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乱象,如何破局?

风华正茂说车 2025-04-30 15:12:10

智能驾驶:方向在哪,安全何解?

智能驾驶,这听起来超前沿的技术,这几年在汽车行业那可是火得一塌糊涂。但它的发展,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得很!年初,各大车企就跟比赛似的,大喊“智驾平权”,各种“高阶智驾”宣传满天飞,好像一下子都成了第一梯队。可没过俩月,一场意外事故,让整个行业都像被施了定身咒,“谈智驾色变”。工信部也赶紧发公告,对智驾宣传做了规定,车展前车企们手忙脚乱地修改宣传物料,智驾行业的乱象一下子就暴露在大家眼前。这时候,“智驾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就成了行业里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要说啥是好的辅助驾驶,现在行业里,大家都觉得辅助驾驶得“类人”,像人类司机一样开车才好。但华为乾崑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光像人还不够,得比人类司机还厉害,要有“超人”的表现。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现在智驾训练数据里,普通数据不缺,缺的是那些很难遇到的“长尾”Corner case数据,而这恰恰是让辅助驾驶更安全的关键。

华为乾崑为了让技术更牛,搞了个“WEWA架构”,由云端的“世界引擎WE”和车端的“世界行为模型WA”组成。他们用AI去教AI,用世界引擎生成难例扩散模型,去收集那些难例数据在云端训练。这一番操作下来,效果那是杠杠滴!新的架构下,端到端时延降低了50%,反应快了,变道也顺溜了;无效变道次数变少,通行效率提高了20%;还能提前预判,重刹率降低了30%。

有了好脑子,还得有灵活的“四肢”。华为自研了XMC数字底盘引擎,用全域融合架构把车身、电机、悬架等部件集中控制,让控制处理能力提升了10倍,协同控制器件数提升了5倍。这就好比给汽车装上了更强劲的“肌肉”,动力更足,操控更稳。

更强的技术能力保证了安全性。去年,华为乾崑的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3.0就能实现“前向+侧向+后向”的主动安全,避免不少碰撞。现在,他们又升级成CAS 4.0,实现“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五维安全,就算在复杂路况、极端天气,或者驾驶员失能的情况下,也能多方位保护安全。这背后的研发可不容易,华为乾崑推出了好多新的硬件,像舱内激光视觉Limera、分布式毫米波雷达等,突破了极端环境感知的难点,在晚上、恶劣天气或者遇到静止障碍物时,都能保障安全。靠着过硬的技术和对安全的重视,华为乾崑把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提升到了L3水平,让L2到L3从概念变成了现实。

华为乾崑不仅有技术,成绩也很亮眼。一年时间,就成了国内提供智能辅助驾驶服务最多的技术品牌,合作车型销量排名第一,超过第二、三名加起来的总和。每月自动泊车使用频率高得惊人,活跃用户也突破了55.84万人。这都是他们不断投入研发,提升用户体验的结果。2024年,他们研发团队有8000人,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合作客户也有10多家。

华为乾崑的成功,还体现在和车企的合作上。一开始,大家还担心和华为合作会丧失主动权,可岚图和华为合作后,销量连续8个月上涨,而且岚图还是把“灵魂”攥在自己手里,华为只是帮忙解决技术难题。华为乾崑还和11位车企大佬达成了合作,大家都认可他们的能力。

虽然华为乾崑成绩很不错,但智能驾驶行业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最近,因为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不少,原因就是部分司机把“辅助驾驶”当成了“自动驾驶”,开启功能后做各种危险的事儿。这背后是技术分级和商业包装的矛盾,很多企业没搞清楚辅助驾驶的实现路径,就用各种热词抢夺用户视线,现实和宣传差距太大,隐患不小。

为此,4月22日,华为乾崑联合中汽中心和各主机厂合作伙伴发布了“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一是靠技术优化让智能辅助驾驶更安全,完善车规安全保障体系;二是车企要杜绝虚假宣传,明确告知用户功能边界和使用条件;三是建立行业标准。华为乾崑还计划和车企推出“智能驾驶安全训练营”,帮用户掌握智驾系统正确用法。

智能驾驶的发展不能只追求速度,安全才是重中之重。没了安全,一切都是白搭。希望智能驾驶行业能借着这股倡议的东风,把好安全关,让这项技术真正造福大家,而不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 智能驾驶能否在安全轨道上一路狂飙,就看行业接下来的表现啦!

0 阅读:2