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高校大学生小苏,声泪俱下地声讨学校不把助学金发给真正贫困学生的视频,引爆网络。

小苏说,他自幼就是孤儿,由爷爷奶奶养大。
爷爷奶奶可不是只养他一个孩子,他还有4个姐姐、1个妹妹,为了养活这些孩子,在他18岁的时候,爷爷累死了,现在奶奶也已经62岁了。

小苏之所以在网上实名举报学校,也是因为,他家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却没有评上助学金,而评上助学金的同学却一身名牌用着苹果手机。
很多人都对小苏说,他是被挤下来的,而且被挤下来的还不止他一个。
他去找老师,老师说人家家长闹得厉害,你就忍忍吧。
可是,没有助学金,他的生活就难以维系,无奈之下,他也只有剑走偏锋,在网上实名举报,想要讨个公道。
从9月底,小苏就开始发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舆论热议,直到10月底,小苏向天津市教委实名举报的视频发出,才把这件事推向了高潮。

可怜的身世
小苏4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抛下他改嫁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
小苏还有4个姐姐、1个妹妹,一家6个孤儿,由一对老人养大,前几年,爷爷累倒了,也离他们而去,家里情形可想而知。
小苏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贫困户登记卡和低保证。

因为家庭情况特殊,小苏上大学时的日常开销,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助学金,往年他都能评上助学金,而今年他没有评上。
这让他很难接受,然而,更让他接受不了的是,很多人都对他说,他是被挤下来的,而且被挤下来的,不只他一个。

经过反复考虑,小苏认为所在学校(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高书记和王姓辅导员,在认定助学金资格时,滥用了职权。
红星新闻称,该校困难生的评定标准中,不仅要看家庭困难程度,也要看学生的学习、品德等情况,所以,有一半的分数是靠投票得出的。
而小苏质疑的焦点,也正在于此,助学金不是资助贫困学生的,而是要看人缘好不好吗?

而且,这个投票是否公平,又由谁来监督,据小苏讲述,今年就发生过班长统计的票数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班长讲是大意算错了。
如此看来,小苏的质疑是很有道理的。

何为助学金?应该怎么用?
小苏所在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一所公立学校,执行的是国家助学金政策。

国家是这么定义助学金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与户籍、学习成绩等均没有直接联系。
所以,小苏的质疑有道理,为什么要投票呢?
再来看一下发放程序,助学金每年一评,由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进行评审,通过后按月发放到学生手中。
学校的评审,应该是针对贫困情况的评审,而非其它。
当然,在基本申请条件里有5个条件,前4个是对学生基本的思想品德的要求,而非评分项,最后1个是对学生日常生活俭朴的要求。

小苏说,自己考上大学后,每年有4000元助学金(三级助学金),是他日常生活的来源,他平时省吃俭用,连水果都不舍得吃。
本以为自己节俭一点,靠这笔钱能坚持到大学毕业,可是没想到,今年助学金竟然没有了,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可是,取代他领取助学金的室友,却穿着800块一双的鞋子,用着苹果手机,并不缺钱。
他试图和这位同学沟通时,同学却说:你评分低,怪我了?
从小苏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推测出,该学校助学金的评定,最少有一半分数是要通过投票来决定的。
这好像是有点不太符合国家对于助学金的定义,助学金就应该是发给贫困学生的。
那么对于贫困学生要怎么认定呢?

“贫困认定”考验水平
有人说,贫困认定工作不好做呀。
你让去开证明,没有人是开不出来了,村里都乐意做好人,国家的钱,不领白不领。
你去实地考察,录像拍照为证,可是你怎么知道你去的不是人家不要的老宅,平时都不住的破房子呀?
听起来有点道理,但是,小苏的举报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建档立卡。
这是国家在扶贫工作中独创的一项措施,可以这样认定,凡是建档立卡的,都是贫困人群中的贫困人群。
所以,有建档立卡的,就是国家已经帮你认定过的贫困户。
这样的学生你不给助学金,你给开贫困证明的学生,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同样是大学,同样是资助贫困生,南京理工大学却是另一种做法。

南京理工大学甚至考虑到学生有自尊心,就算是贫困,有时也不愿申请贫困助学金,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既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能真正帮到他们的办法。
学校通过大数据,把每月在学校食堂吃饭超过60次,总消费不超过420元(平均一餐7元)的学生,列为贫困生。
最贴心的做法来了,不审核不公示,学校直接把补贴的钱打入饭卡。

无独有偶,武汉大学也有学生反应,因为平时消费低,被学校偷偷发进校园卡的补助暖到了。
这样看来,是不是贫困也没那么不好认定?
关键看学校有没有一颗关爱贫困学生的心。

后续来了
相比于南京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这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似乎落后了20年,不仅认定方法老套落后,就连老师和学校的思想似乎也有些腐朽。
经此一事,学校表示今年给小苏同学3000元的助学金(二级),这明显是在用钱息事宁人吧。
对于小苏举报的那两个人,学校答复已成立调查组,这一点有些困惑,小苏是向教委举报,为何教委没有回应,难道又是让被告自己当法官?
小苏的最新视频中说:我不要钱,我要的是公平,我不能领,还有烈士子女没有领到。

这也对应了小苏早期视频中提到的“被挤下来的,不止他一个”。
所以,这件事不是给小苏发钱,让他息声,就完了的事。
而是相关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要针对这一问题,以及这一问题背后的内幕,深入调查,以维护“公平”。
这才是小苏,以及所有关注这件事的人所想要的结果。
然而,目前的情况似乎并不乐观,小苏被排挤搬出了宿舍,现在只能在网吧栖身。
在这件事关注度这么高的情况下,尚且如此,可见事件一旦平息,等待小苏的将是什么。

很多善良的人不忍看小苏的遭遇,纷纷给他寄钱,朴实的小苏发声,让大家不要寄钱了,也不要担心他,他会每顿都吃的饱饱的。
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希望学校能正确对待,教委介入监督,为这个敢于发声,挑战不公平的孩子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作者:孙妮儿
编辑: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