥天启帝活到成年,既然这两位都死了,就再往上推,他的父亲明光宗倒是有亲兄弟,其中二弟朱常溆出生既死,三弟则是一代福王朱常洵,而二代福王朱由崧,可谓是距离大支明光宗一脉最近的宗室藩王,所以被拥立为帝。

既然二代福王朱由崧都可以被拥立为帝,那么崇祯帝朱由检南迁,那么肯定会得到南方的拥戴。

不过参考明末一团糟的局势和南明弘光时期的历史,崇祯帝即使南迁到南京,取得政权合法性是没问题,会获得当地官僚支持,但是这种支持是大打折扣的。因为王朝末路时期的官僚,真心为国的没几个,大多都是利欲熏心,私人利益至上,更何况党争这个臭毛病,还延续到了南明小朝廷,所以崇祯帝即使到了南方还会坐稳皇位,但并不会实际控制朝廷,有着真正的实权。

再看看南明时期还有一个显著变化,那便是军队开始军阀化或者说私人化。其中以飞扬跋扈,不怎么听朝廷号令,并且在清军南下之际没有起到多少抵抗作用的江北四镇为甚。

当然军队军阀化,并非开始于南明,其实在崇祯朝就已经开始冒头。毕竟王朝末期,中央朝廷普遍对地方军队控制力减弱,更何况连年大战,耗费了海量军饷,内部又是天灾不断,朝廷是国库空虚,经常欠军饷。以经济角度来看,明朝就是亡于财政破产,军队连军饷都发不出来,经常性拖欠,军队又怎么会替其卖命呢。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朝廷对于军队的控制力其实很低。像明末拥兵自重的左良玉,就曾经多次不听朝廷号令。到了李自成进军北京,更是凸显出这一劣势,崇祯帝之所以不南迁,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寄希望靠北京自己防御和号召天下兵马勤王,结果没想到的是李自成的大顺军队还没有怎么打,京城三大营就降了,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却只是来了唐通的八千人马,所以到了南明,军队军阀化也就不稀奇。

所以崇祯帝的话南迁,最大问题就是在于能不能成为最大军阀,因为他得不到百官真正的支持,更是对于军队没有实际控制权,即使稳坐皇位上,但也和傀儡皇帝差不多,即使可以发号施令,但也没有多少人买账。

因此只有拥有了军权,只有成为最大的军阀,才可以获得真正实权,足以震慑下面那些不听话的地方军队,才能调遣动那些心已经野了的武将,才可能拯救明朝,使得明朝可以继续延续下去,哪怕像南宋那样苟延残喘的延续下去,那也是一种成功。

不过很明显崇祯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没有认识到中央朝廷式微,自己已成为弃子,地方军队已经不受控制的恶劣局势,所以犹豫之下,并没有南迁,而是选择固守北京以渡过难关的方法,面对大敌,这个方法,明代宗朱祁钰成功过,明世宗嘉靖帝也成功过,甚至崇祯帝在崇祯二年面对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时,也成功了。

但是他却忽略了这次的敌人,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崛起于内部的李自成。贪得无厌的官僚和地方军队,面对外敌,害怕守不住自己利益,还会一致对外。面对内部崛起的李自成,自然没有那种同仇敌忾,反而认为李自成会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还可以借此更上一层楼,于是争先恐后想当从龙之臣,就这样崇祯帝被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抛弃,牢固的北京城,也抵不住涣散的人心,崇祯帝最终成为最大弃子,错失南迁的最后翻盘机会。

从以上来看,崇祯帝南迁的话,可以拥有一次尝试翻盘的机会,但前提是得有正常水准的帝王心术,可以真正控制中央朝廷,并且得到军队真正的支持,成为最大的军阀,才有可能翻盘成功,不过以崇祯帝的水平来看,他即使南迁,也大概率做不到这点,所以明朝是没有救的。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问答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0 阅读:19
评论列表
  • 2025-04-16 08:53

    明末连南方的税都收不上,南方有钱人,文人都无比怀念前元,在元朝时他们过的富足,自由,虽然贫富差距极大,逼的穷人造反,但有钱人是很拥护元朝的,崇祯南逃?一个亡国之君,又不受待见,要逃往何处?笑话,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还不如悲壮一点为自己搏个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