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走,一口一口吃:路与饭中的生活滋味

岳商荟萃 2025-03-09 21:03:16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告诉我们,路往往并不好走,就像深圳的东西冲穿越,很多时候需要手脚并用,才能艰难地向前挪动一步。而吃饭,也未必总是享受。打工人在外匆匆吞咽的快餐,赶路人在高速服务区勉强下咽的自助餐,都算不上美味。然而,提到吃饭,总会让人想起家的味道。家里的饭菜总是最可口的,尤其是父母亲手做的,即便再普通、再平凡,在漂泊的游子心中,都是最香喷喷、最值得回味的。

我家的小子墨才五岁多,吃饭却从不让人操心。她总是捧着一大碗饭,吃得干干净净,最后还会把碗舔得锃亮,高高举起,得意地说:“爸爸妈妈看,我全都吃完了!”有时,她还会甜甜地夸上一句:“爸爸,你的饭菜真好吃,爸爸是大厨!”或者“妈妈,你做的饭菜真好吃,妈妈是大厨!”简单的一句话,瞬间驱散了我们做饭时的疲惫。

说到做饭,我虽然在网上买了“厨神”围兜,但厨艺实在有限。结婚前,我几乎不进厨房,一个人在家时,顶多煮碗鸡蛋面或下一袋超市买的饺子凑合。真正自己动手做饭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结婚后,看着老婆每天把餐桌装点得五颜六色、香气扑鼻,再加上我们微信小群“团鱼”里的大厨阳老师经常邀请我们去她家聚餐,每次都能端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摆盘精致得让人舍不得动筷。乡友志刚也常在群里晒他的厨艺作品,渐渐地,我也萌生了学做饭的念头。

那时,乡友澎嗲写了许多生活小文,委托我发布在网络上,我便成了澎嗲美文的编辑。澎嗲已是含饴弄孙的年纪,在深圳帮女儿女婿带外孙,闲暇时写写文章,回忆当年在老家田间地头的趣事,也记录在深圳厨房里的点滴。经过我的传播,这些文章吸引了不少乡友和澎嗲老友的关注。

澎嗲的文章里,厨艺和餐桌是重要的主题。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柴火灶旁的粗茶淡饭,到如今大都市里用高档燃气灶和炊具烹制的美味佳肴,每一篇都让人垂涎欲滴,羡慕澎嗲女儿和外孙们的口福。

前几天,恰逢商会美好生活委员会组织“三八”女神节悦读会,十多位女性会员和乡友一起共读畅销书作家李梦霁的《允许一切发生过不紧绷松弛的人生》。乡友卢遥读到“但我其实不太会做饭,打开饭盒,经常发现茄子还生着、鸡翅做咸了、金针菇没味儿……只能勉强充饥”时,深有感触。她说,自己以前也从不下厨,经常吃快餐。但如今,被“车贷、房贷、下一代”压得喘不过气,连快餐也不敢多吃了,因为很多都是预制菜。为了健康,她不得不走进厨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在“下厨房”神器的帮助下,终于也能做出一桌美味的湘菜,时不时慰劳一下在深圳打拼的自己。

其实,做出美味的关键,不在于食材有多高级,也不在于炊具有多精良,而在于一片真心。正如深圳老牌徽菜馆——醉翁亭的创始人所说,用爱做出的饭菜,才是最美味可口的。知名管理专家丛龙峰博士也曾为煲珠公的广告语“做女儿也放心喝的珍珠奶茶”点赞。爱是一切的源泉,美食中若缺少了爱,便如同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失去了灵魂。

0 阅读:1

岳商荟萃

简介:做有温度的记录,新近推出“亲爱的袁子墨”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